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解决.上海"十二五"期间促进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上海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高端劳动力投入与促进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不断加大中高端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上,要求更加有效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大作用,持续改进提升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与效率,努力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发挥政府、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与企业的合力共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研究促进会11月1日成立。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著名农村经济专家、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省劳研会会员、原省人大副主任陆子修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启敏到会作重要指示,兹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的讲话摘要刊登,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4.
改革前,推行重工业优先的传统发展战略,导致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分离,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无法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展向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产业部门自由流动,形成大量过剩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在城市工业部门中,由于推行低收入,广就业的就业政策,使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冗员,形成了严重的隐蔽性失业。改革后,由于城乡隔离的松动和资源配置方式由指令性计划向市场机制的过渡,传统体制中形成的城乡隐性失业日益显性化。这是体制转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从长期看,只有实现市场导向的城乡改革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从根本上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强调“三农”问题,都在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有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县域、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逐步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在借鉴欧盟国家实施灵活保障就业制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弱势群体就业及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保障性的现状,提出促进吉林省弱势群体就业的若干保障性政策建议,包括:适当限制就业过度“灵活化”;采取措施保障弱势群体就业“安全性”;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有机结合;强化失业保险功能,构建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对话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就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点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使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不断增加的农村后备劳动力能够有序转移流动,顺利实现充分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就业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需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在民族地区十分迫切,而其关键在于立足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需求来开发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董建才  李广杰 《东岳论丛》2005,26(1):106-110
“十五”末和“十一五”期间山东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很大。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增长量大于需求量,劳动力总量过剩问题将一直存在;劳动力派生供给造成的就业压力大于新增劳动力产生的压力;就业压力向城镇集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就业压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确立经济发展与就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四个突出”的发展政策、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要通过优化社会政策选择、创造扩大就业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其中主要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深化户籍改革、完善社区功能、强化就业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新形势、新特点、探索实施符合省情的五大就业促进战略,即灵活就业战略、就业能力提升战略、创业激励战略、国有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稳妥分流战略、城乡就业统筹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11.
解决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河北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富裕劳动力就业,对于保证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和谐河北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共黄山市委作出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决定,号召和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迅速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对黄山下一步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只有激活全市人民的创业激情。增强人民群众自主创业的能力,才能为大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内在动力,早日实现‘‘三最”目标。为此,本刊特摘要刊发市政协主席扬立威《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供读者学习参考。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人大副主任项金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作深长思考,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在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动劳动力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有助于阐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流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城乡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也能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扩大私营部门就业需求是数字普惠金融得以促进农村流动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关键,但数字普惠金融带动农村流动劳动力创业增收和家庭财产增值的功能有待发挥,户籍制度依然是城乡流动劳动力收入不平等的来源。建议借助数字化技术增强精准普惠金融服务获得能力,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城市包容性就业促进功能,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金融素养与投资意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家庭的资产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划分为技能型劳动力、普通劳动力、弱劳动力与半劳动力等几种类型,而不同的劳动力类型与市场型、混合型与福利型就业政策相适配。欠发达地区就业政策的精细化不仅表现在不同劳动力类型与差异化就业政策之间的精准匹配,而且还构建出了立体化的就业政策体系,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在该体系内梯度上移与向外融入到双循环的大市场之中,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相统一,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庆松 《社会科学》2004,(11):63-71
我国城乡就业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很难截然分开。但作为当前就业问题的焦点,城市失业或就业显然是我们必须重点把握的。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地区劳动力供求的基本态势,认为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包括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效率就业的比重,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以使城市在引领我国现代化发展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积极利用开发我市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南京市劳动就业工作研究报告束瑞和(南京劳动学会南京210018)一、基本概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1981年到1995年...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就业是对传统二元就业制度的变革,是新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重点转变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和指导就业工作,寻找统筹城乡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树立和谐动态的就业观念,需要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就业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无法替代的作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城乡就业一体化的重要前提.淡化与户籍制度相关的就业、医疗保障等福利制度,恢复户口的本来面目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统筹和实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真正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公平和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杜建华 《兰州学刊》2005,(4):229-231
当前受劳动力市场中的诸多矛盾及体制性弊端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面临着内部阻力和外部压力,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创造就业机会、转换就业结构、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反思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充分暴露出我国长期以来就业政策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建全等,论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积极促进就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转型期我国就业政策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就业机会、就业培训、就业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应从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协调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劳动用工制度,构建平等就业的教育体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