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作为一个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专业工作者,我多年来就盼望着自已的案头上,能有一部颇有价值的北京重要古籍——《光绪顺天府志》。1987年底,这部书的标点本由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并且很快便得到一部,兴奋之情,难以名状。我通读一遍之后,有两点感想时时萦迥脑际。其一,这部书的标点者,其功伟矣,甚为钦仰;其二,这部书的标点,缺憾之处多矣,又深为惋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神思》篇“杼轴献功”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拙辞一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这样一段话。过去一般认为是讲的文章写成后要修改润色。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曰:“此言文贵修饰润色,拙辞孕巧义;修饰则巧义显;庸事萌新意,润色则新意出。”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和作为部定教材的郭绍虞、王文生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论选》,对此说提出了新的见解。王元化指责黄侃旧说云: “如果内容本身是‘庸事”,那 么光在形式上进行修饰润色,也不能 使它萌生‘新意”。如果内容本身就已孕有‘巧义’,那么也用不着以诡 丽的华…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11,(2):74-77
周恩来说:“搞情报工作,曾希对是党内稀有的神人!”在生前为《曾希圣传》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李先念对曾希圣参与开创中共情报工作给予了调试赞扬:  相似文献   

4.
文采.以及由此产生的文采美,为历代文论家、文章家和文学家们所高度重视。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①。刘勰说:“文附质”、“质待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②柳宗元说:“虽其言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③这些话,足见古人对文来的关注和推崇。到了近代,对文来问题讲得更为透彻的是梁启超。他说:“文系好的,写得栩栩加活,文采不好的,写得呆鸡本立,这不在对象的难易,而在作者的优劣。物鲁迅先生更是高度重视文采,他在评价屈原的作品时说…  相似文献   

5.
不知为什么,社会前进了,科技发达了,经济繁荣了,商品丰富了,人们有钱了,却越来越憎恶、惧怕这个“骗”字,却越来越喜欢、热爱这个“骗”字。憎恶和惧帕、喜欢和热爱从来在商品社会中就是一对冤家,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在中外古念概莫例外。这几年我们的确有钱了,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并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复活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总是与这个“骗”字相伴而随。我翻了一本《俗语典》,原来这个“骗”字是“”,说的是人抬脚跳腿跃上马背。但俗语还说,骗上高楼拔短梯——达黎然写…  相似文献   

6.
一本适时的书——《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简评康式昭早就获知李贺林、曹振刚同志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概论》一书,也应之书成之日,写上几句话附骥其后,以示恭贺,并表先睹为快之情。如今,书已付梓,是清欠文债的时候了。说“先睹”,是,也不完全是。原因在只...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著述     
浏览一些古今学者有关读书与著述的言论,可以看到两种好似矛盾的倾向。一方主张慎写特别是慎发表,如黄侃重基本功,告诫学生30岁以前不要轻易在报刊上发表文字,他自己更是声明“五十岁以前不著书”。另一方主张勤写多写,朱光潜介绍过自己边读边写的治学方法,认为带有研究问题地读,可以读的更认真、精细。任凯南对学生说,你们在30岁以前,应该大胆发表一点东西,好坏没有关系;不然的话,过了30岁就难得有勇气拿出自己的东西了。他自己就终生没有出过一本著作。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思想浅析席书涛老子哲学思想内容庞杂,头绪繁多。笔者以为若仅就其基本理论而言,大可用:“模糊的本体说;独到而深刻的辩证法;消极的认识论“括之。对此,笔者略作阐述。一所谓“模糊的本体说”,在于老子提出的本体——“道”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9.
笔老有幸与几位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美国人交谈,希望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多元文化之间的异同,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友谊与和平,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以F是这段访谈的实录。问:在美国,平时有空你们做什么?美根(讪哟n,28岁,女,生化工程师,学士,来华5个月)说:我一般看看书。现在在美国很流行一种叫“hawt。”的书,像如何修理汽车,如何处理法律事务等,写得通俗易懂。同时市场上也推出了一批具有美国本上风格的小说,比较贴近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小说了解别处的美国人在做什么,想什么…  相似文献   

10.
化雅为俗说今译刘烈茂陈云同志于1981年4月对整理古籍作了重要指示:“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多数都能看懂。”为落实这个指示,十多年来,今译如雨后春笋。古代文史等名著的全译、选译...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只是借书和供读者阅览或提供资料参考服务。但是在美国,目前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正在经历着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图书馆借给读者的不仅是书,还有生活方式。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MuFti.m----一州图书馆系统,一项新的“超时书归还办法”实施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图书馆新开张六个月的室内SwtUCkS饮食店近来给那些借书超时不还的“违规者”寄出了6500张明信片,并在明信片上温柔地告诫道:“晚点还总比不还强”,同时还给予了颇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件:请“还书者”到店中免费品尝饮料。图书馆饮食店承诺,只要那些借…  相似文献   

