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波动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建国40年来我国的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不仅存在明显的周期波动,而且这种波动还具有高频振荡的特点。第一,1949—1987年间,农业总产值波动9次,平均约4年波动一次,粮食产量波动10次;第二,1952—1987年间,农业总产值平均波动幅度为10.2%,比美国农业平均波动幅度高出一倍,而峰值与谷值的落差很大。农业总产值波峰值为17.8%(1950年),波谷值为—13.6%(1959年),波幅为31.4%;粮食产量波峰值为16.7%(1950年),波谷值为—15.6%(1960年),波幅为32.3%。 一个产业部门的波动,如果影响的仅仅是自身的发展,那么它的重要性是有限的,然而,农业波动所产生的效应远远不囿于自身的范围而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事实上,40年来我国农业的每一次波动都导致了或大或小的恐慌和政策调整,正是农业波动力度的强力扩张,形成了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倾向。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在《增长与波动》一书中按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成四种周期,其中短周期三年左右(基钦周期)、长周期50年左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们注意到,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培养年限2~5年,与经济短周期有时间上的相近性。如果配合得当,高等教育发展可以巧妙地利用经济周期的波动,更好地为经…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量的周期性波动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粮食波动的周期与特征、波动的成因、波动的传导与放大过程几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波动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平抑粮食波动的对策思路.一、粮食波动的周期与特征研究粮食波动首先离不开对粮食循环波动周期的科学界定.粮食产量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它表现为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通常,我们把粮食产量由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经历一次扩张和衰退的过程视为一个周期.粮食产量的扩张与衰退是个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在沿着其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并且总是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不可否认,我国的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从1978—1998年的21年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为9.8%,其中1984、1992年GDP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4.6%和14.2%;而1981、1990年GDP增长率最低,分别为4.4%和3.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波动周期大概在8—10年左右,属于中期性波动周期。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济发展又出现了一次起伏。1992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超过了以往几十年和最近十几年的平均速度;1993年仍会保持较快增长,而下半年比上半年将有较大落差。这次起伏,不同于过去,表现在回升时带有恢复性质,发现过热后立即加强宏观调控。但是人们认为,也有相同之处,表现在高涨和放慢,接着还可能进一步放慢,似乎仍是一轮周期性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曾经是经济理论探索的热点之一。多数同志以实证为依据,发现建国以来存在明显的周期,虽然具体界定上略有出入。于是认为,其中有规律可循。与此同时,有人以西方经…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利率调整的历史回顾   自 1979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由升转降 (以“一升一降”为一周期 ),经历了两个循环周期。第一个周期为 1979年 4月 1日至 1993年 5月 15日。 1979年 4月 1日~ 1990年 4月 15日先是存贷款利率连续七次上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 3. 96%上调到了 11. 34%;此后,自 1990年 4月 15日开始延续到 1993年 5月 15日,存贷款利率经三次下调,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 11. 34%调到 7. 56%。第二个周期为 1993年 5月 15日到现在。首先是延续到 1996年 5月 1日的利率提高阶段 (此间存款利率调整两次,贷…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交替现象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它表现为周期为5年的工业型经济波动,以及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的较大波动。经济的波动是由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它也为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所影响。因此,着眼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避免经济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波动与政策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经济运行总是表现为周期性波动——良性循环或非良性循环。在最近的二十年内,我国经济运行已经历了四次周期性波动。从以往政策调节的实践来看,“硬着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良经济循环过程中速度与效益以及比例关系上的矛盾,而“软着陆”则为今后长期保持良性经济循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股和法人股该不该流通问题上,需澄清这样几种观点:(1)国有资产流失;(2)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对股市形成灾难性的冲击;(4)为外资购并国有资产提供方便。文章认为公股流通只要举措得当,这些结果不会出现,公股流通比不流通有利。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物价上扬,通货膨胀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近几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相比,我国的通货膨胀有自己显明的特点。 一、我国通货膨胀是周期性的通货膨胀 经济运转的周期性,决定通货膨胀也必然是周期性的。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济已出现4次较大的周期波动,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4次较大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建国  相似文献   

11.
