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也是五四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象征.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中,究其实质也就是启蒙精神。什么是启蒙?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没有理智,而在于种种外在原因使自己没有勇气运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着相同的精神气质;启蒙理性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开创了新的思想道路;它赋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尤其是启蒙理性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力量,这既是它运用于各思想领域的批判武器,更是启蒙理性内在的动力.如此,卢梭、赫尔德、康德等都是对启蒙运动的真正"自我征服".正是这种自我批判能力拓展了启蒙思想家的视野,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真正价值所在.虽然启蒙理性主义早已成为消失了的历史背影,但那一时代所蕴涵的"独创力量",则至今令人着迷,也许这就是我们不断地回到启蒙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周礼·文王世子》曰:“出则有师,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千百年来,教师这一指称总是和另外一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启蒙。何谓启蒙?借用康德的话说就是:“人从他自己所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指如果没有别人的指引,他就不能应用他自己的理智。这种不成熟状态,如果不是由于缺乏理智,而是由于没有别人的指引就缺乏决心和勇气去应用他自己的理智,那就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启蒙的箴言就是:敢于明智(ha一ae)!大胆地运用你自己的理智!”o这里,康德所谓的启蒙有两重含义:普泛意义和特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判与建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两个方面.卢梭不仅批判了文明的当前政治表达式,而且批判了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文明社会的构成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构想.20世纪以来,随着政治话语的演变,关于卢梭政治哲学及其与启蒙运动之关系论争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地认识卢梭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也被称为思想启蒙运动,因为它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着渊源关系,虽然两者的历史内容不尽相同,但所表现出的反封建文化的激进批判精神与崇尚理性的精神则是一致的。欧洲启蒙运动思想批判的锋芒是指向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的。宗教神学维护封建贵族专制与僧侣特权,并对人民实行精神蒙昧,因而启蒙主义思想家们视之为文化思想的毒瘤,并对之进行激烈的解剖与批判。这种批判是对中世纪文化传统之整体性的批判,诚如恩格斯所说是“非常革命的”:“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格的东…  相似文献   

7.
启蒙理性是当代思想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启蒙辩证法通过探讨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揭示了"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局面。抽象理性逐渐沦为权力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社会大众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我持存"状态,这与启蒙运动以来对人的主体性确立状况相背离,理性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方法完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要破除抽象理性对人的统治,就必须对"理性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即从理性形而上学内含的经济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理论,在多元视野中发现理性自我拯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启蒙辩证法”构成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核心内容,尽管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但他们把对理性的局限性的批判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对启蒙的批判早在启蒙时代即已开始,哈曼与雅各比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的怀疑所显出来的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启蒙辩证法”; 启蒙理性并不完全等于神话,它还具有“综合—分析”的方法论优势,这种优势导致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主义;启蒙理性也并不必然导致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背后的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工商逻辑的批判如果依托一个混沌不明的价值立场,将无法预言与建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启蒙的真谛是敢于求知,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使人从不成熟的依附状态中挣脱出来。在人类历史上,每逢新旧时代的交替时期都会发生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发生的启蒙运动,因历史环境的不同,承载着与欧洲文艺复兴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民族大破灭"前提下发动的新启蒙运动,在批判性、理性的运用、看待问题的眼光等众多方面,都与五四启蒙有着明显的不同。"新哲学者"欲通过发动这场哲学上的"国防动员"运动,将各派思想聚集在抗日救亡的大目标下,并借此机会将"新哲学"灌输到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  相似文献   

11.
对霍克海默、阿多诺而言,启蒙的辩证法就是理性历史的辩证法。而对康德而言,人类理性的再次觉醒就是启蒙。可以说,整个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都是理性再次觉醒的过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那就是神话就已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为神话。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同时也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退步过程。这就是神话与启蒙相纠缠、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性的开端,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在18世纪后半叶达到高潮,引发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导致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比之下,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地纳入启蒙和现代性世界版图之中。在近现代中国史上,启蒙、救亡、革命和改良构成不同阶段的主题。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启蒙运动的高潮,指向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多个方向,并最终导致现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更好地理解启蒙,需要认真对待启蒙与革命、启蒙与理性、启蒙的共性与个性、启蒙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启蒙有自己的使命,不会随着革命的完成而结束,也不会随着现代化的成就而中止。在新世纪,启蒙将为中国进一步改革提供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3.
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极为复杂.在启蒙运动高歌猛进的时代,卢梭敏锐地看到了文明的进步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对抗性质,意识到了启蒙主义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基于自然的理念对文明展开激烈的批判,不仅批判启蒙运动所批判的东西,而且批判启蒙运动所宣扬和维护的那些最重要的东西,而这种批判又正是启蒙运动之批判精神的深刻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启蒙运动的终点不过是卢梭的起点,卢梭的批判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越了启蒙主义,在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现代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对于传统信仰及其功能、组织的批判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战斗无神论者们着力的重点。通过对启蒙人士批判宗教角度的逐一分析,揭示欧洲启蒙运动中这一批判的成果与意义,并以传统信仰方面的回应与发展为警示,省察新的理性与宽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曾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主旋律,而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就是高扬人的理性。正是在高扬理性这一核心价值的深刻影响下,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成为这一时期宗教思想的主流趋向。然而,伴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展开,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逐渐形成对理性自身权威地位的自我反思,而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也逐渐由盛转衰。从理性的高扬到理性的反思,不仅仅勾勒出了近代启蒙运动的自我深化和自我发展,而且也串联起了近代理性主义宗教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现代性的讨论中,标志性的概念"理性"已经被人们解构,但是另一概念"成熟"及其相关的词汇"自主性"则被学人忽略。自主性在康德的视野中是摆脱监护和控制状态实现启蒙的重要预设。福柯不满意康德的普遍理性概念,从而引进历史本体论来批判理性及其公开运用的可能性.在对理性进行拆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主性的背谬。自主性在中国现代性和后现代皆有体现的语境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康德启蒙观无疑成为福柯晚期的重要哲学主题,也是他从现代性探索转向古希腊罗马思想讨论的一个理论契机。在康德的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福柯发现了“现在本体论”并对其加以丰富发展,进而提出“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努力建立“启蒙”与“我们自身”的内在关系。康德启蒙观具有奇特的“笛卡尔踪迹”,或者说,是笛卡尔哲学——旨在正确引导理性、寻找真理——的继续;启蒙的历史本体论明确指向“我们自身”,旨在认识其本质,“我们自身”这一概念在对启蒙的沉思中成为福柯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批判主题;启蒙的希望就是我们自身的希望,也意味着自由、独立、理性与现实。作为三维结构主体(知识主体、权力主体与伦理主体),我们自身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其存在方式的生成过程,也是其历史本体论的构思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在宗教启蒙上,苏格兰启蒙运动静水潜流,温和而又不失突破.苏格兰启蒙运动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之启蒙与建构,卓有成效地使宗教回归本真,从而净化了宗教信仰.苏格兰启蒙运动另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进一步吸收与同化了科学文化,回应与解答了宗教祛魅之后的现代性世界如何可能的难题,有力地完成了宗教现代化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启蒙主义的精神和它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主义是欧洲近代思想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精髓包含于近代哲学之中。它标志着人的成熟和主体性的觉醒,其主导精神是理性与自由。启蒙主义者在科学成就的鼓舞下试图在一切领域贯彻科学精神和方法,形成了机械决定论的世界观。我们在启蒙精神之中发现了难以克服的难题,不仅理性与自由发生了冲突,而且理性的权威也动摇了。如何批判地继承启蒙的遗产,已经成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