12.
稍微细心便可注意到,传媒中,出现的教授“王照”大都是两种“背景”:一是在满架的书前留影,二是在国外的某一个风景或文化名胜久前微笑。前一什通过“书”,形象地说明了教授的知识拥有性,第二种情况表达的是对教授的“承认度”,教授而能出国,作为访问学者到外国的大学去讲学了,这显然表示教授当得不赖,这几乎成为教授之为教授的常识性的“背景照”。我访问过一家专门反映当代人物风采的杂志编辑部,当时一编辑正在打电话催稿,他以高八度的声调叮嘱着:“要出困啊,要反映这位教授在国外讲学或游览风光的照片。”我就打趣,说;“…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札闼洪庥”原出自宋朝欧阳修之手。据说欧阳修与宋祁在一起编撰史书,宋祁喜欢用诘屈聱牙的古怪冷僻字。一次欧阳修未去上班,在自家门上书写“宵寐匪祯,札闼洪庥”八个字。宋祁上欧阳修家探访,欧阳修对此向宋祁解释说:“这是夜梦不祥,书门大吉”。宋祁明白这是欧阳修在讽刺他好用古怪冷僻字。针对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古怪难懂的语言文字现象,语言学家俞敏提出一个新的修辞格──“札闼洪庥”格。如今““札闼洪庥”现象又复出现,请看:社会上时兴使用散发着复古霉味的古怪冷僻字,乱用可引起语言混乱的五花八门的词汇和修辞手…  相似文献   

14.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3,(4):140-143
关于谢赫论画有“六法”的标点问题 ,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钱钟书“六法”失读说 ,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对当前较为流行的“气韵生动”说 ,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正。指出“气韵”比“气韵生动”更准确、周延、规范 ,更符合谢赫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王婆的“十八两秤”豫生《金瓶梅》第6回“王婆打酒遇大雨”中说:“且说婆子提个篮子,拿着一条十八两秤,走到街上打酒买肉。”古代十六两为一斤,无十八两为一斤之制。大约因此,“崇祯本”和“张竹坡本”的《金瓶梅》皆将“拿着十八两秤”的八字删去。1988年第2...  相似文献   

16.
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尺牍的一个组成部分,家书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名篇问世,令人美不胜收。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书说类”云:“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 ?》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其实,《君 ?》篇是周公对召公的一种告语,即告诫之辞,实难说是书信。刘勰认为书信之体始于春秋战国:“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①刘勰着眼于书牍的社会功能与当时时代需要的密切关系,颇具眼光。因为春秋时代,列国之间外交往来频仍,聘问…  相似文献   

17.
有婚姻专家以359对结婚15年以上的夫妻作步研究对象,发现美满婚姻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夫妻都能看出对方潜在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帮助对方把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专家税:“互相激励以求改进是婚姻永固的要素”。婚姻是两人间无保留的承诺,其真意即在促进这种共同的进步。有一本叫《蜕变》的一书作者说:“一个人对夫妻之间的关系越有信心,就越放胆改变自己,不怕婚姻因而有变。”作者指出:帮助配偶改进与试图改造对方不可混为一谈,我们不能期望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改变。要知道,有些改变是办不到的,而且操纵配偶认识并发展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她说:“现在我傍上大款了,梦寐以求啊,激动得我一夜都没有睡好觉。”我笑了,心想:真是个庸脂俗粉的女子,找个有钱的就如此幸福?她给我发来一连串的笑脸说:“他很爱我,可美中不足的是他已经46岁了,比我大一轮还要多。”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1,(6):69-69
写本《姥姥语录》是姥姥生前我俩就说定了的。 记得第一次跟姥姥说这事的时候,她那个只剩下一颗牙的嘴笑得都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那不叫人笑掉大牙?”躺在姥姥床上的我也笑翻了。  相似文献   

20.
禅籍“突晓”、“标(摽)坟”、“磔索”和“飜欵(翻款)”是几则重要的方俗词。“突晓”本指黎明,引申为赶早,在禅籍中可泛指行脚,这一解释纠正了以往改字为训之误;“标(摽)坟”指清明节加土修坟、以竹杖悬纸钱而插之坟上等扫墓活动;“磔索”意谓奋张,是一个同义并行复合词;“款”本指罪犯的供词,禅籍“飜欵(翻款)”一词即翻供、翻案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