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将有利:于二抵制学术腐败。如果学术生态内部有问题,那么学术腐败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与其呼吁改变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制度,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做起,从学术生态建构做起,从我们的个人操守做起,去抵制学术腐败。第一,要慎用“腐败”这一概念。这个概念是从外面引进来的,是从官场、市场上引进来的。说到“学术腐败”,就要严格区分究竟是学术经济腐败,学术政治腐败,还是其它腐败。社会上的腐败与学术界的腐败是对立的,社会上的腐败是很严重的现象;说学术腐败和社会上的腐败是同一性质的,就混同了学术界和官场,浑浊了学人和官员的区别。第二,对学术界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客观评价。学术界的腐败现象是个别的,学术界的整体风气还是不错的。第三,要反对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就要突出重点。学术界不正之风大概出现在课题申报、评奖、论文发表这几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
"学木腐败""学木贿赂"与"学术打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惩治腐败的力度,且已初见成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腐败已经像恶性肿瘤一样在许多方面扩散开来.以本来应该干净一些的学术领域来说,如何铲除学术腐败、清扫学术贿赂、进行学术打假,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学术乃文明之根、教化之本,古圣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学术腐败之害,绝不可等闲视之,它甚于一切政治腐化或经济腐败,它将从最直接、最根基处危及文明的兴盛传承。换言之.学术谨严正派.乃是文明之福;学术腐败异化之日,必是文明衰竭、人文败落、教化危殆之时。依此反观,正视时下愈演愈烈的学术浮夸腐败之风,寻求根治之道,已成为刻不容缓之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与会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术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一,对学术界出现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联系到整个社会的氛围,比较了商业腐败、官场腐败,并在此摆正学术腐败的位置。并谈到,舆论之所以关注学术界的情况,是因为广大老百姓对学术界作为一块净土有比较高的要求。第二,区别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道德,认为不要把学术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学术腐败。第三,追究了学术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说整体的社会环境、舆论氛围、学术体制、学术管理等等原因,也有认为我们正处于知识转型的时期,关。第四,追究了学术规范问题,学术界出现的情况与这一背景有认为如果规范不明确,学术评价数量化的话,就会导致学术腐败。最后,大家讨论了学术的道德操守问题,认为学者要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大搞学术腐败,手法之一就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欺世盗名、招摇过市,从而窃取职称、学位和随之而来的种种经济的、政治的、名誉的好处。学术界的腐败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败坏了学术纯洁之风和公平竞争的规则。因此,学术界急需清除假冒伪劣和捉刀代笔现象等学术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6.
我讲两个问题:第一,学术腐败的板子应该打在哪里。“腐败”一词与学术联系起来是今年的事情。过去没有讲过学术有腐败的。现在的“学术腐败”讲得太宽泛了,抄袭、空话连篇等等应该属于传统上讲的“缺德”的范畴。学术腐败要反,但是要反在点子上,移花接木、弄虚作假等等有的属于腐败问题,比如说利用权力,但有的完全是个人学术道德问题。学术道德不能与学术腐败划等号。第二,学术腐败的症结在哪里。学术腐败只是以学术形式反映了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所以学术腐败应该与利用权力、滥用学术资源、浪费国家之财、败坏学术道德联系起来;这些应该是学术腐败的几个要素。现在让人触目惊心的不是冒名顶替、拼凑起来的学术垃圾,而是我们国家本来就穷,用在科研上的经费本来就不多,但是这些来自民脂民膏,人民血汗的经费却轻而易举地与权力结合起来,并且经过一定形式漂白后,成为某些人的财产。四百多万可以枪毙一个胡长清,但是科研经费动辄几百万。当然,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属于学术道德应该谴责的范畴,它们败坏了学风,影响了学术水平,所以应该予以打击,但是学术腐败的板子应该打在对国家、人民的遗害上。  相似文献   

7.
胡杨 《云梦学刊》2003,24(5):14-1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2000—2001年组织的“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表了对我国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的现象、根源和具体防治措施等各种观点。随着学术规范大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学术共同体内部深层的理论矛盾如学术规范讨论中的“反身性”问题,科学的价值规范矛盾问题以及科学共同体的自足性问题等等逐渐暴露出来,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既是学术共同体内部理论矛盾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孳生的原因,因此整饬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应该从学术价值和学术规范的重构入手。  相似文献   

