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代令书的制作权最初是由最高统治者天子、诸侯国由诸侯所掌握.周代令书的制作权决定周代令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其权威性在令书的制作、授受、执行中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周代令书的制作权归统治者所有,就意味着统治者是令书的法定作者,而且,令书一经法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就赋予了令书很强的法制强制力.周代令书的权威性和法制强制力,随着春秋战国统治阶层获取权力欲望的增强和实际地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和弱化.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只有秦始皇一人有向天下臣民发布命令的权力,其他任何人则无权使用,此时,令书的制作权才又达到了高度集中,结束了因春秋战国时期各统治阶层混用令书致使令书的权威性和法制强制力而受到削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老树 《老友》2011,(11)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银行信贷紧缩、通胀压力不减、股市楼市财富效应暗淡的宏观背景下,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最近,全国多地爆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纷纷跑路事件。在民间借贷非常红火的温州,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9月22日一天就有9个老板跑路,警示民间借贷的危机。民间借贷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民间借贷一系列乱象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艰;另一方面,如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的问题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周代官制的整体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成果,但是对周代的重要职官司徒研究还未深入。周代司徒的起源、职掌和地位的演变等都需要重新讨论。通过对周代司徒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周代社会结构和观念的变迁,进而正确认识和评价《周礼.地官》关于“司徒”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农户的储蓄目的相当明确--为了社会保障.民间借贷行为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结果.民间借贷尽管以"亲情"和"友情"等借贷为主,借贷中"立字据"与"付息"比例也不占优,但不少的付息的案例表明"高利贷"行为在农村相当普遍.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在其中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已成为"高利贷"放贷主体.农民在求贷的途径选择上,优先选择"高利贷",是因为求贷的成功率与高利息相比,成功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曹国,武王时封叔振铎之国,故都在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县一带,西周初始见于经传,至春秋晚期被宋国攻灭,历500余年29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所载,厘清曹国大致疆界,丰富了周代历史地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代藏书考     
周代文献的收藏与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西周至春秋前期,藏书机制完善,周朝的室、府与列国的正宫、礼官署、象魏行使藏书职能,文籍藏在官家,完好无损。春秋后期,官方的藏书机制遭破坏,官家所藏文献日渐散失,私家藏书开始出现;幸赖史、府世职恪尽职守,其所掌管的文献犹可凭信。战国时期,官家藏书遭受严重破坏,传世文献大量流落民间,私人藏书盛行;私人著述活跃,成为私家藏书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散失窜乱巨至,传世文献难以凭信,需疑择而用,甚至出现焚书的前兆。  相似文献   

7.
周代 (包括西周和春秋时期 )交往之礼十分强调仪节。春秋时期已有礼、仪之辨 ,开始将礼之仪与礼区分开来 ,但从中我们亦可看出 ,仪是礼的外在表现 ,而礼正是仪的本质所在。本文即试图从交往礼仪的角度谈谈周人交往尚礼的观念。它指导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举止 ,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周代,吴地产生的最早的歌谣为清代沈德潜选入<古诗源>中的两首吴地诗歌<渔父歌>和<吴王夫差时童谣>.<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了春秋后期吴国产生的第一位文人创作的诗歌--吴申权仪<乞粮诗>.<乞粮诗>特点之一--句尾出现的语气助词"兮",比<楚辞>早了两百多年.可以说,吴申权仪的<乞粮诗>已最早体现了周代南方诗歌句尾多用语气助词"兮"的这一特点.<诗经>中歌颂周人先祖的庙堂乐歌,如<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大雅·绵>等,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吴地诗歌,但却与吴国王室先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金文,楚国和秦国都出自高阳,因此互相支持,又臣服于周。而楚早期在炎黄之战时,散居各地,主要分成三部分,所以称为三楚。楚辞文化,主要来自中原,所以在《天问》中由夏商周至楚国一路写下来。楚辞中的人物、鬼神也基本和周代一致,如《惜颂》中说的五帝、六神等。楚辞也不单单写楚国,如《九歌》中的冀州、东皇太一等等。楚国和周一直往来密切。过去,我们为了强调楚辞的个性,把“兮”说成楚语。实际上,《诗经》中有将近四十首诗出现“兮”,皆表示不良情绪。后来的墓志铭中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首先看到中华文明一体化,再了解差异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周代宫室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代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等不同爵位者在住宅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贫苦人民只有一间房子,一室、一门;无宗庙.士是一室一房一堂,有正寝无燕寝而有下室,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一.卿大夫是一室二房一堂,有正寝又有燕寝一,二门(外门、寝门);宗庙有三.诸侯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三,三门(皋门、应门、路门)三朝(燕朝、内朝、外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天子有正(路)寝,又有燕寝五,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三朝,设二观;宗庙有五,别有二祧庙.  相似文献   

11.
