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有其积极作用,它总是表达了一定的概念,填补了汉语词汇在概念表达上的缺项;语言交际中的便捷性,使其在语言交融、语言吸收中起着先锋作用。字母词也有着明显的局限,主要体现在概念内容的衍生、词语功能的更新、风格色彩的嬗变、词语形式的改造等方面。作为汉语应用中的一分子,字母词已经超越了"局部使用"的范围而慢慢进入了社会语言使用层面。《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新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字母词予以收集、整理,体现了关注社会语言,关注大众百姓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中汉语拼音字母词运用较多。就符号构成形式而言,字母词主要有全拼与缩略两种形式。缩略形式可能会与其他汉语拼音字母词或外语缩略词同形,运用时要注意避免歧义,但也可利用这种歧义营造诙谐幽默的效果。运用字母词的表达效果是简洁新颖、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网上字母词流行的基础一是网民求新求异、求简求快的心理动因,二是键盘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特性使然,三是外语特别是英语缩略词的影响。在非网络环境中要慎用字母词.同时在网上也不要滥用字母词。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字母词”的流行及其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与日俱增,形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国内语言学家、媒体及大众群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探讨汉语中字母词汇:1.字母词的六大分类;2.字母词流行四大主因;3.汉语对字母词驯化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字母词与词典二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字母词是指汉语中以外文字母为书写形式或以外文字母与汉字组合为书写形式的外来词语 ,如CT、BP机等。改革开放以来 ,字母词大量出现和使用 ,给汉语词典编纂提出了新的难题 ,(一 )是字母词能否收录 ,即 :是客观、描写地收录一些字母词 ,还是把字母词全部拒之门外 ?(二 )是字母词如何收录 ,即 :如何处理字母词在汉语词典中的编序、注音、释义等细节问题 ?本文在具体考察汉语词典的基础上 ,比较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上述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字母词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有外语词和汉语词之分。字母词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三种,其形音义的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进入现代汉语词汇,字母词的归属问题是争议比较大的部分。在汉语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已经证明,像CD、MTV、B超等词确实已经成为汉语中的词语。本文从构词法、汉语对字母词的“汉化”以及字母词的适用范围来阐述字母词应视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不同语言之间词的借用。英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汉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和半音译半意译借用词;汉语报纸时政新闻中的英语借用词有音译借用词、意译借用词、音译+类别借用词和字母词/英汉混合借用词。英汉报纸时政新闻中的互借词在借用方式、构词能力、普及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面对层出不穷的借用词,我们应从外来语中汲取营养,丰富中华文化,同时重视对外传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汉语字母词现象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量的外文字母以字母词的形式出现在汉语中。字母词已渗透到科技、文化、经济及日常生活用语的各个方面 ,并对汉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外语字母缩略词、外语字母和汉字结合而成的字母词及企业、商标或产品名称是汉语字母词的主要来源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言语交流中的经济原则以及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是导致字母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目前汉语中使用外来词的种种不规范现象 :外文单词的直接借用 ;外文缩写词的滥用 ;中外文词语的重叠使用。在此基础上 ,依据汉语语音特点和汉字特点 ,提出汉语中使用外来词应采用汉译形式 ,把汉语字母词与外文词区分开来 ,以利于提高汉语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因收录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再次引发人们对汉语词典可否附字母词的热议。《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是反映语言事实和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对第6版字母词的读音、构成形式及释义领域进行分析后发现:新《现代汉语词典》对字母词的词条处理尚有改善空间,对个别字母词的释义需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广大读者对待字母词应持开放态度,不禁用、不滥用,而汉语词典编纂者在收录时亦要规范用词、解释到位,为读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不同文化、语言之间进行着规模空前的交流和沟通,大量的外来语进人中文,而且第一次出现了外来语以字母形式直接进入汉语的情况。本文就外来语的失译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变化,并重点对失译现象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网络异形词是网络语言中概念意义、语法意义相同,色彩意义不同,语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一词位的不同变体。