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澧所著<音学>是19世纪流传广州的语音教材,其中讲述了广州话与北方话的一些语音问题.该文将重新探讨以下问题:如何认识广州话的9个声调;如何掌握北方话的声母韵母系统;如何辨析介音以及相关声母;怎样认识古音的反切与字母.  相似文献   

2.
浊音清化的次序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现代方言和零星的语音史材料看 ,汉语中的浊音清化依音类字类的不同而有先后次序之别 ,且分三种类型 :1.以发音方法为条件 ,擦音先清化 ,塞擦音次之 ,塞音最后清化 ;2 .以声调为条件 ,或仄先平后 ,或平先仄后 ,有多种子类型 ;3.以字类为条件 ,常用词或方言固有词先清化 ,非常用词或书面用词、外来词后清化。语音史上的浊音清化可能也因方言及音类字类的不同而有先后之别 ;现代汉语方言中浊音清化后不同的送气类型应该是中古以来不同的清化方式及条件使然  相似文献   

3.
汉语声母系统在由中古向近代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简化。这种简化主要是由于全浊声母的清化造成的。全浊声母的清化,虽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却并没有影响同样具有浊音特征的次浊声母。通过标记理论和区别特征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全浊音清化只涉及阻塞音中的f+浊音】特征,而不涉及响音中的【+浊音】特征,即全浊声母清化的实质是由有标记项向无标记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唐律音义》是研究宋初语音的重要材料,安徽师大曹洁曾作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反切系联和反切用字分析三法,拾遗补阙,为曹文归纳的"非敷混"、"浊音清化"、"船禅混"、"浊上变去"等语音现象补充例证,并进一步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音注中存在而曹文未涉及的"部分三等尤韵明母字读同一等侯韵"、"部分尤侯部唇音字变入鱼模"、"支鱼混切"的语音现象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用反切比较法和反切结构分析法统计和分析《王三》中的重纽反切,结果发现,《王三》重纽的反切结构具有如下两条规律:1.A、B类上字决定律;2.下字声母区分律。虽然A、B类上字决定律先于下字声母决定律起作用,但A、B类上字的区分率(25.3%)远远低于下字声母的区分率(90.71%)。因此规律2是反映重纽的语音内涵的主要规律,重纽两类的语音内涵表现为介音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古声母中的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读为相应的清音声母。其规律是,原全浊塞音与塞擦音平声字归同部位的次清音、仄声字归同部位的全清音、擦音多清化为同类清音。这一规律在浊音发生清化的方言中大都适用,但在湘方言三堂街话中,中古全浊声母多读为零声母。这与浊音清化的规律不符,也与湘方言其他地方读音相异。这是声母受主元音或介音的影响,或同化或异化的结果。这一特殊音读现象有助于我们重新探讨中古喻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述评近代汉语声母全浊清化的研究,对汉语全浊清化的类型、来源、演变历史、语音机制以及全浊清化与入声消失的先后关系等均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述客赣方言舌齿音声母按二三等分立的格局.一、对客赣方言舌齿音知庄章精四组作概括性描写.二、论证客赣方言舌齿音早期状态是知组三等与章组合流,知组二等与庄组合流后再与精组合流.通过对方言现状与汉语语音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勾勒出客赣方言中古以后知章组演变的过程.三、对客赣方言舌齿音格局体现出的方言史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中原音韵>知二庄、知三章两分为出发点,讨论明末韵书<元韵谱>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分合.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元韵谱>里读为两套声母,其中在古开口字里,知二庄、止摄章组字声母相同,读□t□组,知三章组字(除止摄章组)声母相同,读□t□□组;在古合口字里,三组声母已经合为一组,读□t□□组.较之<中原音韵>、<元韵谱>知庄章三组声母两分趋势渐弱,合一趋势渐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保存在现代湘语和吴语中的浊音声母的发音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主要从是否送气、清浊程度、浊音清化以及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的相互转化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反切比较法和反切结构分析法重新统计观察<经典释文>首音中重纽反切,可以发现《经典释文》首音重纽反切结构具有两条规律:(1)用A或B类切上字时,切上字决定被切字的重纽归属;(2)切下字的声母类型可以区分被切字的重纽归属.按A、B类上字和非A、B类上字分别考察《经典释文》的重纽反切,仅有0.9%的反切不能区分重纽,这跟前贤认为《经典释文》不能清楚地区分重纽的看法大不相同.区分重纽时,规律1先于规律2起作用,但A、B类上字的区分率(45.13%)远远低于下字声母的区分率(95.80%).因此,规律2是反映重纽的语音内涵的主要规律,规律1是反切和谐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赵杰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10):66-69
采用田野调查法,详细记录了宿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与普通话和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宿州方言声母共计22个(含零声母)、韵母37个、声调4个;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在宿州方言中,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知庄章组合流,尖团合流,只有-n、-ng两个鼻韵尾,中古-m尾并入了-n尾,入声完全消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生的语音偏误,提出了一系列纠正语音偏误对策:<拼音方案>的策略性调整;声调、变调和轻声的音乐旋律练唱;韵母类推系联网络;声母纵横系联方阵.从这些切入点着手语音教学,可以让学生粗中有细地掌握语音系统,同时能减少一些人为的语音陷阱.避免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17.
古全浊音声母“演变”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留至今的古汉语语音资料来看,自元代中期始,汉语南北方音的最大区别是以吴语为代表的一些南方方音中存在着一个与全清、次清、次浊音声母相对应的全浊音声母系列,而以中原地区语言为代表的北方话中则完全没有全浊音声母。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近些年来有些研究汉语语音史的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唐宋以前在所有汉民族语言中都存在一个全浊音声母系列,经过唐宋两代的逐渐演变,到元代中期,北方话中的全浊音声母便全部演变成了清音声母。笔者对这个“演变”说长期持怀疑态度,最近几年经过反复钩稽,终于获得了一部分与前面所说的意见出入很大的语言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汇总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自周秦汉以来,至少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存在着一个没有全浊音声母的大方言区,元代中期以后的北方话是对这一地区古代方音的继承,而不是全浊音声母从有到无逐渐被“演变”掉了。  相似文献   

