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詹启智 《学术界》2001,(2):121-125
本文对<对第Ⅰ部类进行具体分类后的两大部类交换关系>(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0-8)一文对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的"舍弃",第Ⅰ部类的具体分类,文章的逻辑及该文中缺少对固定资本补偿的研究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张丽玲 《天府新论》2004,42(6):26-28,36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存在着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两条矛盾的逻辑主线,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手稿>中的实证人本主义的隐性逻辑,更能凸显青年马克思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思想图景.这可从<手稿>中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进行分析,从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显性逻辑出发,深究其深层的隐性的逻辑走向,从其三重逻辑框架分析之.  相似文献   

3.
张传开 《江淮论坛》2005,1(5):54-58
马克思是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氛围中登上哲学舞台的,因而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马克思始终站在时代实践的高度,批判地审视一切传统哲学,并最终冲破了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樊篱,创立了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解释人,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并注重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中完成的.这个逻辑进展的过程与马克思哲学创立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波,在其被誉为当代<资本论>的名著<景观社会>中,提出了景观时间这一概念,本文通过探讨景观时间与循环时间、不可逆时间、生产时间、消费时间、虚假循环时间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系统剖析了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凌宏彬 《江淮论坛》2002,2(1):43-47
针对当前某些人所持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过时论",作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虽然呈现出新特征,但与列宁所处时代的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运用的阶级分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坚持理论分析的客观性、历史性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依然适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过时".科学对待<帝国主义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赵逵夫先生<公莫舞>研究的贡献.<公莫舞>最早见于<宋书·乐志>,但十分难读,历来说者不一.赵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原作文本进行校释整理和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发掘考辨,科学地论证了这是全篇为代言体的西汉时期的歌舞剧脚本,并根据演出情况分为三场,又发现了武威出土的<公莫舞>演出写真画,把<公莫舞>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戏剧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8.
孙以楷 《学术界》2004,(2):129-142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作者不是一人.本文针对郭沂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简本<老子>可能被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理论没有根本差别→简本、今本的作者都是老聃.  相似文献   

9.
"因性练才"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论观点.这一观点,其基点在于论述人的天赋之"才"与本然之"性"之间的复杂关联,其核心在于阐明"才"、"性"、"体"之间互交互融、互动互感的审美生存态势,本质在于揭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生态文艺观.本文以"体性"篇为基础,参照<事类>、<才略>、<神思>、<程器>、<明诗>、<熔裁>诸篇,对刘勰的"因性练才"说蕴藏的丰富的生态文艺思想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王萌萌 《理论界》2005,(6):71-72
"中"是<中庸>一书中的核心范畴,本文试探讨"中"范畴体系形成的内在结构,从而进一步理清"中"范畴在<中庸>一书中展开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经济范畴和资本运动逻辑的考察与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现实的描述与破解存在的秘密的统一。它为缩短和减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实现人类解放指明了现实道路,也为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深层的存在论解释。《资本论》表明,马克思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2.
冒大卫 《云梦学刊》2011,32(2):71-74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理论要义就在于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他的批判逻辑和思路经历了从《货币章》到《资本章》的深化,亦即从货币关系到资本关系,从交换关系到生产关系的转变。在《资本章》中,资本本身的矛盾在资本拜物教的层面展开了内在矛盾的分析。马克思的这一分析思路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消费社会和全球资本主义的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资本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从资本政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东亚与西欧资本政治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逻辑的差异、资本政治文化的分歧和资本政治制度化程度的高低三个方面。西欧型资本政治形态与东亚型资本政治形态的差异直接导致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对《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其文本的解读、意义的阐释,以及对《资本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关系的论述等方面。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5.
范冉冉 《河北学刊》2012,32(2):167-171
《资本积累论》是罗莎·卢森堡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自创作至今已整整一百周年。回顾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围绕这部著作的百年论战史,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者们一方面批评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是她在学理上对一个"虚假问题"作出的"幼稚回答",另一方面却又在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现象时不断地返回到卢森堡去寻求答案。这无疑令人好奇:这部著作的"魅力"究竟何在,以至于学术界在面对它时如此自相矛盾?本文试图回归该著文本去探寻卢森堡创立资本积累理论的总体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为现时代汲取一定的理论养分。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大学时期追求主体的自我意识哲学,《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探索无产阶级主体的革命作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转而研究作为劳动主体的工人的异化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实践主体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无产阶级主体的历史使命,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展开对资本的主体性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不同时期的马克思的文本,发现可以从主体性的视角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是风险投资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对风险投资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分析,提出了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风险投资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8.
实践转向是《资本论》创作的重要方法论之一,《资本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实践转向,在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实践转向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卫·哈维认为,《资本论》所阐述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理论都是高度抽象的概念,每一卷中对相关问题的论述都缺乏连贯性,不能形成完整的统一体,这削弱了《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理论的说服力。哈维强调对于资本逻辑的研究应该置于全球空间生产的背景和资本主义的动态发展系统中。他从资本积累的动力入手,发现资本主义已经跨入了"弹性积累"时代,利润率下降和"过度积累"的趋势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资本循环的模式,但是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对于我国近现代法律人群体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