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两宋227首登临怀古词的地理分布范围极广,按流域归属、各级行政区划等不同空间划分标准分析可知,宋词登临地呈现出分布失衡的特点,相对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江浙地区,金陵、镇江、苏州位居前三。从地理空间特点来看,登临怀古地多为亭台楼阁等景观类建筑,往往兼具交通和军事价值,地域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词人和登临地之间具有复杂而生动的关系,是文学与地理关系命题的表现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词)的作年至今仍有争论。自近人梁启超《跋四卷本稼轩词》指出:“‘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以嘉泰四年知镇江府,相距恰四十三年。”以为是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的作品以来,唐圭璋、夏承焘和胡云翼先生都宗其说,  相似文献   

3.
历史感和现实性的统一,理性与情感的冲突,是白朴金陵怀古词解不开、挣不脱、驱不散的一种情绪。本文试图阐释白朴金陵怀古词反观历史、审视现实、感悟人生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南宋文人穿越千古时空的界限,将人世沧桑、兴衰成败之感,谱成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凄清的怀古词篇。时代背景的不同,咏怀古迹的差异,词人主体的不一,形成同中有异的抒情格调,汇成南宋浩荡激越的怀古情愫。南宋文人诉诸怀古词作的书写,在突出浓厚的主体价值的同时,还渗透着强烈的文人情愫,既有拯救家国的儒家精神,又有隐逸江湖的道家情怀。  相似文献   

5.
怀古题材受经典的影响很深,在诗词怀古经典都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清初词人仍然对经典在创作上作出自己的回应.无论是利用历史时段的模糊将明朝加入怀古对象,通过群体性唱和以及自我经典化创造新的怀古地点,还是利用大型组词进行怀古形式上的探索,都反映出了清初词人力图超越怀古经典所带来的种种限制,将时代融入怀古题材的努力.这些对经典的反应成为清词之所以实现复兴,建立起自身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辉 《船山学刊》2008,(3):177-180
宋遗民词人刘辰翁作有大量寿词,反映了寿词在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中占有重要地位。刘展翁的寿词有其自身特点。其与友朋的寿词唱和在吟咪共同志趣的同时。抒发了亡国之悲。孤寂、伤感成为此刘抒情的主格调;其自寿词愈加冷静、直观。反映了个人情绪及思想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初词坛为常州词派所笼罩,浙江词人虽有其浙西词派宗风,但亦因时代风气之发展,词学内部之变化,而受到常州词派比较大的影响。在词学门径上,由以师法姜、张为主变成出入诸家之间;在词学风格上,由南返北,风格更为多元;在词学宗旨上,则由浙入常,浙江词人对于常派,或自觉地融入,或依违于浙、常二派之间而实以常派为主,或开径独行,但仍可清楚看出常州词派的印迹。这说明晚清民初词学发展的大势,正是因为这么一批浙江词人参与主流词学建设,常州词派的词学影响更趋广大,常州词派的理论也更趋圆融,也使得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演进加快了进程。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第一大词人。后世论宋词者,每以辛弃疾与北宋第一大词人苏轼并称“苏辛”。并称“苏辛”者,除两人在两宋词坛上的显赫地位外,还因为两人风格相近,都被称为豪放派。而对于辛词的豪放,清代著名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肯定其气魄雄大、意境深厚后云:“稼轩词着力太重处,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诗以寄之》、《水龙吟·过南涧双溪楼》,不免剑拔弩张。”又云:“稼轩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山寺夜作》、《瑞鹤仙·南涧双溪楼》等类,才气虽雄,不免粗鲁。世人多好读之,无怪稼轩为后世叫嚣者作俑矣。”  相似文献   

9.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的一部词选,所选多为江西词人词作,厉鹗据此提出了"凤林书院体"和"江西词派"的概念.对于凤林书院体的风格特点,学者们大多认为是"接近干苏辛一派词的风格",但从该书所选词作的选调用韵、用典和用字等几个方面来看凤林书院体与"稼轩词风"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与辛派词人的豪壮词风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接近于张炎一路格律派词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朱长英 《齐鲁学刊》2015,(3):118-125
北宋词人周邦彦从钱塘一路走来,青年时的漫游、中老年时的仕宦漂泊,足迹所至从江淮流域到黄河流域,呈现出了地理空间的广阔性和丰富性。不同地理空间的山脉水文、社会习俗、文化积淀都会影响和冲击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词人的文学创作欲望,基于地理空间变化的词风转移也就在情理之中。《清真词》中青年漫游时的荆襄词、长安词,九年选人任上的庐州词、溧水词,重返汴京和长安词的创作都展示出文学与地理空间的这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宋代帝王大都推崇佛教,因此士大夫文人也习佛成风;而佛教(主要是南禅宗)的世俗化转向及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更为宋代士大夫文人在佛禅义理的沉潜中获得精神的超越大开了方便之门。佛教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至深至广,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领域。相对而言,宋词受佛教的影响较小,但词是有宋"一代文学"的标志性"产品",虽然"词为艳科",专主情致,侑酒佐欢、遣兴娱宾是其主要功能,然而填词既然是当时士大夫文人文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不免渗透着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也就不难从中看到或感受到词人与佛禅的不解因缘。  相似文献   

