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 99 《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上,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作为参会的唯一一位民营企业家在本届论坛上作了关于“企业家精神”的主题发言。本刊记者有幸在会议间隙采访了这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相对于国企而言,中国民营企业家显然少些政治压力和繁文缛节的困扰,然而其发展状况却并不比国企企业家好,从整体来看,许多方面甚至还要糟,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状况。改革开放20年来,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风云一时”的民营企业家,同时也有许多民营企业家悲壮地倒下…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企业家自身成长、企业发展及其对社会贡献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提高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素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等作用 ;阐述了民营企业家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普遍对社会政治较为关心、素质层次差别较大、受社会传统文化影响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主要以维护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市场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建构新客户能力的能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市场动态能力的作用,以及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市场动态能力的关系时,是否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为例,在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家商业和技术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市场动态能力有积极正向作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仅网络强度对企业的市场动态能力有积极正向作用,吸收能力在企业家商业和技术社会资本网络异质性对企业市场动态能力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营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板块。与整个股市的趋势一致 ,民营上市企业的绩效在 2 0 0 0 - 2 0 0 2年也经历了一个下滑的过程。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 ,从民营上市公司的 12个指标中抽象出几个重要的易于解释的因子 ,分析民营上市公司这 3年的绩效表现。实证结果表明 ,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主要指标每年都有差异 ;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低于总体上市公司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并没有改善其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家的生成模式可以分为外援生成和内生生成两种。从外援生成来看,扶贫没有形成欠发达地区的内生能力,内迁企业也无法“催生”大量的民营企业家;从内部来看,封闭性的文化及山区地形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大量外流,大大削弱了欠发达地区内生民营企业家的土壤。但是,外援生成模式的低效性决定了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家成长模式应该以内生为主。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家的楷模--张謇--纪念张謇150周年诞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作为民营企业家在爱国热情和崇高理想、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品质、艰苦拼搏的顽强毅力、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格魅力、吸收先进文化的再创造精神、敢冒风险不断开拓的气魄、注重人居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为当代民营企业家树立了榜样,成为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的陈昭常先生,是丰顺县关工委名誉主任。近几年他先后向社会捐资3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民营企业家在促进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吉林省高素质民营企业家比较稀缺,这不仅受企业家个人成长因素的影响,同时服务、政策和观念等社会环境也是制约因素。因此,我省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为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素质内涵丰富,包括企业家诚信、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个人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虽有提高,但仍存在企业家总体文化层次较低、诚信不够、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堪忧,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自身调整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需通过解放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加强专业培训等途径再度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个别民营企业家轻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带来的竞争和压力,对自我价值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以及情感的缺失、身心疾病等。因此,对个别民营企业家进行轻生防范和心理调节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家要从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进行心理调节。同时,社会、家庭和各界人士应关注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