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熙福 《理论界》2013,(3):89-92
目前经济民主化在韩国成为大选的热门话题。自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出世以来,历史证明了"看不见的手"并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万能工具。但历史也证明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一样也不是解决"市场失败"问题的万能手段。经济民主化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通过合作,实现为包括少数在内的大多数而不是少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过程。经济民主化不仅在韩国,还在中国和美国也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都离不开两“手”的交互作用。两“手”,一“手”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那是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手”则是国家的宏观指导,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国家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当然是只“看得见的手”了。在两“手”中,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是我们每个县级主要负责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县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的启示有近几年实践的摸索,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领导好县域经济工作,必须努力学会运用“两只手”,即既要善于驾驭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要积极稳妥地用好政府指导和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两手并用有机结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学会驾驭“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4.
一、“看得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学中一般被认为是在 2 0世纪 30年代作为弥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缺陷而出现的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的凯恩斯宏观财政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当时解决极为严峻的失业问题时效果显著。有效需求不足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在凯恩斯看来 ,有效需求不足是由心理消费倾向、心理灵活偏好和心理上资产收益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 ,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增长 ,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缺陷导致的失业就会得到消除。凯恩斯的这一经济思想在以后的…  相似文献   

5.
论调节成本     
一、调节成本的内含与构成经济过程,作为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过程,是时刻处于最活跃的运动状态之中的,其运行轨迹决不是平滑的、线性的,而总是伴随着频繁而显著的随机波动。设想经济运动会在每一瞬间都处于最佳点上,那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因此,经济运动总是需要调节,才不致于偏离正常轨道太远、太久。但这种调节采取何种方式,则要视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而定。例如,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由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来调节,在现代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则由“看不见的手”和在极不相同程度上介入了经济过程的国家共同来调节。有调节就必定存在调节费用,就要考虑调节所花费的成本。调节成本,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由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古典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是对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非经济行为的形象表述。这一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的背后看到了左右这些现象的本质即客观经济规律,证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使经济学不再是一种纯现象的描述,从而进入了它的科学发展阶段。“看不见的手”理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之一。考察分析这一理论,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具有促进人们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手”并非纯粹的经济分析工具,而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除去经济学、神学等意义外,“看不见的手”原理具有深刻的发展观意蕴。它不仅揭示了国民财富自然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且阐发了社会发展的自发秩序思想,强调社会发展本质上不是理性预先整体设计的结果,而是每个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局。上述思想对于后发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权力寻租是指利用某种垄断权力取得非生产性利润。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规律叫“看不见的手”,针对这种理论,有学者把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形容为“看不见的脚”。权力寻租实际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 一、我国当前权力寻租的主要表现 经济学认为,经济人是自私的,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机关工作人员除了是政治人外。同时也是经济人。而且是拥有发租权的经济人。在我国目前特定  相似文献   

9.
“森林之喻”表述了康德的自然政治秩序观 ,其寓意与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天才比喻异曲同工。这种自然政治秩序的本质特征是“宪政”框架下的法治秩序 ,实现这种秩序的主要方式是理性“启蒙”。由于“森林之喻”构成了“看不见的手”运行的最基本的制度环境 ,因此 ,它对于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海平 《社会科学》2001,(11):43-45
1  伦理与经济的两分 ,是现代性社会结构分划的产物 ,是经济摆脱道德的束缚、经济学脱离伦理学的禁锢获得独立发展的结果。现代性经济伦理肇始于此种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一种曼德威尔式的经济伦理“怪圈” :“个人的不道德行为产生了公众的利益”。不仅是道德上中立的动机 (如对利润的无穷追逐 ) ,而且是一些不道德的动机或行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也能转换为社会财富和公共福利。这就如同《浮士德》中梅非斯特的表白一样 :“我是那种力量的一部分 ,这种力量想做的永远是邪恶而创造的永远是善良。”这种“伦理怪圈”凸现了现代性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