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明朝人汤若士所作的《牡丹亭》,是我国传奇剧本中的一朵奇葩。该剧已在昆曲界中流行数百年,至今不衰,其“知名度”直欲驾《西厢记》而上之。连《红楼梦》中都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样的回目和情节,便是明证。因此可以说,中国读书人若不知道什么是《牡丹亭》,可算得是一个小小的“缺点”。  相似文献   

2.
笑汀 《老年人》2009,(12):40-40
《镜花缘》里的才女小青在与众姐妹聊天时,谈到人对世事的态度,她认为,能“忍”只是初级境界,能“忘”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忍”毕竟是对人的心性的一份折磨,“忘”才是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3.
华裔“虎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说: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1月30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4.
高陶 《中外书摘》2010,(11):9-12
《论语》里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你不了解别人。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相似文献   

5.
邹静之是影视界一棵“摇钱树”,不论《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五月槐花香》,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乐子的同时,也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溢。入编剧行近20年,邹静之写了三四百集电视连续剧,收视率都挺高。可是面对“中国第一编剧”的称呼,邹静之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写作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相似文献   

6.
3月30日《人民论坛》杂志刊文说,现在关于“二代”的说法很流行,有“富二代”、“贫二代”,还有“官二代”。其中,似乎“官二代”霉头最大,在网上几乎是骂声—片,跟弥漫的仇官氛围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8.
刘保富 《老年人》2003,(2):22-22
由于儒家圣人孔子73岁病故,亚圣孟子84岁病亡,于是便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由于古人忌讳说73岁,常用“亥”字来隐称。如唐代刘禹锡《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诗云:“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李商隐《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诗:“过  相似文献   

9.
骆潇 《职业》2010,(5):13-15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的钱袋子不够自信?为什么谈起理财,我们总觉得自己财商低下?我们不停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是“穷人”? 十年前,《富爸爸穷爸爸》被汤小明成功引进中国掀起了财商热潮。十年后,我们的财产多了,烦恼却有增无减。于是,我们再次向“富爸爸”寻求答案。汤小明说:是“富爸爸”还是“穷爸爸”,不取决于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取决于你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0.
“蛛丝马迹”是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释义为: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蛛丝马迹”中的“马迹”是指马的蹄印,甚至连《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都解释为“马”是骑马的马。其实,“蛛丝马迹”中的“马”,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指一种活动于灶台上的小昆虫!  相似文献   

11.
成家慧 《公关世界》2023,(3):122-123
在国家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改革,《职业教育法》得到新修订的背景下,从高职ESP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从“专业化”和“职业化”两个角度分析“双师型”高职ESP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并从教师发展的“内发展”和“外发展”两个维度去探究“双师型”高职ESP教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24年11月17日,上海的《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家老妈虽然50岁了,却有一颗年轻人的心。假如你说她老了,她一准跟你急:“谁说我老了,我不是才四十多岁吗?”几个儿女常常逗她:“妈,您好了不起!请问您是如何做到年年四十的呀?”老妈听了总是自我们一眼,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你老妈是50岁的年龄40岁的心,哪像你们20岁的人却装着一颗70岁的心?”直噎得我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4.
鲁礼敏 《老年人》2010,(2):22-23
《离骚》、《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这些名著既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作,也汇成了世界文化的宝库。可将这些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一位名叫杨宪益的著名翻译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一生的勤劳“翻译了整个中国”,译著均被欧美各大图书馆收藏。可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学术译著,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9,(2):26-2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大学生正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涌入社会,“80后”开始在职业舞台上寻找各自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13,(11):26-27
关愚谦,德国汉堡大学荣休教授,“欧人华人学会”理事长,香港《信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栏作家。他是邓小平的俄语翻译,朱镕基一直关注的专栏作家。其个人经历被称为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文革”中著名“叛国者”。  相似文献   

17.
石卫东 《当代老年》2007,(11):48-48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其实,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心”,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永远年轻。  相似文献   

18.
保山 《老年人》2007,(8):26-27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珍品。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不少人因为研究“红学”而成为了大师。  相似文献   

19.
《老子》里有句话:“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大概是说人的心灵不要杂芜,不要淤塞,还是保持虚静的好。可通常情况下,人们只知道知道的越多越好,不知道有些事情知道了不如不知道。最近有的遗传  相似文献   

20.
陈新 《老年人》2008,(9):26-28
电影大片《集结号》、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以及大手笔影视作品《天下无贼》、《暗算》等,一个又一个大戏,成就了一个从偏僻农村走出来、“漂”在北京的农民工王宝强。特别是对“许三多”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