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农村中有少数养殖专业户在养殖河蟹的池塘里,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套养了少数鱼类,有些地方,未经科学实验对比,盲目推行“鱼蟹混养”模式,其结果每亩多收几十斤鱼,但严重影响了螃蟹产量,实在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
王秀才 《小康生活》2005,(12):28-28
鱼类多品种混养是立体利用水体,合理利用各种饵料,充分发挥池塘潜力而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混养是根据各种鱼类的栖息习性、生活习性、食性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从鱼类的习性看,相对地可分上层鱼、中层鱼、底层鱼三类。即鲢、鳙为上层鱼、草、鲂为中层鱼,鲤、鲫为底层鱼。因此,将这些鱼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池塘的各个水层。与单养一种鱼类相比,就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可以提高池塘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3.
银鲴又叫刁子、鲜子、密鲴,是小型鱼类。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适于成鱼池塘套养的小型经济鱼类。银鲴一般生活在水体底层,以有机碎屑和污泥杂质的主食,兼食水面浮沫和浮游动物等,在成鱼池塘中套养,不会与其它放养鱼类争食,也不需专门投饲施肥,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  相似文献   

4.
池塘80:20养殖模式,源于美国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是以吃食性鱼如鲫鱼、草鱼、鳊鱼、青鱼等为主养品种,以滤食性鱼(花白链)为搭养品种,最终产出占总产量80%的主养鱼和20%的搭养鱼的一种养殖模式。1、养殖条件:(1)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少淤泥;四周洁净,无杂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 值7.5—8.5;池埂坚实,不渗不漏。(2)设施。增氧机、水泵等,进排水口设拦鱼栅,进水口用20—40目的筛绢过滤,阻止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我国养鱼专业户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来提高养鱼效益,而不懂得如何利用各种鱼类不同生活习性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从而实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收以鱼养鱼之效。为了便于操作,现将常见鱼类的生活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北农村池塘水浅,泥深,池塘四周生长着大量水旱草,已不适宜专门养鱼。笔者从自己池塘网箱养殖黄鳝中得到启示,大胆地在池塘中套养黄鳝,98年5月投放每公斤30尾幼鳝,于99年8月开始轮捕,捕大留小,平均尾重150克,每亩多增收入800元,是养鱼亩效益的2—3倍,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宋长太 《小康生活》1999,(10):27-28
所谓冬闲池塘,指鱼种越冬并塘后,或养殖不能越冬的特种水产品(如罗氏沼虾、罗非鱼等)的池塘.这些池塘多数都从当年的11月空闲到翌年5、6月份,利用这段时间的空闲,进行养殖、暂养或种植,是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现介绍六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当前许多养鱼专业户一般只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增投饵料、搞好防病等途径来提高养鱼效益,而不懂得通过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从而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这种以鱼养鱼新技术,在一不增加投饵,二不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即可提高养鱼产量,增加养鱼效益,同时还降低了养鱼成本。现介绍这一以鱼养鱼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池塘选择。池塘要求2-5亩大小,东西长,南北宽,平均水深1.2米,池埂结实不渗漏,水源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埂四周培植茂密水旱草,塘内移栽水花生约占全池30%,有利于黄鳝栖息和避暑。二、清塘施肥。每亩水深1.2米施生石灰18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杀灭塘内野杂鱼和细菌。药效消失后,每亩再施有机肥1000千克,七天后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时即可投放鱼种和鳝苗。三、种苗放养。(1)鱼苗投放。套养黄鳝的鱼塘应以投放养殖肥水鱼为主,  相似文献   

10.
粗鳞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的淡水河溪中,福建省称为杠子鱼、光鱼,隶属中华倒刺鲃属、鲤形目、鲤科。其养殖技术如下:(一)主要用途粗鳞色泽鲜艳、体态美观、味道香美,有清补、祛热、解毒功效,鱼卵用热水浸泡外敷有消肿止血作用。(二)技术要点粗鳞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年长重500至700克之间。主要生活在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砾石多的山涧河溪中,是湖泊中层的鱼类。池塘养殖必须池底无淤泥,水量充足、有流水的,并且适合在淡水湖泊中饲  相似文献   

