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凉山是一个以彝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为多数,并有多种其他少数民族居住的自治州。其中彝族140多万,汉族180多万,藏、回、苗、蒙古、傈僳、纳西、布依、傣、壮、白、满等11种少数民族11万多人,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回顾凉山的改革十年,在民族工作上我们体会较深的一点就是:自治地方充分发挥实行自治民族的作用,处理好与非自治民族,特别是非自治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政治上关心他们,从生产上扶持他们,从生活上尊重与照顾他们,为他们多做实事,是实现民族大团结,全州安定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可靠保证。凉山始终坚持了这一基本出发点,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一、关心非自治少数民族的政治生活,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民族独立,二是近代化。本文从“近代化”的角度出发,以民国时期云南政坛上出现的彝族官僚群体为切入点,集中考察了清初“改土归流”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滇川黔边(主要指今云南省昭通地区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族社会的发展历程。认为,“改土归流”和咸同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是滇川黔边彝族历史发展的两大转折点,彝族人民通过自身的调整、努力和发展,为民国年间彝族官僚群体的崛起准备了政治、经济和人才条件。彝族官僚群体崛起后,又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促进了本地区彝族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彝族社会的近代化。以此为基础,本文就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理论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的概念。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近代化”潮流影响下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人民朝向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化方向的种种努力,及与此相关的观念转换、习俗变迁、文化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看了《凉山巨变》舞剧,心里很激动。作为一个彝族观众,能坐在首都的大剧场里,观看用我们本民族的舞蹈反映我们彝族人民的大革命舞剧,心里这股感情,就象是我们金沙江里的流水,一浪推着一浪地翻腾。过去,我们彝族人民,因为长期受着野蛮的奴隶制度的压迫、束缚,生产、生活各  相似文献   

4.
一、都安布努瑶石山地区概况 位于都阳山脉东麓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属熔岩石山地区,是布努瑶的聚居地,也是全国141个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二。解放后的都安,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等原因,使都安六十多万人口至今仍不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执行改革开放以来,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也未能从根本改变面貌。县财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8年3月15日,广西以壮族为主体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广西壮族自治区,从而实现了1400多万壮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增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30多年来,自治区的壮族人民及其干部,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汉族老大哥的帮助及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从本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使全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可喜成绩。政治上安定团结,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立起来了;三十万  相似文献   

6.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紧迫感。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特别是 1984年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我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  相似文献   

7.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杜莉  张菁 《中国民族》2010,(11):52-55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当地彝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歌谣,承载着与白路彝族的历史、祭祀、生产生活以及图腾崇拜等相关的大量文化信息。必须要充分认识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推动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武定白路彝族酒歌,是当地彝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歌谣,承载着与白路彝族的历史、祭祀、生产生活以及图腾崇拜等相关的大量文化信息.必须要充分认识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推动武定白路彝族酒歌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出版社已走过了36年的风雨历程。建社以来,共出版了各类图书2800多种,向全国发行5600多万册,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民族团结和民族繁  相似文献   

11.
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民族工作会议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华各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民族问题是个长期而又普遍存在、敏感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之路。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臻完善;近200万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为数更多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形成;91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民族工作,沿着老一辈开创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  相似文献   

12.
广西那坡县彝族是汉代以后逐步从云南一带迁入 ,居住在偏僻的山区 ,与壮、瑶等民族和睦相处 ,既保持着本民族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俗 ,又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 ,发展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共有一百六十多万,大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左”的干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和汉族地区比较,发展比较缓慢,有些地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上都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开创民族地区经济工作新局面,实现各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它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军事、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建筑等。民族古籍内容包罗万象,记载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描述了各民族人民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关系和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子志月  梁锐 《民族学刊》2015,6(2):40-45,103-106
火草麻布纺织技艺是居住在滇西北永胜县境内的彝族支系他留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延续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他留人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维护他留人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随着他留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他留人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迁,给他留人火草麻布传统纺织技艺的传承带来严峻的挑战。充分发挥政府在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增强他留人对本民族文化保护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大对他留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是他留人火草麻布纺织技艺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住宅建筑是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和民族风情,而且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历史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视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它深刻揭示了各民族物质文化的内涵,因此,认真研究各民族的住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刊》2015,6(1):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荐的彝族馆有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厅。历史展厅主要介绍了彝族近现代杰出人物、南诏十三王、十月太阳历、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文化展厅主要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创造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彝族自古以来讲究礼仪,且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社会活动和生、婚、丧生活三部曲中,各种礼仪都用歌这种形式来完成。彝族的各种传统礼俗歌大致分为“曲谷”(恋歌)、“阿买恳”、“陆外”(婚歌)、“恳洪”(丧歌)等。  相似文献   

19.
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发生联系的各个方面.在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中,处于一个互动和变化的过程.它不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变化,而且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甘南藏区,位于藏彝走廊、西北走廊、中原文化和青藏高原的交叉地带.不同文化因子的出现,影响着当地的民族关系,为人类学家研究族群关系、了解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提供了大量的田野资料.本文从文化的多元性的角度来描述当地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从而对这种民族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山彝族银饰艺术,是凉山彝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劳动与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自成一体的工艺精谌、造型独特、华美典雅,用于装点美化生活的佩饰、生活器具与宗教法具等实用物的统称;这些古老精美的银饰涵盖了彝族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本土知识、民间智慧、神话传说、万物起源、历史事件和族群记忆等各方面知识;它既是凉山彝族民族工艺的精髓,也是造型艺术的源头,更是彝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