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 《中外书摘》2008,(12):74-76
乾隆皇帝(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在雍正登基第二年,雍正就预定他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雍正死后,他顺利接班,这时他已是24岁的青年,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在他的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时间里,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勤政的。尤其是他的前期统治,相当专注。  相似文献   

2.
公元578年,北周皇帝宇文邕去世,被追谥为武帝,庙号高祖。20岁的太子宇文赞即位,是为北周宣帝。 刚一即位,他就显出了他的“淫雄本色”——把父亲后宫中的女人全部纳为己有。  相似文献   

3.
张小雷 《老年世界》2009,(12):28-28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给俸禄的。例如东汉大臣郑均在建初六年(公元81年)退休时,章帝(刘旭,公元76年~88年在位)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退休金。  相似文献   

4.
钱国宏 《当代老年》2010,(12):12-12
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24岁踏上仕途,做过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33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后被任命为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集贤院校理、延州知州等官职。  相似文献   

5.
主人公小档案 姓 名:文秀 性 别:女 出生年月:公元1901年7月籍 贯:安徽某小县城 卒 年:公元2000年8月简 历: 幼年曾上私塾,在父亲训导下念《女儿经》、《烈女传》等。17岁被父亲许配给15岁的陈海强。18岁因陈海强病危而过门“冲喜”。结婚三日,丈夫咳血身亡。数月后生下一子,谓丈夫遗腹子。又半年,婆婆患乳疾去世,一家三口遂迁往芜湖。2000年8月病逝。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8日晚近9时,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病逝,享年103岁(公元1898-2001年)。他生于19世纪末,逝于21世纪初,跨三世纪,最后长眠于台湾。  相似文献   

7.
徐卓政 《金色年华》2010,(11):67-67
公元一八0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小婴儿,他就是未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8.
榕杨 《当代老年》2009,(7):60-60
公元1678年,法国青年医生帕平被迫逃亡,他沿着阿尔卑斯山去瑞士避难。帕平一路风餐露宿,渴了找点山泉水,饿了煮点土豆。  相似文献   

9.
施水清 《城市》2010,(6):68-70
公元421年,陶渊明写下中国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著作《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画: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公元1793年,大清国的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通商要求,并作出了一个令今人视为愚蠢至极的答复,表示天朝根本不在意“外夷货物”。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并没有成就他想像中的千古盛世,鸦片战争之后,  相似文献   

10.
旗舰 《老人世界》2008,(11):37-37
张衡,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享年61岁。发明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著有学术论文和文学著作32篇,包括天文著作《灵究》和《灵宪图》。郭沫若称其“万祀千龄,令人敬仰”。为了纪念张衡,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相似文献   

11.
李步庄  周燕 《老人世界》2008,(11):36-37
赵匡胤(公元927~公元976年),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生于洛阳夹马营,长于武将之家。“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他胸怀大志,跟随后周主郭威养子柴荣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后被提升为禁军的最高统帅。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及其幕僚赵普利用军中改朝换代的流言,发动陈桥兵变,登基称帝;不失时机地加强中央集权,击破各割据政权;以文治国,完善科举,把华夏文化推向高峰。赵匡胤成为公认的北宋开国明君。  相似文献   

12.
李蓉蓉 《中外书摘》2008,(11):71-73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一位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到祠堂求签。他在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信心满怀,想咨询能否当宰相。第一次的签词表明,他不能当宰相。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不能当宰相,当个良医也可以。”结果签词还是不行。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然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  相似文献   

13.
大明决定出兵援朝抗日 公元16世纪后期,日本各地割据一方的封建势力陆续屈服于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丰臣秀吉的武力之下,全国获得了统一。作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要求朝鲜臣服于他,但遭到拒绝,因而在1592年(万历二十年)发动二十余万大军,  相似文献   

14.
陆维钊(公元1899—1980年)原名子平,字东武,后改名维钊,字微昭,晚年喜署劭翁,浙江平湖人.陆维钊的祖父陆少云, 22岁中秀才,后补为廪贡生.他一生为塾师,先在平湖执教13年,后在新仓镇上租房设馆启蒙学童.  相似文献   

15.
点评曹操 文武兼备 曹操曾在东汉末年做过丞相。1970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此外,曹操在军事乃至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获得胜利,他在班师途中写下脍炙人口的《观沧海》。诗中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相似文献   

16.
公元2007年4月30日,小庄宣布他将成为一名"乐活族",发动全体同事监督他,对他的"非乐活"倾向予以毫不留情的揭发批判.  相似文献   

17.
各地报刊     
《老人天地》2010,(1):57-57
最美满90岁书法家迎娶53岁新娘 90岁的书法家黄山石与53岁的刘酒桂最近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黄山石是湖南籍书法家。2004年,风雨同舟60年的发妻因病先他而去。2005年,刘酒桂来到黄老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天长日久,两人的忘年恋情终于瓜熟蒂落。  相似文献   

18.
韩愈(公元768—824年)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一生写过很多极富战斗精神的散文,《论佛骨表》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奏章类公文是他52岁任刑部侍郎时写的。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到隋、唐五代进入繁盛时期,加之统治者大力提倡,在社会上形成了浓厚的崇佛风气。唐代帝王继承陈、隋传统,礼僧敬佛,推崇佛教。到了中唐,据《释氏道鉴》记载,佛教寺院已增加到4万余所,僧民达25.5万之众。这些人占有大量土地,又享受免租、免税等种种特权,对正统的儒家思想,对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很早就有了来往。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卒于公元前114年)两次出使西域,到了中亚和西亚许多国家,并听说有一个叫“条支”的国家,在西边更远的地方。两百年后,到了公元97年,西域都护使班超(公元32~102年)曾派大将甘英出使大秦,到了条支。“条支”是当时的“塞琉古王国”,也称“叙利亚王国”,也就是现在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具体来说,“条支”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是指当时塞琉古王国的都城安条克(Antiochia又译安提俄克)即现在土耳其南部城市安塔基亚(Antakya),位于叙利亚的北边,在阿西河(奥伦特河)的左岸,是一座山城。安条克在公元前308年,为塞琉古一世(Se1eukou I公元前355年~公元前280年)所建。它位于地中海东岸,是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海陆交通枢纽。这里也是陆上丝绸之路西部的一个终端和中转站。从这里,出海可达地中海南北沿岸各国和欧洲沿大西洋海岸国家;而经陆路北上,可达土耳其和欧洲内陆国家。塞琉古王国极盛时期版图很大,西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东至伊朗高原东部的广大地区。后来国势日衰,东部(大夏)和中部(安息)于公元前255年和公元前247年先后独立,仅剩下西部叙利亚地区。又持续了很长时间,这里便是中国史籍中通常所称的“条支国”。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国最后被罗马人彻底摧毁,这里成了罗马帝国的叙利亚行省。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这里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一个行省。公元640年,阿拉伯人打败了拜占庭人,这里成了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版图。所以,公元97年,甘英到达“条支”的时候,那时这里已是罗马帝国的版图了。也就是说,甘英到了大秦国(罗马帝国);他“临海欲渡”的“海”是“地中海”,也称“西海”。因为“海水广大……英闻之乃止”,就是说,他没有乘船渡地中海去当时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  相似文献   

20.
拉裴尔是意大利中部乌尔比诺地方的人。死的时候三十七岁,他的死使得教皇哭泣,全国震动。为了悼念他,坏人发誓从此做好人。他被埋葬在罗马万神殿的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位置才是国王和其他一些显赫人物。他十五岁学画,三十七岁谢世,工作了二十三年。多精炼的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