网络异形词可从符号形式上分为纯汉字型、汉字一字母型、汉字一数字型。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有求简图便、避讳换形、戏谑搞笑、造词撞车、两岸差异等,间接原因则主要是网民们追求个性、求新求异、追随潮流、跟风仿效的心理动因等。对网络异形词在网上的运用可持相对宽容态度,但在网下运用则要正确引导,加以规范。对网络异形词中的詈语粗话滥用,无论在网上网下都要反对。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虽在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汉字拼音化成效却不大。这不能不说是与纯拼音文字不适应汉语特点有关。相反 ,汉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 ,生命力极强 ,能灵活组装以最简明的方式表达日新月异的词汇发展 ,这些优势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所以 ,汉字改革继续朝着表意文字方向发展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作为一个文字系统,其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的性质决定的。本文借鉴"字素论",认为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素。汉字字素可分为表意字素和表音字素两类,研究汉字的性质就是要深入研究表意字素的表意方式和表音字素的表音方式。对汉字表意方式和表音方式的认识,必须通过与世界其他文字的比较来深化。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了改版,它确立的“党报模式”成为党报发展的原则和基础;将它放到“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再梳理,在说明其形成必然性的基础上,逻辑地勾勒出其内在特点。这样的梳理和回顾对处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情境下的党报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历时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革命”特点、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并为此开展“整风运动”的过程;指出《解放日报》改版是顺应整风逻辑改革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党报的基本特点,进而党报以“党性”为基点、在着眼于宣传的基础上发挥指导功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党报的指导原则———全党办报、真实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摸索出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俄语字母文字与汉语文字的差异和俄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一致性。俄语字母文字是对事物的抽象反映,其语法也不倾向于直观地描写客观世界,而是在描写事物的同时通过曲折变化、主从句的结构等语法手段把对事物及事物间关系的分析表现出来。而汉字起源的象形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汉语语法直观和意合的特点。俄汉文字与各自所服务的语言的语法一起分别促成了俄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湘西苗族民间苗文造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政府为湘西苗族创制出了一套通用的拉丁字母苗文。这之前,湘西苗族没有一套通用的苗文,但在民间,曾经创制过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老寨苗文和速写苗文共5种用于书写湘西苗语的民间文字。其中汉字苗文、古丈苗文、板塘苗文和老寨苗文四种属于汉字式文字,速写苗文属于汉字式字母文字,它们各在一定的地域和范围内运用。构形上4种汉字式文字以方块汉字为基本构形,互相之间有同有异;速写苗文属仿汉语拼音注音符号创造的一套符号,而非方块汉字。造字方法主要有假借、形声、会意、类推和注音法。  相似文献   

18.
与二十多年前音译词“欧佩克”一出现就受到一些人的指责一样,移译词“PK”的出现也同样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尽管如此,“欧佩克”依然生存下来,“PK”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外来语的引进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表现出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音译外来语“欧佩克”和移译外来语“PK”的例子证实,一个外来语的出现是那个时代人们交际需求的反映,其命运并不取决于行政立法、语言学家或翻译家的意志,而是取决于语言的社会环境。通过统计分析2006-2008年间中国重要报纸移植外来语的文章篇数,指出新一轮的外来语移植潮正在悄然兴起。外来语的移植现象标志着社会语言环境的变化。外来语的移植有利于科技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汉语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语无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汉语“形态”的研究形成了三种观点:(1)汉语没有形态;(2)汉语缺乏形态;(3)汉语具有广义的形态。语言事实说明:汉语没有形态,汉语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其语法形式来表达的,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所决定的。印欧语和汉语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有本质上的差异,印欧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而汉语的语法意义是通过其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助词、语音、实词、组合与变换、重叠、语境等来表达的。坚持汉语没有形态的观点,有利于从汉语本身的语言事实来研究汉语,从而真正搞清楚汉语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