东周玉器造型日渐精致化,以龙凤为主,复合造型和金玉组合大量出现,变化中求统一,对称中见和谐。纹饰方面,由阴线平面刻发展至阴线刻兼浮雕和减地突雕等,雕琢技法的进步增加了玉器的表现力,使玉器光泽秀美。春秋时期的纹饰多蟠虺纹、勾云纹、卧蚕纹等,仍多是出自神化的幻想动物,战国时谷纹、蒲纹出现,纹饰风格也渐趋图案化和装饰化。佩玉人格化成为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2.
历来关于周初所建三监的各类记载和论述,意见分歧比较大,有必要加以研讨,取得一致的看法。三监应是管、蔡、霍三叔,不包括武庚。管主卫,蔡主,霍主邶,其他分工之说不可取。邶在朝歌之北,在其南,卫在其东,其他方位之说亦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殷周之际,政治与文化发生了剧变。这种剧变的背后是精神信仰的冲突。殷商崇拜以帝或上帝为代表的自然神,带有宗教的性质;西周则崇拜以天或天命为代表的人格神,具有理性的光芒。相较之下,西周更注重外在的天命与内在的德性之间的互应,并用"以德配天"的方式进行思想教化。由此来看,西周的思想中已有人文的因子与人性的觉醒,这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西周玉器造型上仍保留了原始玉雕的特色,呈现平面化的倾向,它们以线为主,且内敛规整,尤其表现在动物型写实玉器中,成组佩玉也开始出现;纹饰上继承商代仍以阴刻线为主,但线条较商流畅婉转,一面坡纹和双勾线纹开始运用成熟,借助流畅而多变的线条表现出它的形神统一,气韵生动;风格上由祭祀型向礼仪性转化,因物赋形,因形饰纹,纹饰和造型之间搭配和谐自然,整体呈现出"错彩镂金"和"自然可爱"两种不同风格。在发展历程中,其神秘狂热、勇猛尚武的宗教文化印记逐渐被温文尔雅、中和静穆的人间礼乐文化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过去学术界谈到西周军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其证据都是根据春秋以来晚出的《周礼》、《左传》甚至《汉书》来论证的,这些文献能否证明是西周的军赋是有问题的。本文据西周金文考察,西周时期的军队武器设备和军用服装都是有专门的官职及机构来管理的,而六师军用马匹和牧场也是有专门的地点,并且也是由专门的官职来管理的。这也和《周礼》所反映的有关官职情况是相互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西周是我国古代礼乐教育勃兴的时期,与土地"国有制"和宗法分封制相适应,音乐教育形成了以官府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这种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维系并巩固了西周贵族的统治,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并为后世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分析了西周"学在官府"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西周等级分明的礼乐教育制度以及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西周墓中随葬蛤蜊现象在学术界尚未有人作出相关论述,仅将其笼统定性为装饰品一类。文章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出发,对西周墓葬中蛤蜊出土的地区、数量及摆放位置进行汇总、量化分析后发现其作为墓中的一类随葬品,有着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且自身独特的生物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地域的古环境,为进一步探索周人的随葬习俗和生存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在诸如郑州西山、襄汾陶寺等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逐步祛除了相关历史文献中的一些存疑之处。作为周代重要的思想文化观念,中国先民对“天”的系统化认识和实践应用大致形成于尧、舜、禹时期。优越而又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华夏先祖稳定的氏族定居生活,以及早熟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促成天观念形成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