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友信箱     
《老友》2006,(12)
《老友》一年一个新模样《老友》杂志创刊15周年了。我把90年代的《老干部之友》与现在的《老友》对照,觉得《老友》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真是一年一个新模样。首先是刊名改得好。1991年是《江西老干部》,1992年是《老干部之友》,这些刊名都局限于江西省,局  相似文献   

2.
徐月兰 《老友》2009,(10):49-49
从读《老友》(《老干部之友》),到踊跃给《老友》投稿,已有17个年头,我与《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初次投稿发表时的喜悦至今仍时时萦绕在脑海,一直激励我前行。1992年9月,在我调进县委老干部局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读《老干部之友》。第二年7月,上饶地区老干部宣传工作会议在鄱阳召开,我将消  相似文献   

3.
谌祖骅 《老友》2012,(3):53-53
1996年,我自费订阅了《老干部之友》,即现在的《老友》。自此,我与《老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每天都要翻看《老友》,年终我将12本合装成册,贴好标签放在书架上。至今,我已有16册《老友》合订本了。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4,(10)
正我喜欢《老友》,一有空就认真阅读,因为《老友》办得好。她是全省唯一一份老同志自己的刊物,学习她使我增长见识,受益匪浅。1996年,单位退管办为每位离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老友》。我每月拿到《老友》时,首先浏览一下目录,然后就开始一篇一篇地认真阅读。《老友》是一本好读物,对我的思想与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徐金源 《老友》2011,(11):60-60
岁月匆匆,一晃就过去了20年,今天迎来了《老友》20岁生日。在此,我作为《老友》的忠实读者,感慨良多。1998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乐平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党支部会议,无意中见到一本《老干部之友》(即《老友》),随手翻翻,觉得这是一本知识性较强的刊物,颇有可读性。会后,我便向当时党支部的负责人要了一本。从此,我和《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赞《老友》     
宋茂淮 《老友》2009,(12):62-62
我从1992年初就订阅《老干部之友》(《老友》)。那时我刚退休不久,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整天无所事事,就常跑图书馆、新华书店看书报。晚上仔细阅读《老干部之友》,觉得它的  相似文献   

7.
《老友》2013,(11):59-59
尊敬的彭社长:您好!我是《老友》的一名忠实读者,自《老干部之友》更名为《老友》以来,我一直订阅,每期必读,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廖仕成 《老友》2011,(7):60-60
《老友》是我们老年朋友的良师益友、精神食粮。回忆起来,我和《老友》相识已有近20年了。 我1992年退休。一次,我在一位老同事家见到《老友》(《老干部之友》),她朴实、清新的文风一下子吸引了我,使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9.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10.
笔者长期在军队做干部工作和老干部工作,1999年退休后,缘于老干部的情结,我应聘到《中国老年报》报社做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很吸引眼球的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从此就与《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老友信箱     
《老友》2003,(11)
《老友》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我订《老友》杂志多年,从《老干部之友》到《老友》篇篇必读。我深深感到,《老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已成为读者学习知识,强身健体的良师益友。《老友》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内容不断上了新台阶。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人们企盼健康长寿,但由于缺乏保健知  相似文献   

12.
彭立奎 《老友》2011,(1):49-49
我是1994年冬退休的。初见《老友》是10多年前,在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离退休职工阅览室,当时刊名叫《老干部之友》。美观的封面,靓丽的人物肖像,引人注目,催人阅读;内文栏目颇多,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有一种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夏风英 《老友》2014,(6):69-69
正我初次和《老友》相识,还是在父亲家里。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父亲。一进门,我就看见沙发上有一本《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杂志,便顺手拿起来翻阅。父亲见我看得很认真,便说:"孩子,你拿回去看吧。"回到家,我把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觉得该杂志内容丰富、文章短小精悍,很有阅读价值。从那以后,我经常往父  相似文献   

14.
徐爱生 《老友》2013,(8):70
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调入湖口县委老干部局工作,从此就与《老友》结下了情缘。《老友》上有关政策、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好文章,我们在每月的老干部集体学习会上都要组织学习、探讨,既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生活,我自己也受到教育和启发。《老友》成了我工作的好帮手。离开老干部局后,我在新的工作单位又兼管老干部工作。现在我退休了,也加入了老干部队伍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肖祯祥 《老友》2012,(6):68-68
1996年我退休后。爱上了读书看报。2001年10月,铅山县物价局老年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科学学会成立,我担任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和老年体育科学学会会长。记得是在2001年12月,我到县老年体育协会开会,偶然看到了《老友》杂志。当即我就借来阅读,觉得《老友》每篇文章都别有一种风味,体现了老年人的风采,颂老干部功绩,赞敬老新风,是一本集可读性、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刊物.极具阅读价值。从此,我就与《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黎志兰 《老友》2012,(5):21-21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知识宝库,蕴藏深厚。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诗词书画,吐艳竞秀。 《老友》《老友》,老人之友。 专家指导,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7.
任海平 《老友》2010,(11):49-49
我是一名老干部工作者,与《老友》结缘还得从刚调入老干部局时说起。2004年8月,我调入县委老干部局工作,成为了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当时,我对老  相似文献   

18.
刘国龙来信     
吴作兴 《老友》2013,(7):70-70
尊敬的编辑同志:我的工作是在县委老干局值班室值班并负责收发《老友》杂志。我发现许多老同志对《老友》杂志情有独钟,他们每月都翘首期待《老友》的到来,往往是这一期《老友》刚刚被领走,就有许多老同志跑过来问我:"新一期《老友》到了没有?""《老友》怎  相似文献   

19.
晏锋 《老友》2013,(8):70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县煤炭公司任人秘股长兼工会主席,分管公司老干部工作。公司派给我订阅报刊的任务。我除了订阅《人民日报》《江西日报》和《参考消息》外,还用活动经费为公司离退休人员每人订了1份《老干部之友》。从那时候开始,我便成了《老干部之友》的忠实读者,每期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喜爱的文章反复细读,还做了不少笔记。后来,企业体制改革,公司没有经济实力再订报刊了,我暂时和《老干部之友》分别了。  相似文献   

20.
刘求进 《老友》2010,(7):64-64
我是今年才订阅了《老友》,连续读了三期,深感《老友》名副其实,真正可作为老年人之友。我从中得到启发、教益、鞭策与指导。《老友》内容丰富,文字简洁,照顾到了各类老人的不同需求。我特别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