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潇  崔仟 《人口学刊》2011,(5):25-3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不仅给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且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较为和谐,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为了促进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议完善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合理迁移流动;推进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邱红 《人口学刊》2002,(6):42-47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复杂,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运用五普及相关资料,对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吉林省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比较良好,但依然存在诸如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快、老年人口增长快、城镇人口增长快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口安全既应该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也应该包括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等的和谐,使他们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出现了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人口流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包括养老、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关注流动人口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吉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日益壮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流动人口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是吉林省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吉林省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不仅收入状况上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的分析法,分别对吉林省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收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别从流动人口的自身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比较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严格控制人口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口问题说到底实际上是农村人口问题。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能否搞好农村的人口控制工作,对于完成九十年代人口控制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对山西农村的实际调查,对农民的高生育意愿和解决对策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制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丁永利 《人口研究》2002,26(2):54-56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约占老年人口的 70 %左右 ,是世界上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不仅对中国 ,而且对世界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发挥政府职能 ,把农村养老问题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框架之内 ,制定相应政策 ,对于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的发展 ,确保农村稳定十分重要。1 基本背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农村问题将依然是中国的根本问题。目前 ,城乡二元格局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 ,这种…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出现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所必需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吉林省也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吉林省的人口年龄类型在21世纪初将变为老年型人口。对吉林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这对吉林省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吉林省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吉林省人D老龄化形势分析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一,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口城市化是现代城市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一国或一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多年统计数据的相关分析得出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协调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之一,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口过多的压力,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人口领域的反映,农村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研究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的特殊地位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有两个:一个是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另一个是农村人口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着眼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人口发展战略则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制订出总的方针和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发展战略是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目标。利用定量方法测度了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一直呈增长的态势,2003年后农业剩余劳动力超过2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积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根据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据此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给出了一些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难点,而以发展县域教育为形式的合理、全面地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以吉林省为例阐述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县域经济和县域教育的关系分析,论述县域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通过互动发展的形式来推动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末期吉林省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而就业增长率为负的现象,直到2000年才实现就业的正增长,但就业增长率始终在低位徘徊。目前吉林省工业化水平处在中期起始并加速发展阶段,要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就要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三个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对吉林和浙江经济发展差距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省人力资源的优劣,用统计数据说明了吉林省的人力资源虽然有潜在优势,但其利用人力资源的效率低于浙江省,所以经济发展态势弱于浙江,并进一步说明了两省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制度创新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的深入进行,吉林省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在利好政策的注入下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地利用县域经济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成为新时期县域发展的新要求。吉林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新思路是:充分利用县域经济为城镇发展提供的产业优势,以县域的外向型经济来推进城镇化、以集聚型经济升级城镇化、以城乡结合的经济来逐步实现人口城镇化,通过县域经济集群式发展将所要求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充分协调,以实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村地区属于扩张过程中的欠发达地区,其特征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处于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过渡的上升期。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时间上、结构上的变化,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省份统计数据上的对比,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劳动经济理论,应用吉林省的微观数据,从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受教育程度特征、户籍特征和地区差异等角度,研究吉林省失业率、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城镇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就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