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正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
对科技理性的过度崇拜,使科技由生产领域中获得并进而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中也获得了话语霸权,科技超越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而导致科技的意识形态化.科技意识形态化有助于整合技术,实现科技开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但是,科技意识形态化会使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加剧了技术霸权主义,导致经济竞争失序,存在诱发或恶化经济危机等风险. 相似文献
2.
杨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58-64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 ,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 ,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 ,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 ,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 ,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 ,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 ,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 ,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 ,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 ,后历经四个里程碑 ,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 ,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 ,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钱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59-62
文章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发端开始,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指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并对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贾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5):35-37
主权是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政府,不受干涉地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它具有绝对性、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受外来干涉四个特征。当前,各类国际组织的建立,全球科技、经济联系的加强等蓬勃兴起的全球化趋势,对国家主权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从国家主权的本质来考虑,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的属性,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国家主权独立自主的性质,相互尊重主权,并加强对自己国家主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是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社会群体.面对由全球化引发的道德碰撞和道德选择,大学生陷入了道德主体地位缺失、道德标准多元化、网络交往人格异化的道德困境.因此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全球伦理、社会主义道德、生命道德、学习道德、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通过延展性道德学习建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松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33-38
全球化自生成以来,已经并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世界和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全球化是我们的时代的特征。然而,近年来,全球化在信息化和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反全球化却在此背景下悄然生成,并迅猛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其发展之快、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反全球化的全球化。因此,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在我们的时代同时存在。全球化有利有弊,反全球化也有合理性。但全球化的利远大于弊,面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成为全球化的“收益者”。 相似文献
7.
罗志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1):82-87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政治进程。冷战后,虽然国际关系民主化有了一定进展,但也遭到少数西方国家的破坏。全球化要求有一种新型的全球政治秩序来适应全球经济体系,而从政治战略工具的意义上看,国际关系民主化正是解决全球问题和保证全球化本身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这也决定了它在世界发展中的重大价值及全球政治民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全球化对国际关系民主化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两大进程和发展动力,两者主要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各国出于维护世界稳定和加快发展之需要,应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化两大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多以敏感、好奇的心理,通过多渠道接触和认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呈现出零碎性、外在性、间接性、阶段性、典型性特征。要化解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既要从实践中消除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也需要从理论上揭露其对事物认识的局限与本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关于如何走出当代全球化困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信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4)
全球化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可区分为技术层面、社会关系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并表现出进程加速化、内容多样化、方式内在化、效应双重化等当代特点。当代全球化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引发或加剧了一系列全球问题,因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而当代思想界对所谓普遍价值、普遍伦理的探寻,为解决当代的全球问题、走出全球化的困境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高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66-168
中国文化发展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在文化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下的文化多样共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与时代性相结合,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和文化"双百方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