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如何有效推动旅游资源与饮食文化的整合开发,既深入挖掘旅游地饮食文化及餐饮业的无限潜力,又逐步培育饮食旅游的营销价值与独特吸引力,成为目前及未来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表现为由菜系、民族民俗饮食、餐饮产业和节事构成的饮食景观体系,经组合成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通过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餐饮产业培育和节事及文化营销等策略机制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吉林市虽然拥有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但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打造饮食文化街是传承和发扬饮食文化,开发饮食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长吉图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吉林市发展特色经济创造了良好契机,打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街,不仅可以丰富和提升吉林市饮食文化市场的内涵,促进吉林市餐饮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还能带动旅游、住宿、交通、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等行业的共同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构建"武陵山旅游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家族饮食习俗世代相传,饮食遗风犹存,它所蕴含的原生态、养生、保健、淳朴豪爽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信息等特征与各种人文景观、文化现象、特殊的历史事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多元化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符号和引擎,是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库。如何有序的把土家饮食文化融入到旅游经济中需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疆喀什的饮食文化因其具有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以及最大程度地保持和传承了维吾尔民族文化的淳朴本色和原生态特质成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典型。喀什地区维吾尔族饮食文化大众化、寓情于食、种类丰富齐全,饮食代表有馕、羊肉抓饭、薄皮包子等。利用和整合喀什维吾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采取建构新的思想观念、建树品牌和宣传品牌、加强饮食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转变餐饮经营管理模式、由分散走向集中和凝聚饮食文化资源及切实使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等措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鄂西地区土家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价值,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尽管目前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不很理想,但从长远来看,土家族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特色食品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实现鄂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州作为海西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孕育着独特而丰富的饮食风情,应重视发掘福州特色的饮食文化内涵,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阐述福州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接着从福州饮食经营者、市政府、旅游者等不同视角提出福州发展饮食文化资源对策,以促进福州饮食文化旅游,促进海西旅游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怒族是世代居住在怒江流域的古老民族,怒族传统饮食是对怒江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怒族传统饮食文化具有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纽带功能,娱悦灵鬼、祈求保佑的宗教功能,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伦理功能,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协调功能。怒族传统饮食文化有利于怒族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怒江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第一基础。由于各个民族成长于不同的自然空间与地理环境之中,所以创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最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饮食体系与餐饮文明。在种种不同的饮食体系与餐饮文明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本文正是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来揭示二者各自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阐明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  相似文献   

11.
福州民问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海西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的民间饮食衷化对于福州旅游业、海西旅游有着潜在的多重促进功能。因此,应该采取优化饮食结构,提倡美食游、营养游;重新确定福州民间饮食的市场定位;加大特色饮食文化的开发力度;情景化动态化饮食文化的创设;多种形象化传媒手段的综合利用;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进一步开发福州民间饮食文化资源,促进海西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饮食是一个令众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的饮食博大精深,绵远悠长。满族因发展历史进程曲折,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满族先民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于受到气候条件、地域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满族在继承女真人饮食文化的传统上又融合了...  相似文献   

13.
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对比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的实地考察 ,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友爱农家乐”和“重庆市南山农家乐”,分别从发展条件、布局类型、经营状况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二者的优劣势 ,以便共创西部地区农家乐旅游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需求。了解这种差异,对汲取西方饮食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特别对我国旅游饭店餐饮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酒泉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地方风味小吃、美味佳肴品种繁多。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无疑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多种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酒泉饮食文化,提高该地区文化旅游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深刻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源流、风俗、习惯等等.通过饮食文化的表层结构,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黎平县肇兴饮食文化的研究,探讨侗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使侗族文化能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乐作为一种能够带给人们放松和愉悦的旅游产品,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和参与。一般人认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阳春白雪”,农家乐是“下里巴人”,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据农家乐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特征对照,农家乐是一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饮食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史是土家族日常生活史的重要内容.土家族饮食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主要经历了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至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三个历史时期.在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地域特征与民族特性非常明显.从变迁的原因来看,土家族饮食文化变迁是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时,往往重开发,轻保护,使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了破坏。为了保护全国唯一的景宁畲族饮食文化这座宝库,避免无序开发,文章对浙江景宁畲族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开发原则、开发定位、开发思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汉字里蕴涵有饮食文化信息,它包括饮食的内容与对象、食物的制作方式和品类。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它既反映出我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又通过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为反映出人们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心理与礼仪。汉字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是丰富的矿藏,这就是研究汉字形体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