18.
在周法高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法、反切用字分析法、并注多音对立考察法、概率统计法等方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喉音声母进行了考察,证明玄应语音中喉音声母晓、匣、云、以都分别独立而有别。  相似文献   

19.
晋语并州片平声不分阴阳方言与古全浊声母平声白读不送气方言在地理上高度吻合,与周边平分阴阳方言在调型调值对应整齐。可见方言语音特征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的时间序列有相当整齐的对应和深刻关系。随着中古全浊声母的清化,并州片平声字原清浊声母间的对立,变成了全浊声母今白读不送气清音与送气清音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平声未分阴阳时原有的对立关系,加之浊平调的浊音性,清平调的清音性,以及浊平与清平各自的显赫特征,使并州片在中古浊音清化后,延续了浊平调或清平调的调值,造成今方言一个平声的结果。在清浊声母对立时代,清声母和浊声母分别影响平声调而产生不同的羡余调值,这样的羡余调值又会在当时的字组中产生变调。由于变调与单字调相对独立,这种变调一旦产生,就可能随着某些词汇一直沿用到现在,导致并州片单字调不分阴阳,但在连调等形式存在零散的、不系统的分阴阳现象。  相似文献   

20.
广西粤语、平话中的边擦音礵主要来源于古心母,古邪、生、书、禅母次之,其他古声母零散分布。本文采用阶曲线分析法对今读边擦音礵的古声母性质进行判定,认为古心母作为边擦音礵的主要来源,经历过早期的接触和语言转换完成后形成自源层次这两个阶段,而古邪、生、书、禅、晓、澄、船等声母属于外源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