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阿斯塔菲耶夫和艾特玛托夫在近年发表的《失火记》(1985)、《悲哀的侦探》(1986)和《断头台》(1986)不约而同地反映了三位作家对苏联社会道德水准急剧下降的深切忧虑,发出了拯救人的灵魂的呼吁。我们记得,在整整一个世纪之前,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发出过拯救俄国人灵魂的呼吁。这两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目睹资本主义关系侵入俄国社会生活的所有角落,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价值观渗入人们的意识,既感到愤懑不安,又无可奈何,最后求助于道德宗教,寄希望于人在精神上的自我完  相似文献   

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电影艺术家,正将崔曙海的短篇小说《出走记》搬上银幕。《出走记》摄制组的全体人员,不久前来到我国吉林省海龙县,拍摄了好些外景和镜头。影片尚在制作,一些爱好外国文学艺术的同志却已对它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崔曙海是位什么样的作家?他的《出走记》是篇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要将这么一篇短篇小说改编成宽银幕彩色电影?为什么要到我国来拍外景和一些镜头?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的确,崔曙海及其《出走记》都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艾芜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左翼青年作家。从1931年冬在《文学月报》上发表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是艾芜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其朴实自然、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使自己截然区别于其他左翼作家,从而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独树一帜。可是,对艾芜早期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基本倾向,评论界长期以来颇有异议。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4.
肥沃而美丽的西南边疆,是一块笼罩着浪漫色彩的大地。三十年前,作家艾芜曾用笔在它上面辛勤地垦荒叩壤过。《南行记》就是这里结下的一束稻穗。那稻粒散发着清香,但同时也带着苦涩。时代在前进,历史的风雨终将这里的污秽腥膻洗净了,同时老作家的鬟角上也已经撒下了粒粒霜花。他是多么希望着能重新回到那个地方,重新耕耘,再次收获呵!1961年,艾芜第二次踏上这块土地。两年之后,《南行记续篇》(下面简称《续篇》)象一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不仅以饱含感伤味的小说惊世骇俗,还以清新隽永的散文雄踞文坛。他的散文,不仅记人、叙事、抒情很有特色,山水游记更是成就卓著。1934年出版的《履痕处处》,汇其《杭江小历纪程》等十一篇游记,1936年增订为《达夫游记》(删去《黄山札耍》一篇,增添《桐君山的再到》等十三篇),共收二十三篇。此外还写有《闽游滴沥》、《马六甲记游》等十篇游记。总计四十三篇,约十八万字。这些游记,于画山绣水中袒露着作者的人生慨叹  相似文献   

6.
郭澄清《大刀记》的两个版本,其史诗性的文化品格有着巨大差异。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置换和删节后的《大刀记》,把初稿本第一部删节成了"开篇",它隐约地传达了作者希冀的另一种文化意蕴,即郭澄清本来是把《大刀记》当作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予以艺术阐释的史诗性作品来经营的。《大刀记》的两个版本的比照,不仅可以透视作家个体在社会缝隙中如何苦苦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且也能透视意识形态是如何无情地中断和删除作家所意识到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关怀,从中可以发见其显著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和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人相比,在中国现代通俗作家中,张秋虫只能算是一位二流作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最早涉足文坛的笔墨,大概是1925年发表在《社会之花》上的短篇小说《江山芙蓉记》。这以后,他虽创作不息,也只是个“跑堂串会”的角色。和其友论文时,他深感到:“扬尘因作《新华春梦记》,虽不佳,然亦可数十年,向恺然《留东外史》初集五本竟可不朽,而甚惜弟一无所成。”①他发愤:“想做出一部我自己看了而认为满意的小说,方对得住我自己。”②于是,他剃了个和尚头,表示万念皆废闭户作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创作出了《新山海经》。这部小说1930年1月由中央书店出版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张秋虫在通俗作家中站稳了脚,成为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8.
麦子,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大熊的女儿》《棉婆婆睡不着》《灰伯爵》等。王刊,中国作协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择校记》。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教育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作家视角出发洞悉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教育,分享作家眼中的创作观、阅读观与教育观。  相似文献   