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预测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今后 10年内对人才的需要将有较大的变化。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将大力发展六大技术领域: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 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是以下八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 (摘自《文汇报…  相似文献   

12.
周期波动:何时走出低谷(上)——兼论速度效益型增长规律的变化特征●刘世庆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四次周期波动。正在发生的1992年以来的第四次周期波动,表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人们对宏观经济形势与微观经济质量的背离,对速度效益型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亚五国是从1992年起正式以独立的国家身份开展同我国新疆的对外贸易的。1992~1997年的五年中,新疆边贸进出口额虽年均递增18.5%,但这五年中增速却是急剧下滑的,由1993年增长80.2%下降到1997年的2.55%,而且出口增速下降的更为明显。波动起伏较大,有的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增速下滑的趋势预计今后几年仍将持续。另外,新疆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风波时有发生,大宗进出口商品均有所减少。1996年发生在哈萨克斯坦的啤酒事件就使新疆向哈萨克斯坦的酒类出口大量减少。啤酒出口量比1995年下降83.7%,白酒出口量比1995年下降69%,…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般来说,女孩12岁左右、男孩15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生长的快慢.对成年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生理发育的一般规律.青春期在副性征(如女孩乳房,男孩外生殖器等)发育的同时,身高增长加速,此时称为身高突增期。这是青春期生长的重要特征。身高突增的过程和时间为:女孩一般在乳房发育的半年至一年内,男孩则在变声后的一年左右:女孩突增高度平均为8~9厘米.男孩约比女孩多1~2厘米。身高突增期过后生长速度就会减慢,回到青春发育期前的速度,即每年4~5厘米.一年后就锐减为每年只长1~2厘米,直至青春发育期结束,骨骺完全关闭而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动态监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监测指标池,从宏观经济运行、金融机构运行与外部金融风险3个维度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在通过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与划分中国金融安全区间与警度区间的基础上,对1995~2009年中国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发现:(1)近15年中国金融安全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周期逐渐缩短的波动状态,波动频率在逐步加大;(2)中国金融安全有3年处于轻警警度,其余年份均处于无警度,其中有5年处于高度安全状态;(3)1996~2000年、2001~2004年两时期中国金融安全状态处于平稳上升阶段,后阶段较前阶段上升速度更快;(4)2005年与2008年中国金融处于轻警警度的轻度不安全,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与积极鼓励出口政策下,2009年金融市场运行恢复,经济增速回升,金融安全状态回升至高度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波动周期的测算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确有一定的周期性,周期长度约为4~5年。同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变缓。我们应深入认识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减少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1.1993年是我国经济新一轮波动的高峰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达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6%。这种超高速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零售物价指数达13%,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指数高19.6%,94年上半年物价涨幅仍居高不下,使消费者难以承受。稳定物价已成为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驱动物价高幅上扬是诸多因素的作用,而货币高投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货币投放;而资金控制过紧,就制约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使一些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一、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为493.l亿元,至1993年达到315407亿元,增长了630倍,占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63688亿元的49.5%。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在改革开放事业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乡镇企业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993年我国乡镇企业达到2452.9万个,从业人…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波动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影响很大,也历来受到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关注。杂粮由于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特殊、产量低、市场化程度高等特征,与原粮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与波动趋势上存在很大区别。本文通过对2000-2012年我国原粮中有代表性的稻米价格和杂粮中有代表性的绿豆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国家对属于人民必需品的原粮实施较强的宏观调控政策,原粮价格受到季节因素、随机冲击和周期变动的影响较小;而杂粮价格则由于其量少的特殊性容易受自然条件、偶然因素冲击和周期变动影响,频繁出现大幅下降或者上升。另外,原粮价格波动的平均周期长度在3年左右,且每个完整周期的持续时间较为均匀,规律性较强;而杂粮每个完整周期的持续时间差异非常大,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发展以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享誉全国。中共江苏省委八届七次会议确定了近期两大奋斗目标:(l)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在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基础上,到本世纪末实现第三个翻番,使江苏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再上~个新台阶,并使全省人民生活提前实现小康。江苏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保持甚至超过目前已经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保证二、三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度重视农业,狠抓农村配套改革,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