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态化与正规化: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华 《西北人口》2007,28(1):97-101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随着社会条件的复杂,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正民  苏云 《西北人口》2007,28(5):100-105,110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加,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将长期存在。流动人口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樊篱,为就业增加了竞争力,为城市增加了活力,为现代化增添了动力,也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服务方式转变。然而,绝大部分流动的劳动力没有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并没有完全覆盖每年近2亿的流动人口。由于一些流动人口缺乏基本的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保障机制,是"以人为本"精神和社会公正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实施的106个城市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对停留在流入城市达10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这一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群体,就其人口社会特征和停留预期与养老境遇进行重点分析。总体而言,长期外出流动人口显示有长期停留之预期,但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却令人堪忧。此外,不同人口社会特征的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其长期停留预期和社保参与状况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犯罪是目前城市犯罪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上海流动人口犯罪比重已占到城市犯罪总数的6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透过新闻资料对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上海流动人口犯罪表现出了犯罪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上海城市犯罪的一些个性特征:侵财型犯罪比重大;流动人口共同结伙犯罪、团伙犯罪比重较大;犯罪成员年龄结构轻;犯罪发案时间季节性明显;罪案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应加强社会公平性建设,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和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杨慧 《西北人口》2011,32(4):121-125
本研究通过利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问题调查资料,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展示了男女两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状况与差异,探究了社会保险参保率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女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程度、缩小两性差距、促进男女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来人口长期居留倾向的Logit模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任远  戴星翼 《南方人口》2003,18(4):39-44
本研究提出流动人口长期居留的“融入决定假没”,即外来人口进人城市以后,逐步深深地卷入城市的生产、生活中,他们与城市运转结合越紧密,他们将具有越强的长期居留倾向。随着长期居留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增加,其所关联的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居住、就业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经济问题势必逐步积累,需要城市管理者相应加以重视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结果和反映31个省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标数据,建立分层线性模型从流动人口个体和省级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的大小。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影响。个体层面从户口性质、就业状况、医疗保险、自我融入意愿、本地人接受程度、收入情况与住房条件解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差异的63?12%;省级层面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就业及基本社会保障解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差异为36?83%。最后从政府、公民社会参与角度出发,提出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社会整合、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提出了重大课题,对社会治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基础教育等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我们很多的行政管理部门忽视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保护,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人们常常提到的"流动人口问题",很多是由于我们管理的滞后和服务的缺失造成的,而造成管理滞后和服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对于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必要认识和有效措施,长此下去,将不利于流动人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毋庸置疑,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劳动力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各级政府对快速增长的流动人口规模应对能力不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玮  任晓军 《西北人口》2009,30(5):97-101,106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宁市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这一方面加速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社会融合带来了诸多问题,妥善解决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是当前城市社会管理中一项迫切任务,为此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加速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进而构建和谐西宁。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城市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与流动人口数量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导致流动人口犯罪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改革流动人口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二是从制度层面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只有二者兼顾,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对城市空间与犯罪关系的认识,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个案分析。结合报纸报道、社区警务数据和实地研究发现,多发犯罪具有较强的流动群体空间指向性,涵盖了流动人口直接居住和活动的邻近区域、与流动人口消费和出行习惯相联的场所。要改善犯罪阻遏的效果,应增强流动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防御能力,强化流动人口和各方常住预期和长期责任感,从治安短板入手提升总体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广州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状况.分析发现不同户口性质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低于同类型的男性人口.不同流动原因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差异较大.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越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签订劳动合同的、已婚的女性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单位类型对其参保也有显著但复杂的影响.文章认为需要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角度继续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湘满  翟晓叶 《西北人口》2013,(6):106-110,116
2012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了第五次“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在湖南省抽取的样本分布在长株潭等14个地市,本文以该样本数据为基础,选取流动人口融入意愿、对城市喜爱程度、对城市发展关注度、城市居民接纳态度等四个指标来衡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运用OLS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因素不再是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年龄、受教育水平、社会公共政策等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社会融合度;受教育水平越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社会融合度。  相似文献   

15.
贺小林  梁鸿 《西北人口》2013,(6):70-74,79
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安排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甚至是区域经济的运行和走向。上海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有必要率先探索并构建发展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在制度、区域、城乡层面的统筹。本文在分析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以及老年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发展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对上海各区县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家庭随迁流动人口的住房性质、居住社区类型和居住区位等多方面的基本特征,综合探讨了个人及家庭因素、社会及制度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上海流动人口家庭随迁特征明显;流动人口仍以租赁住房为主,主要聚居在远郊、近郊的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家庭随迁流动人口在住房拥有率方面凸显优势;由流动人口自身素质所形成的社会分层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制度性因素和社会融合因素对住房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针对分析结论,本文在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方面提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玉福  周成平 《西北人口》2009,30(6):110-114
青藏铁路为西藏人口流动创造了便利条件,2006年通车以来,西藏的流动人口剧增。成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西藏的社会治安、就业、生态环境、文化保护等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针对流动人口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西藏发展面临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