9.
欧阳文彬是一位很有成绩的文艺评论家,她在五十年代开始写下的《试论茹志鹃的艺术风格》等许多评论文章,曾经引起过广泛的注意,在评论界产生过影响.这些文章收在《赏花集》、《书缘》和《攀登散记》等集子中,其中《赏花集》被一些高校中文系选作学生的辅导教材.今天重读这些文章,依然感到亲切,受到启发.作为一位评论家,欧阳文彬要求自己成为作家的知音.她从不孤立地谈论一部作品,而总是由欣赏开始,在细致体味作品魅力的基础上,深入追索作者的生活道路、文学追求和创作风格,然后再回过头来评论具体作品.因此她的结论就不局限于某一部作品就事论事,而是把这部作品放在作家的整体创作生活中来考察和评价,不但抓得住其内涵和价值,而且能准确而又有深度地评论作家的整个创作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又是一位浪漫主义巨匠。他一生的创作多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他的“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  相似文献   

11.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 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  相似文献   

12.
姜若辉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青年作家。他写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散见全国的大小报刊。目前,他正在潜心长篇小说《单身贵族楼》的创作中。从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那颗颗闪烁的星星》、中短篇小说集《白芒》和将要出版的长篇小说《滴血的玫瑰》及其它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歌源远流长。它不但口头流传,而且有些蒙古典籍就曾记载过各类民歌,如《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宝贝念珠》等名著中都能够查见门类繁多的民歌。《元史》就详细记载了蒙古族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内容。蒙古族很早以前就采用过一种叫作“延嘎—伊嘎”、“但—伊嘎”的记写音乐的记谱法,这种记写法已风行于蒙  相似文献   

14.
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家,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一直广为流传。其中的《牡丹亭》,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还在不断上演,是昆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之一。汤显祖还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戏曲导演之一,他在家乡宜黄组织过戏班,还曾亲自教授过演员排演《牡丹亭》等剧。可以说,汤显祖是个在戏曲创作、  相似文献   

15.
秦牧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他曾经发表过《花城》集等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近几年来,他继续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创作了不少散文佳作。除了部分收在《长河浪花集》以外,仅1978年和1979年,作家就编撰了《长街灯语》和《花蜜和蜂刺》两本散文集。作家经过十年动乱之后,看到祖国日渐复苏、四化建设蒸蒸日上,满腔的话要说,因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抒发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情,歌颂新时期的新人新事,抨击林彪、“四人帮”以及腐朽丑恶的事物,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这些作品,都有深切的思想内容,激荡着时代潮流的浪花。在艺术上,作家保持和发扬了过去作品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风格,并  相似文献   

16.
一老作家艾芜的三部南行记,指《南行记》、《南行记续篇》和《南行记新篇》。艾芜是三十年代走上文坛的作家,但他开始文学写作,可以说同他的漂泊生活一样早。一九二五年夏天他离开成都第一次南行的时候,便在脖子上吊个墨水瓶,走到那里,写到那里。一九二六年他在昆明红十字会当杂役时,曾在《云波》半月刊上发表诗作。一九二八年在仰光流浪时又在《波光》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但这些作品都只算是求生之余的文学尝试。真正开始创作活动,那是一九三一年一月艾芜因参加缅甸的反帝运动被殖民地当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 ,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 ,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者》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 ,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追求 ,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18.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李九标的创作共同促成了明代湖南戏剧创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午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秘密杀害了何孟雄、林育南、柔石等二十四位烈士,①其中有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李求实、胡也频、冯铿、柔石、殷夫等五位同志,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了抗议和揭露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②出版了《前哨》(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纪念战死者专号”即纪念柔石等五位作家和另一位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盟员宗晖。  相似文献   

20.
厘清“月榭主人”等戏曲曲艺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明清江南戏曲曲艺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对诸多史料的考辨可以得出结论:“月榭主人”即松江王玉峰,著《焚香记》、《钗钏记》等;“秦淮墨客”即江宁纪振伦,作《七胜记》传奇三种等;“捧花生”即南京车持谦,著《秦淮画舫录》、《画舫余谭》等;女弹词家侯芝著《玉钏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