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著名的“志人小说”。它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文章拟从对比、细节、比喻和语言四方面来探讨它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古小说,该书语言生动活泼、简约朴实,多用当时的口语,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言材料。本文仅从《世说新语》中数量词的用法上,探求中古初期汉语数量词继承发展的某些规律。一、《世说新语》(下称“世”)数量  相似文献   

3.
南宋人汪藻的《世说新语叙录》是一部重要的《世说新语》研究资料,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世说新语叙录》分为三卷:“首列考异,继列人物世谱,姓氏异同,末记所引书目。”《世说新语叙录》在中国久已失传,近世由日本传回中国,但仅存《考异》、《人名谱》两卷,《书名》卷已不存。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志人小说,最令人喝彩的便是所录名士的人格风彩。如果对这些名士的人格风彩稍加规范,则能形成《世说新语》的人格美学体系。其中的许多人格美学观念,对现代人格美学思想会有所启发。 《世说新语》在结构上以类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雅量》、《容止》等共三十六章,其中的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人格维度。这种编排方式本身便包含着刘义庆对人的整体认识和自觉的人格美学追求。这三十六章归纳一下,大致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品行、智慧、仪容、涵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这部书,虽是一部小说,但他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以及保存魏晋语言特色方面的价值,历来为学者所重视,一直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著作。自唐宋以来,以迄于今,对这部著作的研究,历来不衰。近年来出版的如余嘉锡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收罗宏富,集各家之大成;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恪?也有一些好的见解,这些都是研究成果中的荤荤著者。至于研究的散篇论著,更是不知凡几。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自成书后,为士林所重,历代皆然.在其传播史上两宋时期更具有特殊地位:北宋时纷杂的版本,到南宋时渐趋于一致,其中又以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的重雕本对后世影响最大,明清时期的版本也多以之为祖本;由于《世说新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叙事方式得到了后世文人的认可,宋代出现了三部模仿《世说新语》的“世说体”小说;随着《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两宋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批评,客观上也为后世研究《世说新语》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虚构性和自觉的创作意识是判断是不是小说的两条重要标准。唐以前的作家缺乏自觉的创作意识 ,不能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 ,因此 ,唐以前无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从创作目的上看 ,刘义庆等人编撰《世说新语》的目的 ,是为想当官的人提供敲门砖 ,他们提供的参考资料必须准确真实 ;从写作手法上看 ,刘义庆等人摒弃虚构 ,采用“实录”手法记述当时社会上层中流传的名人逸事 ,嘉言隽语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从社会效果上看 ,《世说新语》所记皆实 ,为唐人修《晋书》大量采用。这些都说明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而是一部生动纪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派小说家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刻意创新的主观追求。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20世纪爱尔兰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一部兼有短篇小说外在形式和长篇小说主题结构的作品,它在语言上体现了乔伊斯独到的艺术风格。作者采用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解读和阐释《都柏林人》,评价和讨论乔伊斯是如何通过巧妙地运用"同现"复现"破格"等语言艺术技巧,来展示小说这种叙事体裁的艺术魅力的。  相似文献   

11.
苏洵文风,不仅体现出纵横驰骤的奔放,也体现出奇崛幽峭的深峻。这种奇崛幽峭的特征既表现在文章内在的思想内涵上,又表现在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上。在文章创作上追求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的苏洵,不仅为文苦心经营,思致深刻,而且讲求风骨,笔力遒劲,语言上也追求新奇警策,不落凡俗,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古文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的创作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的视角看,《老人与海》体现了自然美、艺术美、悲剧美、崇高美等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小说和绘画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特征不仅仅是外部影响的问题,而且也是小说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内部存在的需要。现代小说的绘画性特征首先是通过语词描绘的可观性而获得的。另外,从审美共性、审美个性的层次分析,现代小说的绘画性特征也是其作为一门艺术存在的必要性因素。现代小说因其绘画性特征的存在,其美学风格更加丰饶多姿。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充分利用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韵味无穷的文字,并创造性地与西洋文字相结合,成就了《围城》出色的语言艺术。作品中语言艺术背后潜藏着一种贯穿始终的艺术手法——"陌生化",不仅是语言,更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影响着作者的创作始终。本文试图从作家主体意识层次、话语意识层次的陌生化对小说进行分析,更深层次地领略《围城》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5.
小说修辞是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斯提出的,后来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在布斯看来,小说就是一门修辞艺术——无论是选材还是表达都如此。曹征路作为当代最优秀的“底层叙事”作家,他的成功既是现实主义题材和立场的成功,也是应用修辞技巧、形成独特修辞风格的成功。本文从语言、比喻、视角和反讽几个方面对他的修辞艺术作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把握他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曾祺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体现了他对当代性写作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小说文体观念批判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直觉的表象的真实;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小说与其它艺术门类、中外古今文学传统及作者和读者关系;在题材、结构、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四个方面的小说文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萨罗特小说艺术的特色主要表现为既拒绝传统文学的写作方法,又尽量与同属一个流派的作家拉开距离。她的创作旨在通过对“新的心理学题材”的探索来实现“耕耘自己的园地”的夙愿;其小说艺术中元推论写作策略和潜对话的运用以及小说语言艺术的革新皆反映出作家本人竭尽全力地传迭自身感受、创造一种相异于传统的“新现实”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四个重要版本,比较可见:后出的版本语言比前出的版本精粹一些;人民文学出版社的1953年版比之于1958年版,前者思想艺术较为完整,后者语言较为精粹,整体上保存了原貌,恢复的8章虽比较粗糙,也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富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为主要范例,并结合其他优秀的艺术歌曲,总结和评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词曲结合、旋律与伴奏的融合、调性和声色彩、抒情性和诗意、自传性和现实主义特征等几个方面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