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林艳琴 《学术交流》2005,(10):84-87
我国私营企业财产权利的进一步完善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保护私人的财产权利,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此,在完善私营企业财产权利时应该首先在法律价值取向上有所选择,即进一步确立“财产权利自由、平等实现和私法自治”的法律价值,从而依法实现交易自由和投资自由,平等保护合法取得的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现意思自治的同时,国家依法进行适度干预,以落实宪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私营企业是当时五种经济成分之一,国家奖励私人经营者投资经营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企业。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来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在我国消失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总方针的贯彻实施,个体经济受到宪法的保护而得以恢复和发展。在个体经  相似文献   

3.
私营企业中手段性越轨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岚  王平 《社会》2002,(10):30-33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 :轨越是对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背离和违反 ,它同正常行为一样 ,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提供的文化目标与社会所赞成的实现这些目标的制度化手段不一致。相对于目标性越轨 ,手段性越轨以非法谋利和非法致富为其特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私营企业中手段性越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不可否认 ,私营经济在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创造财富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并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另一方面 ,私营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始终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改革。在这些经济改革当中 ,税收改革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税收改革的起因是由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造成的。在过去的 2 0年间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新评价这一作用是颇为引人注目的。然而 ,目前人们则更为关注私营企业 (其中包括外资企业 )的巨大作用 ,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因此 ,人们需要重新考察税收制度的结构。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外部压力之下逐渐减少预算赤字 ,以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作为发展援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这是因为中国大胆地进行了各种实践。改革开放过程中 ,中国打破了思想上的禁忌 ,重视“实事求是”的精神 ,大大发挥了中国的潜在能力。但是 ,中国当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外国学者 ,我从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观点出发 ,阐述一下个人的想法。一、恢复私营企业的历史意义   (一 )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私营企业  最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私营企业快速发展。中央政府在宪法里已正式承认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五十年代私营企业被消灭 ,并且 ,私营经济的积极因素也被抛弃了。结果 ,用行政手…  相似文献   

6.
胡序杭 《浙江学刊》2002,(5):220-224
本文揭示制约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五个因素 ,并对私营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原则、流动党员管理、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组织负责人选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继续扶持和鼓励其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从而为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又面临着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国际竞争国内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性挑战。私营企业能不能迎接上述挑战,主要取于私营企业经营者自己,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另一方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为能够迎接时代挑战的真正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业税立法的具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莉 《社科纵横》2010,25(1):80-81,88
税收作为国家剥夺纳税人财产的合法手段强调严格的税收法定,即必须通过相应的立法才能征税,而且一税一法。因此,我国的物业税应该完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以保障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何秋仙 《浙江学刊》2002,(5):165-168
缩小、简化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完善我国税制的一个重要取向。为实现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省实施了一系列文化税收优惠政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 ,提出所得税税基式优惠应是我省文化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今,私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它不但为国家开辟巨额的税源,而且也为社会生产出大量的财富,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私营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上已完善无缺了。本文试图从多种角度来探讨私营企业所面临的许多严峻问题,如自身作用的发挥、资金有机构成、生产联合及市场开辟以及在社会主义多元经济结构中协调和良性发展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e decree establishing a uniform system of basic pensions for employees in municipal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publish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16 July 1997, reflec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ultimate choice in favour of a partly private funded scheme to cover future pension need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asons which led to this choice and asks how easy or otherwise it will be to find the capital to finance i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partly private scheme is more advantageous than other methods and is right for China. Many issues, however, remain the focus of lively debate. In particular, a realistic co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accumulation is needed in order to avoid shortfalls in capital formation and the dangers of inadequate benefit provision. To safeguard the subsistence needs of former worker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 system of equalization at national level is needed, and problems continue over how future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should best be managed.  相似文献   

12.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offers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at stake for enterprises, workers and States in developing private pension schemes to fill the gap left by public schemes. The features that distinguish private schemes result from the freedom with which they were designed — by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rough collective bargaining — and the limits imposed by growing state intervention in granting fiscal concessions or stipulating social guarantees. Depending on how these various components are combined, private schemes may offers workers added protection or form a source of insecurity.  相似文献   

13.
何轩  马骏 《社会》2016,36(5):175-19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政党国家与社会渐次分离的状况,集中体现在执政党权力范围的收缩和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新兴力量的成长与集聚。首先,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发现,执政党与私营企业之间并非单向的吸纳与嵌入,更多表现为一种相互融入的共生关系。其次,基于对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在所辖企业中设立了党组织且自身具有党员身份的私营企业主对于执政党相关政策的认可度更高,同时也更加偏好生产性活动和长期导向活动的投入。结论表明,中国共产党通过自下而上的政治吸纳型和自上而下的组织嵌入型统合这两种分散政治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分类控制,在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同时,成功引导私营企业承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论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意义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是新时期党关于资本主义和私营经济思想的理论先导.通过对1949-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全面研究,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启示(1)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2)在为私营经济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应加强管理;(3)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竞争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各自发展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辖区面积占全市的70%以上,是全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十五"以来,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得到显著加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尚未理顺。今后的发展中,应坚持整体、协调、共同发展的原则,既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关系,也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关系,适应首都居民对环境、食品安全和休闲旅游需求的高速增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进  吴金艳  刘海虹 《创新》2010,4(2):64-67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上市民企是民营经济及上市企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汉市上市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在危机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显现,变动情况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自身属性以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债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制度性因素,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着力发展区域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经济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振兴东北应避免各自为战,必须把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作为重要途径。通过实现区域合作,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接续产业和国企改革的步伐,有利于民营和外商资本健康迅速地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但在实践过程中,东北三省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坚决打破地方封锁和市场分割,建立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体系,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本地区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政策,以此调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在内的重点城市也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选取上述几个重点城市,与北京进行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从财政专项资金、税收、投融资、人才和集聚区等五个方面,剖析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势所在,并为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私人轿车发展现状的调查 ,力求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说明北京私人轿车发展的作用和条件 ,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预测了北京私人轿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文中所说的私人轿车即私人小汽车  相似文献   

20.
徐充 《学习与探索》2004,(6):116-119
中小型民营企业粗具规模后,其不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家族式经营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换条件主要有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掌握先进经营理念.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突破;打造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科学界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范畴与职责;在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及其他员工的合理配置方面进行创新,使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