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去美国探望定居在芝加哥城的二叔。叔侄相见,分外亲切,当晚我们聊到很晚。翌日一早,二叔说他咽喉痛,要去看医生,我陪他前往。二叔没有开车,而是和我步行,我想医院离二叔家应该不远。结果,我们却来到一家超市门前。我不解地问:"我们不是要去看医生吗?来超市做什么?"二叔笑着说:"诊所就开在超市里。"二叔解释说:"美国的正规医院,病人患了小病小痛要先和医生提前预约,等一个月后才能看  相似文献   

2.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3.
何蒲 《社区》2008,(22):55-55
高考分数线刚公布,二婶就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家里刚刚发生的事。 二叔和儿子进城去“看榜”(取成绩单),他们是满怀信心地去的,因为儿子说他考得不错。可看完“榜”,二叔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回家。回家了也没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2)
崔健挽着裤腿在工体大喊“一无所有”那年,男朋友对我说:“我们一毕业就到各地去流浪吧,这是我的梦想。”当时我脑子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在某个天涯海角,一个怀抱吉他的落魄少年,卖力地对我唱着“脚下  相似文献   

5.
魏城 《华人时刊》2006,(4):13-16
2006年春节,在伦敦的一辆巴士上,一位黑人妇女对我说:“Gung Hey Fat Choy!”见我一脸诧异,她马上改用英语说: “Are you Chinese?”(你是华人吗?) 我点点头。她这才放心地说:“Happy Chinese New Year!”(春节快乐!) 我们聊了起来。我最终才搞明白,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粤语的“恭喜发财”。我粤语原来基础就不好,再加上她走样的发音,所以没听懂。她告诉我,她是当天下午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学到这句话的:当时广场上正举行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一位华裔主持人用粤语不厌其烦地向广场上的英国人传授这句  相似文献   

6.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的,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停顿了一下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儿子回答说:“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儿子说得有点道理,我只好说天没有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几件事在总理身边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经历的事太多,许多细节大都淡忘了,只有几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待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党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正赶上我值班,周总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当时桌上放着一篇他刚刚审阅完的稿件。周总理对我说:“赵炜,这是一条十分重…  相似文献   

8.
黄爱军  真柏 《社区》2004,(17):24-25
两年前的一天,我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公开招聘社区干部的启示,老实说当时我对社区干部的概念还不太清楚,不过看了招聘启事后心里痒痒的。我把那张报纸拿给父母看,结果父亲看了之后直摇头,说:“社区干部做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事,你一个小伙子哪里干得了?”不过说归说,父亲还是偷偷  相似文献   

9.
王福海 《今日南国》2007,(23):18-19
买猴 2000年,在马来半岛的贝拉其村的二叔爷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一条渔船,叫我去做帮手.第二年,我喜欢上了村里美丽的姑娘阿珍.她一家同二叔爷是近邻,福建人,第五代华裔.  相似文献   

10.
读古文,往往用该字该词的现在含义去代替、去理解古时的词意。这样就容易造成误解。“有用我者,吾岂为东周乎!”就是一例。“西周”、“东周”是后来的说法,在当时并没有把周朝分为东西。联系孔子当时说这句话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有人用我,我岂不是可以在东方搞出一个  相似文献   

