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名毕业生在求职时都会关心自己的薪资水平,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对社会上的薪资标准不太了解,这样有可能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薪资。校园招聘时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许多应届毕业生参加面试,当被问及期望工资是多少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或是由于道听途说,盲目抬高身价,给人留下"自视过高"的印象;或是由于自己不谙行情,把薪资开得过低,  相似文献   

2.
一份份简历相继投出,却如石沉大海;一次次奔波面试,却杳无音讯;一次次焦虑等待,工作仍毫无着落。这正是现在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真实写照。求职是一个过程。在求职初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为就业焦虑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大部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会处于一种烦躁或焦虑的状态,只不过其焦虑程度会随着就业形势、家庭环境、社会结构以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而改变。求职焦虑来源于就业压力,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就业体制以及个人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不符而产生的。在求职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更加深了这种负面情绪。如何应对求职焦虑呢?笔者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一些专家认为:现在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企业一无所知很多毕业生对待应聘的态度很不认真。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者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上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应聘者在求职前不去了解公司的相关情况,很难想象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缺乏责任  相似文献   

4.
又将步入一轮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毕业生,他们接触社会不多,往往急功近利,对求职的期望值过高。某些单位正是利用毕业生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某些环节设置陷阱,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那么,职场新人应该如何规避这些求职陷阱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到正规人才市场求职。看企业是否有"证",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中介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第二,不法分子以"招聘""体检"为名,告诉求职者已被录取,让求职者到指定医院体检,等求职者交纳数十、数百元不等的体检费用后,再以等待录用通知或求职者身体不合格为由拒绝履约,给求职者造  相似文献   

5.
暑假临近,2014届毕业生即将踏上职场,而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又未开始。在这个传统的求职淡季里,不少学校的求职就业活动却热火朝天——有学校搭建了高质高效的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走上工作岗位,了解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还有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从而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模拟招聘""简历大赛"等一场场校园求职技能比拼,也在"准求职期"的校园内吸引着众多学生参与。求职淡季的求职高温,你感受到了吗?  相似文献   

6.
媒体链接     
求职切勿上网滥发简历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最需克服“全面撒网”溢发简历的问题。“不要过多地投递简历,找准自己的目标再发。”在四川大学日前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中国人才热线剐总裁黄路真如是说。他还介绍道,与现场招聘相比,通过网络求职很便利,且无成本,但网络的虚幻,使应届毕业生很难判断招聘信息的真实与否,加上近两年网上求职毕业生的增加,很多学生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造成用人单位堆积大量应聘简历,流失的人才信息也随之增多。黄路真认为,网上求职与现场招聘的成功率差不多。为避免在简历筛选中落马,应届毕业生发在网上的简历一定要真实详尽,还需经常刷新,切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天府早报》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季,很多用人单位希望在年底前完成招聘计划。但记者采访发现,南京不少高校目前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并不多。与此同时,有不少用人单位却感叹招聘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毕业生身边。原因在于,随着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选择校园招聘,有些高校为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而设  相似文献   

8.
按照才市惯例,每年的9、10月份因招聘需求集中、空缺岗位多而被称为“金九银十”。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迎来了今年第一次求职旺季。在各种招聘现场,几十个毕业生争抢一个岗位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最受用人单位欢迎呢?广东金融学院丘磐教授在谈及这个问题时认为: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光有知识是不够的,那些拥有核心能力的员工才会受到企业欢迎。在解释核心能力的概念之前,丘磐教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网络求职以其快速、高效、经济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青睐,但网上求职作为一种新的求职方式,其发展时间不长,因为信息、技术及利益原因,它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的顺利求职。所以,大学毕业生应理性对待网络求职这一新的择业方式,降低期望值,同时注意甄别网络上的各种招聘信息、为实现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2011,(9):190-190
<正>中华英才网在今年5月启动的"校园招聘新观察"调研中发现,许多学生反映现有校园招聘模式无法全面展现他们的真实能力,使他们的求职道路平添了几分艰辛和困苦。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企业HR却在校招过程中,遭遇到了"招人难,招对人就更难"的尴尬窘境和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11.
<正>校园招聘的毕业生是一个毛坯,是一张白纸,可塑性较强。如何选择质优的毛坯、白纸,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一个老课题。随着90后逐渐进入职场,如何用90后的语言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盟,同样也是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两个角度谈谈提升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技巧。第一招:火眼金睛,寻聘人才第一式:分时招聘。校园招聘的时间点可总结为:金9银10,金3银4。11月前主要为优秀毕业生签约或者毕业生的"保底"合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上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女生在多次求职未果后,把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容貌,于是她想到了整容。而据一些整形外科医院介绍,有这样想法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因此每年暑假成了学生整形的高峰段。我们不否认,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对求职者的形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旅游类高职院校不同性别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女生的择业焦虑在总体水平和在焦虑表现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女生似乎更容易因为职业预期、求职技能、职业能力、求职资源和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14.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9-20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又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15.
职场上素有“金九银十”之说,即每年的九月、十月为招聘旺季,这时候求职岗位数量最多,成功率也最高,然而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应届毕业生。由于所在行业和性质的不同,很多企业在对应届生招聘时机的选择上都会有所不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把握好不同企业的招聘时机将是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人员招聘中的违约现象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现象,特别是在应届毕业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文中对当前招聘违约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人员招聘违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应对人员招聘违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又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18.
心理导航     
《成才与就业》2012,(Z2):94
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心理障碍已经成为成功择业不可小觑的一块绊脚石。对此,本刊邀请资深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针对目前学生求职过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至6月,我校招生毕业办通过信息公布栏向在校毕业生发布了近400个岗位的招聘信息,并通过系部层层落实。但是,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成功率不足20%。我分析了一下原因,除用人单位招收条件限制外,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却是主要的。经过和几个求职学生的交谈,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导致双向选择结果不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80后"是一个"自私、脆弱没有责任感"的群体吗?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吗?其实不然。谢国栋对公司每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活动很头疼。去年年底,谢国栋手下也分来了3个名校毕业、成绩优异、阳光满面的应届毕业生。其中一个还是从英国留学归国的硕士生。起初,谢国栋做他们的辅导老师还觉得挺高兴,但是高兴没多久,谢国栋就开始恼怒加无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