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汉寿方言被动标记"等"的特点及成因.被动标记"等"源于使役动词"等",使役被动兼用,是汉语南北方言共有的现象,是汉语历史语法规律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现代维吾尔语中汉语方言借词.的涉及面较广,包括经济、政治、人物、性质、生活饮食、行为动作等方面的新疆汉语方言词。经过长期使用演化,维吾尔语中有汉语借词维语本土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疆汉语方言中的维吾尔语借词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察了借词所反映的新疆维汉民族之间的语 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1 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属于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区。根据《方言》1986年第3期《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一文的意见,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乌鲁木齐汉民汉语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兰银官话。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的词汇根源于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受影响于维吾尔语和其他汉语方言。乌鲁木齐回民汉语和汉民汉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小异,它们彼此之间更是同多异少。和普通话比较,乌鲁木齐的这两支  相似文献   

5.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汉语方言研究,是将计算机对方言语料的形式化处理和研究者对语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机互动的研究方法。机助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汉语方言数据库;二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三是方言实验语音研究;四是汉语方言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中的"VODOI"语序结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方言中的"VODOI"语序结构,从人类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共性看,它应是双宾结构.它在汉语南方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形式上受限,与"VOIOD"语序结构可共存,但也有分工.  相似文献   

8.
朝峰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的一个方言地域名,是官话大区中北京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片。其行政辖区包括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的部分旗县和辽宁省朝阳市的部分县市。远古华夏系、东夷系、东胡系等多民族语言在这里长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与四周方言相交融,为朝峰片汉语方言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朝峰片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等多种方言与早期的"朝峰话"经过长期的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弱化了上述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朝峰片汉语方言更接近于东北官话。因此,朝峰片汉语方言,应归属于汉语官话区的东北官话。  相似文献   

9.
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的句类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新疆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句类的四种基本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逐一从结构类型、表达形式、语气强弱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与分析,以期对双语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语方言是国家语言资源之一,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的语言资源中,就书面语说,最大规模的是古代和现代的汉语通语;就口头语说,有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据2004年12月26日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是53%,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86.38%.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变异及其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维吾尔语和新疆汉语方言接触与影响的角度,对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主要变异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探讨了其变异规律,同时就如何规范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崔云忠 《东方论坛》2016,(4):117-125
“我把你(这/那个)NP”结构是口语中常见的句式,其构成成分多样,表义复杂。该结构受到典型“把”字句的影响,并发展出表示“对某人进行处置,并企图使某人受到到某种影响”的意义。而且,该结构为完整的结构式,经历了弱语境>强语境、主观性>交互主观性的语法化过程;在其语法化过程中,“类推”“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语境扩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就其构成方式来说,仍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结构方式特点的分析,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形容词构词方面的一些特点,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疆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中“来”母字的构成及其演变一直是汉语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古汉语部分“来”母字在苗瑶语中的对应出发,指出上古汉语的部分“来”母字不但对应于当代苗语三大方言中东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有的学者为[r])和西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而且与中部方言的舌根音声母[v]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指明这一对应关系在今后汉语史研究中将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都"类范围副词的分布情况,42本方言词典中收录的"都"类范围副词共54个,"都"基本上是一个南北通用、方普共用的范围副词,除"都"外,某一方言区不存在占绝对优势的通用"都"类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儿化韵”与昆明方言“儿化韵”的差异表现为间变各有不同特点。昆明方言“儿化韵”音变最终只有主要元音“e”在变,其他主要元音不变。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共同语相对 ,共同语在古代被称作雅言 ,在这种意义上 ,与此相对的方言便具有俗的性质。本文以西南方言区的宜昌话为对象 ,择取词例 ,从语音、词义、词语的使用以及词书写符号等方面进行考察 ,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较 ,对语词的雅俗辨证关系进行了阐述和揭示  相似文献   

18.
南宁近郊平话方言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近郊平话作为一个方言岛,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尽管受到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包围,在语音和词汇上接受了壮语和粤方言南宁白话的影响,但是凭借着政治、文化等的优势,其音系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面貌,代词、亲属称谓词、人体称谓词等亦显示出其特点。此方言岛的形成不早于唐代且长期作为南宁城区的权威流通语言。其主要成因有二:(1)屯兵;(2)其本身作为一个周边被壮族包围的汉民族岛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从历史层次的观点出发,将这一方言点准确定位为中古北方汉语的方言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