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郭天祥 《唐都学刊》2009,25(5):19-21
运用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出土的<尹湾汉墓简牍>资料,结合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分析,对汉代乡官"有秩"与"啬夫"及其相关问题,即可获得前人不曾揭示的一些新认识:汉代乡官"有秩"与"啬夫",名称虽异,但都是乡里负全面领导责任的最主要的行政长官;汉乡一级的领导体制似应为乡有秩或乡啬夫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又因乡有秩地位略高于乡啬夫,所以也更有机会升迁为二三百石的长吏.  相似文献   

2.
制度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其独特的使用领域,同时,不同学者对制度分析这一方法的理解还存在分歧。本文从制度的定义入手,从三个学科角度对制度的定义做了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再从公设、路径、条件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对制度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此了解制度分析研究方法的主要运用领域及其局限性,以便更好地运用制度分析这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在国家宫制的建设方面曾经有过一些重大的改革,譬如建立了女官制度,乡官制度,保升奏贬制度,招贤制度,考试制度,勋位制度,内容极其丰富。本文仅想就太平天国的官吏铨选、升降、奖惩方面的有关制度的实行情况及其经验教训作一简要论述。太平天国的宫吏铨选、升降制度是在农民革命战争的炮火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推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需要相适应,宫吏的铨选、升降一开始就具有选贤任能、论功行赏、因功升迁、论罪行罚的特点。太平天国于1851年1月金日起义前后,便开始设立各种官职,并颁发了五条军事纪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这五条及其后制定的有关条规法纪,既是全军行动的纪律规范,也是对官吏实行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同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后,是时革命队伍迅速扩大,急需加强训练、管理,于是便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增定了宫制。11月17日(阴  相似文献   

4.
李仁武 《探求》2008,1(2):17-23
作为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源头,古希腊的先哲们已经开启对制度伦理研究的先河。从赫拉克利特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呈现出古希腊制度伦理思想演进的历史轨迹和逻辑向度。对古希腊制度伦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制度伦理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2):116-120
李锦秀《唐代财政史稿》中认为唐前期基层赋税征收的具体执行人是里正,被称呼为"五里官",但"五里官"不是"五里一乡"的乡官,然在论据的使用上与结论有所矛盾,据其论据及有关史料再梳理,"五里官"更可能指一乡五个里正中行使乡官职权的一里正;宋史史料中的"选人"解读应联系上下文,因其不再仅指"候补、候选官员",它是幕职州县官员这一文官群体的另一称呼;唐宋两个王朝的仕途升迁捷径中县级官员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唐是县尉,宋是县丞,这反映出唐宋不同的政治意识——唐重官员的实践能力,宋重官员间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6.
走向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除了启蒙和倡导法治观念外,更应注重法治制度层面的建设。制度文明制约着社会主体的精神文明,而制度体系的每一社会制度,无不是对社会关系根本层面或某一具体层面的规范化、法治化,所以,社会的制度体系建设以法治为其价值,从而表现为法治化制度建设。唯有法治化制度文明作为精神文明之框架选择,才能保障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志 《社科纵横》2012,(6):83-86
文章比较了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和中国人民监督员制度,认为在价值维度上日本是以司法民主作为指导,中国是以司法法治作为依据;在制度架构上,日本走的是大众模式而中国走的是社会精英路线;在制度效果上日本的民主价值强于中国,而中国法治规范功能明显。文章最后认为要将人民监督员建构成一种常态法律制度,应当适当吸收民主因素,增加民主内涵,兼顾民主和法治价值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透明度问题的文献,但一般只停留在从价值上演绎透明度对国际制度的重要性。本文将透明度作为一个因变量,从信息需求、信息供给和制度为增强透明度所采纳的策略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度透明度的外生和内源因素。透明度是关系国际制度效率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制度本身包含有促进透明度的功能,通过它,制度或者改变其成员行为,或者在评价制度过去的同时重新设计制度的未来。然而,尽管在名义上透明度对一个制度的成功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制度并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一点。虽然已经有一些讨论透明度或涉及透明度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目标。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的,它要求各经济活动主体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从而要求各经济活动主体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以及实现利益的行为权力和客观条件。这意味着市场经济存在着客观的制度基础。简而言之,这些制度基础主要有自由劳动制度、自由企业制度和间接调控制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自由企业制度。自由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制度基础。在自由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0.
闫小军 《社科纵横》2009,24(2):79-81
沉默权是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对国家公权的制约,它是和谐人权社会的重要内容。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诉讼进步的标志,作为一种成熟的法律制度,沉默权制度在司法和审判的实践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目前的人权保障制度正日益完善,中国实行这项制度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本文通过对沉默权的论述,结合我国具体的司法实际,阐述了在我国设立有限制沉默权对于构建和谐人权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海霞 《创新》2011,5(6):24-27,127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村女性的积极参与。基于女村官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广西779位村“两委”女干部的数据分析,探讨如何加大女村官队伍培养力度,提高村“两委”女干部综合素质,进而为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的北京,要想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首先得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还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创新政绩考核机制;此外,还需要重新审视、调整市场经济体制下涉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以及必须辩证地看待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媛 《创新》2010,4(3):38-41
女村官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女村官有利于填补村治资源流失后的农村干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女性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独特作用。当前女村官的现状是:总量不足,比例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参政层次普遍较低,实际作用发挥欠缺;后备力量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更多优秀的农村妇女进入两委班子,需要建立一整套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法律政策机制、财政机制、组织人事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罗冬阳 《求是学刊》2006,33(1):131-138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15.
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禄 《创新》2008,2(2):25-30
"人品即官品,做官即为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命题,也是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科学命题,开辟共产党人为官理念的新视野,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为官理念,提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和执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商人入仕与前代相比较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入仕多门。唐前期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捐献财物、出任"斜封官"、以捉钱令史入仕、告密及受人提携而入仕;唐后期商人则可以通过"私觌官"制、朝廷卖官令、军功、科举、方镇辟署以及贿赂等手段跻身仕途。唐代商人入仕途径的演变既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又彰显了他们不同于其他阶层的入仕特色。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用人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人理念是由政治坚定论、理论高深论、作风正派论、群众公认论、政绩标准论、用人年轻论所组成。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从政治伦理标准的角度出发 ,将目光凝聚到周代的选拔官吏政策上 ,则不难发现 ,其显然受德的影响。德与选拔官吏政策的结合 ,是周代严格宗法制下 ,有效选拔官吏、使之在政治上获得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明古以鉴今 ,对周代受德影响的选拔官吏政策的探讨 ,对现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官学选士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国学选士与稷下养土、汉代太学射策课选与鸿都门学文学取士、宋代熙丰舍选与明清监生出仕等基本阶段;而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官学取士与其他选士制度的关系类型也各不相同,西周以国学选士为主体汉代太学射策课选与察举诸科并行,隋唐以降则官学课试与科举铨选逐渐结合;同时,随着中国古代官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选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古代官学选±又表现出国学选士、太学射策、熙丰舍选、伎术人流、监生出仕等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20.
清初旗人入关后,北京城实行旗民分居,汉族官员居于外城。在外城特定的生活空间里,汉官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形成了多元互动的"关系网络"。这种网络对汉官及政局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是对以王士祯为中心的一个汉官交往群体的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在生活空间中汉官群体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展现了汉官的生活空间和关系网络与当时政局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