8.
日前,广州市社科联、广东省伦理学会和广州日报联合召开“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沙龙,来自广州地区的2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学术腐败的看法,现将专家学者发言内容发表于此,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曾军 《云梦学刊》2009,30(4):28-30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规范问题引起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以来.学术评价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问题。面对批量制造的学术产品,亟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甄别学术精品和学术垃圾;面对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需一整套立竿见影的防范机制堵住抄袭和变相抄袭、一稿多投和乱收版面费、跑点和学术贿赂等等有损学术形象的恶劣行径;由于学术评价意识的突显,以原发学术期刊为基础的评价体制已悄然发生改变,而以二次文献为特征的学术文摘机构逐渐占据了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一些重要报刊的学术文摘栏目不仅影响着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而且还直接成为学术期刊“核心刊物制”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邢东田 《云梦学刊》2006,27(4):22-23
评价问题本来不是个问题,却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关键就在于目前的学术评价缺乏必要的公正性。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学术权力,不公必然导致腐败,不是促进学术而是促退学术。这一点已经成为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少数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承认,或轻描淡写地将学术腐败说成是“学术不端”。腐败也好,不端也好,我们搞当代学术史,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如果当代学术史缺了这一块,就是一部不完全的甚至是被歪曲的学术史。当前的学术评价,可以借用《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来说明,叫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的荒唐之处就是“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学术研究方面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违背客观真理与权、钱、色进行交换谋取非法利益的学术行为,定义为学术腐败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学术腐败不仅是个体行为,更要警惕以单位、集体的名义进行的学术腐败活动。如一次高层论坛、丛书往往都耗费国家或在社会上融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巨资,其中有的就夹杂着严重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行为:概念及惩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定义 在涉及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种种不良行为时,一般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三种主要称呼。从汉语语义上分析,这三个概念所指相同,但强度不一。“学术不端”重于“学术失范”,“学术腐败”又 重于“学 术不端”。对于年青的大学生们的学术不良行为,用“学术腐败”来称呼,太重,不恰当。对于学术权力场中的种种以权谋私的丑闻,用“学术失范”来形容,太轻,也不恰当。因此,有 必要对这 三个词汇进行明确的界定。 学 术失 范 主要指学者违背学术规范所犯下的技术性过失。例如行文失范(如学术论文缺乏必要构件,行文中含有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评价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遗憾的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激励举措,非但没有促进学术发展,反而使学术泡沫激增、学术腐败加剧。甚至出现了为腐败辩护、为腐败叫好的学人。这一严重局面引起学界以至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2009年2月21日,多年参与学术批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王宁、黄安年、陈平原、杨玉圣、许章润等二十余人,为推动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学术进步与创新,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了“改进学术评价机制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就目前学术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下为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14.
我谈几个学术腐败的征兆问题:第一,学者的对象化。学者不是被学者所关注,而是被权力所关注。学者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权力的掌控之下,在权力规范中。第二,学术的平庸化。平庸化不是很可怕,也不是大问题,可怕的是平庸变成中心化、权力化的行为。有一些行政官员通过权力获取学术资源、获取发表文章的权利,那就会影响到学术创新,就会产生这么一种想法——做学问做得那么辛苦,还不如先获得权力,再利用权力来搞学术。第三,单位对学术腐败的护短行为。单位里面的学术腐败一般都不是单位自己揭露出来的,而是其他人揭露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在机制上保证单位自己能够揭露单位内的学术腐败行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遏制学术腐败的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现象,已经对社会构成严重危害.有效遏制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并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术行为约束机制,构建学术失范与学术腐败“防火墙”.主要应从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和社会心理约束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学术行为约束机制,及时检讨修正学术行为,促进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莉 《云梦学刊》2006,27(3):10-10
当前许多学校及有关部门认识到学术腐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一些现象作出了处罚,这些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学术腐败现象进行纠偏,整顿学术风气,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但真正要从根本上杜绝学术腐败,还要进一步提高学者的道德修养。学者特别是高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他们应意识到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打击学术腐败要从每位学者自身做起,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知识主体的生存道德、创造能力和研究水平,与学术进步和制度安排不相适应。造成腐败的原因,大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社会转型,而在社会转型背后有更深刻的转型,也就是知识转型。知识转型就意味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性质有了新的特点,所以知识转型对知识生产者,对从事知识产业的专业工作者,对他们的活动带来了一些影响。这个影响就是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知识分子地位的转型。从学术转型来讲,现在的这种知识体系,从它的制造、传播来看,大概经历了这么一些变化:从叙述转向创新,从思辨走向实证,从单一走向多样。同时,学术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术的内涵。在信息化的社会里面,我们要重新区分文字生产和思想创造、学术原创;学术转型给学术生产带来层次性的要求。回到学术的本意上来讲,它是一种稀缺性的,创造性的,神圣的活动,但是在现在的社会里面,这样的活动可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也要允许一些生产文字的人的生存。学术转型带来知识分子活动方式的转型,从过去对思想理论的简单诠释转向一种创造,从过去的单一层次变成现在多样性的层次,这些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的学术追求当中,我不担心我的道德底线,我担心的是我的能力、水平,我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那么就有可能突破道德底线。知识分子还没有适应知识转型带来的学术转型,所以就会出现学术腐败问题。面对一个变化着的社会,主体事物是最重要的;主体事物的道德操守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可能就是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学术乃文明之根、教化之本,古圣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学术腐败之害,绝不可等闲视之,它甚于一切政治腐化或经济腐败,它将从最直接、最根基处危及文明的兴盛传承.  相似文献   

19.
学术腐败现象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 《云梦学刊》2009,30(3):33-37
学术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实际是社会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表现。学术腐败定义比较宽泛,主要是指违法、违纪违规和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腐败的治理对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目前有效的对策应从舆论监督、加强法治、完善制度、综合治理、改善教育等方面和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的腐败有几个表现:第一,在内容上没有创新。第二,考核不诚信。第三,在运作上一定包含利益关系,甚至权力关系。学术腐败的根源主要是:第一,学术管理的行政化,行政色彩太浓。第二,考核的功利化,和利益关系结合在一起,甚至和人的生存发展结合在一起。第三,学术研究的浮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