12.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3.
刘蔚 《社会科学》2012,(7):175-183
宋代田园诗词的创作都存在破体现象。北宋时期主要是词的破体,即把田园这一传统的诗歌题材引入词的创作领域,或化用诗歌的字句,或融其诗意,体式上也接近于齐言。苏轼完成了飞跃性的转变,其田园词在破体的基础上自有新创,语汇、句法和主题都对南宋田园诗产生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田园诗词的创作进入"以诗为词"和"以词为诗"的双向互动阶段,田园词诗化和田园诗词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辛弃疾的田园词继承了汉代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诗词兼善者的田园词往往不可避免地接近其诗的面目腔调。而南宋劝农类的田园诗则全盘接受苏轼词的影响,更为普泛的现象是田园诗沾染上了些许词的格调韵味。宋代田园诗词的破体是良性的。经过破体,诗词互相借镜,相资为用,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共同推动了田园题材在宋代的新的繁兴。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5.
胡可先  徐迈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85-90,108
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欧阳修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唐五代词发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无论是境界、内容还是形式,都开辟了两宋以后词史发展的风气。宋代联章鼓子词和慢词的写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阳修词的影响。欧阳修用词表现自己的娱乐生活和真实情感,风格开阖变化,浑成热烈,以其特有的个性雄居于北宋词坛。  相似文献   

16.
词社是文人雅集的场所。南宋江湖词派初期的词社以词人同气相求、拈叶分题为特征,虽然有时也讨论词法,但在创作风格上是随心所欲的,看不出其间有交融互补的迹象;中期的词社具有公认的领袖和典范,在共同的标准下使不同风格的词人趋于一致;后期的词社经历了宋元之际的时世剧变,险恶的生存环境使词人应社咏物更为频繁,词选的编纂、词法的授受都是在词社中完成的。应社内容丰富多彩,使江湖词派成为一个典型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17.
刘锋焘 《文史哲》2003,(3):64-69
苏轼的词学观念 ,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宋室南渡 ,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导致了人们词学观念的变化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才很自然地为词人们所接受 ,并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而在金代 ,由于“苏学盛于北”,苏词更是被充分地接受、继承与发扬。宋、金词创作的历程证明 ,苏轼对词的贡献开辟了词体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曹明升 《学术探索》2010,(2):127-132
从乾嘉开始,清人多用“厚”这一范畴品评宋词,其理论内涵总体上可分为宋词本体之厚与词人主体之厚两大指向。清人认为,主体之厚决定词体之厚,故欲求词中之厚,必先葆主体性情之温厚,然后将家国、身世之感寄于物象,可得内在的有寄托之厚;若能将寄托之意出之以顿挫之笔,给人吞吐沉郁之感,便得外在的浑厚之风;而最高境界则是由主体温厚之性情与词体深婉之特性相交融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整体之厚。其他诸如“沉郁”说、“重、拙、大”理论等,在实质上皆以主体之厚为本原、词体之厚为指归。清人以厚论词,不仅为了疗救前期词坛空疏浅薄之弊端.更蕴含推尊词体的深层目的与巧妙策略。  相似文献   

19.
祝东 《殷都学刊》2008,29(4):79-83
清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论词都崇雅,本文以浙西、常州二词派词学选本中的宋季遗民词为中心,考察了宋季遗民词在清代的接受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其崇雅的词学观各不相同,浙西词派的崇雅观重视词体的艺术形式、修辞特征,常州词派则重词选题立意的风雅、雅正,故而雅中有别。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儒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儒学精神渗透到宋代词论中,尤其是深深地映射在宋代词论的尊"雅"观中,其中儒学的诗教原则、复古与崇正思想、修辞立诚的观念等成为了尊"雅"观的重要哲学渊源。在儒学精神的影响下,尊"雅"观中出现两种性质不同的中和之美,即诗教影响下形成的特定艺术风格和复古、崇正思潮影响下的艺术辩证法,而尊"雅"观中文质之间的关系由重文轻质、重质轻文发展到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