11.
俞逸青 《社区》2005,(5):22-23
2001 年 11 月,我荣幸地成为辽宁省沈阳市统招的一名社保干事。当时我很高兴,尽管定好的工资是 280 元,我仍然没有动摇,还好当时我母亲和我丈夫都很支持我,于是我撇下了五个半月的儿子,上班了。 上班前我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知道我们办公室是一个仅有 10 平方米的平房,有 4个同事,他们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这些我都可以接受。可我还是没有想到,上班第一天,因为上级要检查卫生,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被派去打扫公共厕所。社区党支部书记很善解人意,她对我说:“你就先不要去了,看办公室吧!”我心里想,那显得多不团结啊。于是我说:“没事,我和…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汪老师:您好!上周,我和好友在操场散步,一名男生突然从前面跑过来,把手放在我肩膀上,说:“我好喜欢你!”当时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把他的手推开,吼了一句:“请尊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 记得是一九七五年,我走进纽约唐人街一家书店去搜购沈从文著作.没有料到书店老板这样对我说:“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已是个老头儿.”等到惊魂初定,我就猜想,沈自己国家的书店老板会怎样回答我的提问,以此来聊以自慰.想来回答会是:“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是资产阶级.”或者,“他只会描写旧社会.”甚至说:“他还在信仰上帝.”当时中国的书店里买不到沈从文作品(实际上那家唐人街书店里倒能买到).我知道沈在台湾倒受到重视(他的作品曾被查禁,因而非常珍贵),但一位图书馆长听说我在搜岁沈的著作,信口说了一句:“沈从文?他是共产党——他没有到台湾来.”我对自己说,这真是一份绝妙材料,可以让鲁迅写成小说,因为鲁  相似文献   

14.
1984年6月28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天津市第一招待所会见在津的全国政协委员。当时天津市亨得利钟表店的经理孟文标也是委员,邓颖超与孟文标在闲谈中曾伸过胳膊风趣地问道:“你看我这表有多少年了?”孟文标是钟表内行,他只看了一眼就断定说:“5O年了。”邓颖超说:“差不离。”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王沪宁教授近日撰文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和人类的境况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理想主义者,人是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人就不能自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巨大变革的浪潮的冲击下,理想主义开始成为不少人苦苦思考的问题。我那时刚刚进入复旦,但复旦的氛围立即让我感到了理想主义的魁为。这是复旦给予我的最宝贵的东西。当时,我的一位朋友与我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他问:“你愿意做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我说:“理想主义者。”他说:“那会  相似文献   

16.
苗苗被二叔抱回来的那年,我14岁,和二叔家的弟弟刚子在一个班,在乡里的中学念初二。因为二叔不符合收养条件,而且态度蛮横强硬,一下被乡里罚去三万块钱,对于一个仅靠种地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那笔钱不啻天文数字,二叔也因此成了乡里的名人。  相似文献   

17.
《史学教改与统战文化研究》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韩隆福教授的书写序是我亲口答应的。那是在去年教师节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天上午,我刚开完会,又要急急忙忙到市里办事,一出办公楼,就碰上了韩教授。招呼之后,韩教授对我说:“有件事,想麻烦一下……”当时在我的直觉中:若有违反“原则”的事,教授绝不会“麻烦”我,既然“敢”在路上“麻烦”,对我来说,肯定就不“麻烦”。于是乎,没等教授说完,我就不加思索地回答:“行,请说吧!”本来,话到这份上也就够了,也许是那天兴致较高,再加上“院长怕教授”这一大学里头不成文的东西在起作用,说完后,我还笑着加了一句“教授愿意‘麻烦’,这是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暑假前,爸爸妈妈都会为带我去哪儿度假而吵嘴,而最后往往是由爸爸决定。可去年却不同,记得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说:“你们听好了!今年由我来决定去哪儿度假!咱们去地中海,我要让爸爸教我潜水、捕鱼。”我的话音刚落,妈妈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地中海里的鱼已经不多了,要潜水捕鱼,最好去大西洋。”我就问大西洋  相似文献   

19.
午餐事件     
事情是从我们排队买午餐的时候开始的。当时,排在我前面的那个女孩对我说:“你看肉汤里的这个菜团,不知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三年,我刚满十五岁,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全中国的劳苦人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入伍后没有几天,连队指导员把我叫去说:“小刘同志,你当‘伙头军,好吗?”当时在我们红军中常常幽默地管炊事兵叫“伙头军”。可是我那时还不懂这个,一听就炸了,执拗地说:“不!我不当伙头军,我要当红军!”指导员笑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