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健康和长寿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博大精深的藏医学自古就对养生、保健有着深刻的认识,本文以藏医理论为依据,结合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影响气候寒热,以及由此影响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安多地区是藏医学发祥地之一,在“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安多藏医出现鼎盛,曼巴扎仓和广大民间名医辈出,学术繁荣。然而,最初这一地区医学如何产生和传播的情况史料零散不足,本文综合资料探讨这一问题,从历史角度说明藏医的继承和发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近代医学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近代医学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在藏医学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种医学教育形式:一是藏医萌芽时期“口耳相传”的形式,二是早期医家“师徒、父子相传”的形式,三是以寺庙为中心的医学教育。“口耳相传”的形式比较原始,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它的意义了.“祖传师授”;虽然至今仍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毕竟有许多的局限,只能作为发展医学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而保存  相似文献   

5.
藏医学作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一部分,对研究少数民族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表现在藏医起源、《四部医典》的来源、康区医德及藏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等各个方面,其影响可谓广而深,本文主要就佛教对康区藏医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藏医学作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一部分,对研究少数民族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对藏医学的影响表现在藏医起源、《四部医典》的来源、康区医德及藏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等各个方面,其影响可谓广而深,本文主要就佛教对康区藏医学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病因”、“病理”的研究。古代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八世纪,是作者宇妥·云丹贡布等藏医学大师毕生心血的结晶。它以独特的理论内容,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于世。《四部医典》对生理病理、发病规律、诊断方法,疾病治疗和用药原则等方面的论述,几乎涉及了藏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所有主要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这部藏医学的奠基作品,经历代藏医药家的整理、修订、补充、注释而愈趋完备,被公认为藏医学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千余年来,至…  相似文献   

8.
藏医体质学与养生健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体质学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藏医学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一书中,对体质现象、体质的形成、体质差异性、体质类型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与养生健身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质学说。借鉴西藏古代传统医学中对体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西藏医学中人体体质与养生健身的本质联系,以及健身的手  相似文献   

9.
吴金鹏 《中国藏学》2007,(2):153-155
在世界传统医学中,藏医学是解剖学最为发达的医学体系之一,曾经对筋及韧带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形成了独到的认识,并积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藏医学关于这类疾病的认识较为分散,很少有医家开展专题研究。本文尝试以《四部医典》为依据,对藏医学中筋类疾病的理论与实践加以初步整理,尝试为振兴藏医外治疗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四部医典》是我国藏医学的古典名著。1978—1980年间笔者组织有关同志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翻译注释。在此前提下,对本书的成书时代、基本内容、医学理论、与其它医药学的渊源关系、发展沿革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等内容作一初步研究,以供医药界科学工作者参考.一成书的时代背景:公元八世纪中叶(约748—765年),以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为首总结了藏医临床经验和藏医药学理论,同时又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医药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