11.
河蟹池套养青虾,不仅可以提高蟹塘的利用率,还有利于预防蟹病,是一项成熟的生态养殖技术。(一)塘口要求。河蟹池套养青虾应选择面积8—15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蟹池。池塘水深1.5米以上,淤泥在10厘米以内。(二)虾苗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7月初前后,每亩放虾苗1.5万—2万尾,  相似文献   

12.
国余 《小康生活》2005,(12):37-37
闫洪生家住临泉县杨桥镇红旗行政村新建自然村,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家鱼池塘精养技术,承包水面2000多亩,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带领全镇农民走出了一条养鱼增收致富之路,成为闻名远近的“养鱼大王”。  相似文献   

13.
吴健 《小康生活》2002,(2):27-27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池塘养殖鳜鱼产量较低,但产值与普通“家鱼”高出约10倍,利润高出4~13倍,成为特养热点,池塘单养鳜向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池塘条件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4.
(1)鱼蟹混养。利用水质清新宽阔,有丰富天然饵料的湖泊、河沟、池塘和苇荡提水等大水面养殖成蟹,并以蟹为主,混养一定数量的链、鳙鱼或鳜鱼、黄颡鱼等名优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面的综合经济效益。(2)自育蟹种。选用长江水系、纯正、规格大的亲蟹繁殖的蟹苗,辟专塘或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育出符合成蟹养殖规格和数量要求的蟹种,可降低蟹种成本,避免长途运输,提高蟹种放养的成活率。(3)两年养蟹法。因大规格蟹的价格是小蟹的数倍,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地乡村鱼种场(站)在家鱼人工繁殖时,普遍存在着近亲交配,品种退化的现象,致使鱼体变小,生长缓慢,发病率上升、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原有的品种优势渐趋退化,严重影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各地乡村鱼种场(站)应采取以下三项措施,避免近亲交配,防止家鱼品种退化。(一)分别选育不同区域或水系的后备亲鱼。池塘和水库中放养的草、青、鲢、  相似文献   

16.
鱼种是发展养鱼业的基础,培育规格大、质量好、种类全的优良鱼种,对开发利用各种水体,提高鱼类养殖产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经过10年试验,采取强化方法培育鱼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改善池塘生态条件。池塘面积、深度恰当,既能满足鱼种活动需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水产是指代食用的鱼类、甲壳类、贝类(包括头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鲜活、冷冻品的有害或有毒物质含量或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要求允许范围内,符合GB18406文件的水产品。由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水产品,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人们对无公害的水产品的认识逐步增强,对无公害的水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无公害的水产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人为因素、市场因素等优越条件,也保证了我国无公害的水产特别是无公害名特优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一)优越的…  相似文献   

18.
新挖鱼塘要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受益就必须把握以下技术措施:(一)浸塘消毒。在放鱼前,将新挖的鱼塘注满无污染的水,浸泡3—5天后排掉,然后再灌满水重复一次,即可除去危害鱼体的重金属离子或其它有害物质。(二)养殖模式。新挖鱼塘最好以草食性(如草鱼、鳊鱼)为主养鱼类,适当搭配滤食性(如花、白鲢)和杂食性(边鲤、鲫)鱼类的成鱼养殖,而不宜  相似文献   

19.
荸荠田生态套养鱼、虾、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而且还可清除田间杂草。既能保证鱼、虾、蟹养殖用水,又能满足水生荸荠生长需要,从而形成荸荠与鱼、虾、蟹共生互利的生态环境。按照此项技术要点实施,亩产河蟹20-  相似文献   

20.
所谓鱼鸭套养即利用池塘或湖泊水库进行水中养鱼,水面养鸭,以鸭粪肥水,残余鸭料喂鱼促进鱼生长,从而达到既养鸭又养鱼;既发挥水面的综合效益,又实行良性循环并达到鱼鸭丰收的目的,的确是鱼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现将其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