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地域社会的构成,宗族继嗣理论注重宗族裂变的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则强调"女性交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摩哈苴彝村口述史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宗族裂变分支的散布与婚姻联盟的范围在地域上可以是吻合的,由此消除了继嗣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对立;第二,在父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男性的继嗣"与"女性的交换",而且也存在着"女性的继嗣"与"男性的交换",后者亦为地域社会构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本文将运用性别批评的研究方法,探讨蒋光慈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综观他的小说,所谓的"革命第一"隐含的实质却是"男性第一".具体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即以男性革命者为中心,女性以三种形式作为他的陪衬者.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男权文化的影响有关,是潜藏在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村桃子是日本"语言与男女社会性差异"研究的开创者。她在《被制作的"女性话语"》一书中用构筑主义方法论来研究日本的"女性话语",探究了日本女性话语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并将其与日本的男性话语进行对比,探讨了从高雅走向通俗的"太太词"和男性霸权下女性话语的走势,进而在更深层面上探析了日本的语言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米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91-192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产翁制"、"不落夫家"、"审新娘"等民俗以及舅权的产生、姓氏的演变几方面阐明了男女两性围绕血统之争曾经经历了一场持久而激烈的斗争.男性对于自身在创造生命方面具有与女性同样的价值的发现和确认是父系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7年香港回归,内地市场正值改革开放,两地之间的互动加强,香港导演眼光投向于中国内地这个有无限潜力的市场。2003年,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香港与内地电影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大批香港导演开始进入内地拍片。本文重点归纳几位香港导演"北上神州"之后的一系列碰撞与融合,特别指出新时代香港电影进驻内地市场的内容创造和新颖模式,鼓励华语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熊慧 《民族论坛》2008,(8):58-59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命途多舛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茜丽从无怨无悔承受男权压迫到独立自主b与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历程,来探讨作者沃克主张女性争取独立自主、与男性和谐相处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手工造纸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构成的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是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及相关性等系统的特征.笔者以系统论为方法论,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的若干问题--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如何理解"多元"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