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或许,在1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当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特受到儿子的启发,认同了真正的英雄是罗文中尉,一挥而就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部“挖掘到纯正的黄金”的力著,并由此热销、倍受推崇的时候,相信所有的组织,无论是企业、机关的管理者还是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受到这部作品的警示,也拥有忠诚、主动性、责任感和追求卓越、选择完美的品质。但是,如何找到能够“送信的人”,抑或说如何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送信的人”,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投入12万作战兵力,用21天就“攻下”了号称“斯大林格勒第二”的伊拉克首府巴格达,着实让不少军事专家看走了眼。但其中,有一个人可以坦然地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他就是美国“四朝元老”、惟一任两届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位“鹰派”老将看来,伊拉克战场是其“拉氏战法”的最佳演练场。人们不禁要问,伊拉克战争真的成就了“拉氏战法”吗?这种战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3.
包装的营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你面对超市成千上万种商品时,你觉得它们都值得购买,尽管绝大部分商品你还没有使用过,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是商品的包装——这个沉默不语却又极具说服力的“推销员”打动了你。市场心理专家路易斯·切斯金为了验证包装与消费者心理之间的关系,做过几个实验。他先把同一种新产品放进两种不同的包装内,一种是圆形图案,另一种是三角形图案,然后,他问那些调查对象喜欢哪一种产品,结果8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带有圆形图案包装的新产品。这个结果并没有让路易斯·切斯金吃惊,然而,下一实验的结果却让他吃惊:被调查对象在亲自试过了两种…  相似文献   

4.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帝,经常到各油井去巡视,每次都看到浪费和闲人,于是把工头找来,要求他们制止浪费和解雇闲人。然而,下次再去,浪费和闲人如故。保罗·盖帝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不常来,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而我再三告知,却终不得改善?后来,保罗·盖帝遇到了一位管理专家,便向他请教,专家只一句话,便点醒了他。专家说:“那是你自己的油田。” 保罗·盖帝醒悟了,立即召集工头们,向他们宣布:“从此油井交给你们各位负责经营,收益的 25%由各位全权分配。”此后,保罗·盖帝再到各油井去…  相似文献   

5.
星云 《决策探索》2014,(13):48-48
梁老师是大学时期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给我们的感觉是他什么都懂,所以我们有什么问题,就会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有一回课问休息时,我们围着他聊天,一个同学问他:“梁老师,什么叫作反物质?”梁老师摇了摇头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一会儿上课问一下同学们,看看谁知道。”上课了,梁老师让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站起来把问题再说一遍,那个同学就又说了一遍。梁老师便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女生举起了手,梁老师便让她站起来回答,她站起来说:“正常物质的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是带负电荷的电子:反物质的构成正好相反,它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6.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本管理书籍,很多公司向员工推荐这本书。到底这本书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它宣扬了个人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即在没有上级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个人要竭尽全力完成其工作任务。但是很多的公司或个人并没有意识到罗文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离开了这个前提,宣扬罗文精神就会失之偏颇,甚至背离了作者的原意。第一,美国总统交给罗文的任务的背景是在一个极端不确定的条件下,也就是说找到加西亚将军的目标已经确定,但是寻找的手段和路径是不能确定的。罗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进入古巴境…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行四人去西藏,其中一位长者体质不太好,上路前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只氧气包。途中,氧气包气嘴松了,氧气全跑了。一位同行者乘别人不注意,又悄悄吹鼓了氧气包。当走到三分之二路程时,长者才感到高原反应越来越厉害。大家急忙拿出备用的氧气包给他套上,继续上路。同行者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好多了,有了这个救命包效果就是不一样。”其实,这位长者的不适不完全是客观问题,而是心理作用,因为氧气包里也是普通空气!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死囚躺在病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  相似文献   

8.
如果被问当今世界的首富是谁?很多人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比尔·盖茨”或者巴菲特。但是如果看过《货币战争》这本书的话,你才会明白世界首富或许另有其人,只是那个人不显山、不露水而已。因为真正的首富早已经利用自身的力量封住了媒体的嘴巴。  相似文献   

9.
发挥     
《管理科学文摘》2014,(17):140-140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0.
伊明 《决策》2009,(10):43-43
以下四则狡免故事虽然是很古老,但是一直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之,想之,人生处世不是这样吗?[之一]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老板回答:“真抱歉,没有那么多。”“这样啊!”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第二天,小白兔又去面包房问同样的问题。老板还是回答没有。  相似文献   

11.
在他一生中,拿破仑·希尔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惊人的财富。这个年轻人满怀敬畏之情,在管家的陪同下,走进了坐落于纽约第五大道上的安德鲁·卡内基那座有四层楼、64个房间的别墅,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它的豪华风采。  相似文献   

12.
方军 《领导文萃》2006,(12):135-137
拉里·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说话的人,他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不说话的人。在他的电视访谈中,我们经常看到:名人嘉宾答完了他的问题,但拉里·金不急于接着提问,他只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然后,那些名人又开始说出许多根本没准备要说出来的话。如果拉里·金来教我们如何说话,他能教什么?无非是“别害怕”、“要真诚”、“别担心出错,谁都会犯错”等等老生常谈。但先别急着换台,等拉里·金开始讲了,我们就真的不害怕、不怕犯错了。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他讲了不少故事。拉里·金从小就一直想做电台DJ,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可是,第一次坐…  相似文献   

13.
1.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以德报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别人欺负你了,你不仅要忍,而且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相似文献   

14.
称官员为老板是前几年开始的,当时媒体曾给予批评。如今称官员为老板的现象不但没减少,领域反而在拓宽。那次我去某地教委出差,送交流材料。材料是一位办公室人员接的,接过后,他说:“让老板看看”。我纳闷,就问:“老板是谁?”他说:“我们主任呗”。嘿!教委主任也成了老板,这不是老板的领域拓宽了嘛!教委主任算不算个官?好像也算,但总感觉跟行政大员们差了一截儿。  相似文献   

15.
嚣张     
心欣 《领导文萃》2006,(7):98-98
有一只冠军狗到处找狗打架都赢,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大狗还是小狗。因此它很嚣张,没事走在路上会挑衅别的狗,对它们乱叫。有一天,主人牵着冠军狗走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头子牵着一只很大的狗,冠军狗又对它乱叫。主人想:如果我的冠军狗打赢了这只大狗,一定很神气。于是他跟那老先生说:“这位老先生啊,我的狗是冠军狗了,想让它和你的狗打打看,不知道可不可以?”老先生:“这个·······不好吧。”在他们还没有商量出结果时,两只狗就打起来了。很快,冠军狗惨败。冠军狗的主人很惊讶,问道:“老先生,请问这是什么狗啊?”老先生:“这个嘛,它…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这样做呢?”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  相似文献   

17.
值得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斗中倒下时,心中顿时充满了恐惧。此时他正在战壕中,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问中尉是否可以允许他到战壕之间的“无人区”去带回那倒下的战友。  相似文献   

18.
史蒂夫·鲍默,现任微软总裁,被称为比尔·盖茨的秘密武器。他和盖茨有何渊源?为什么这个身价120亿美元的富翁还要朝九晚五地去上班?他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雇员,什么职责让他值这么多薪水?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有位退休的老先生,他到微软的一家分公司去讨一份杂工的差事。经理准备录用他了,但让其留下电子信箱时,老先生却没有。这在微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经理只能说遗憾了。老先生一气之下,就做起了小本生意,贩卖些番茄、土豆之类的。由于经营有方,老先生居然发了。他决定为自己、妻子、儿女买保险。保险公司经理最后在电话里问他的电邮地址,以便把必要的表格传给他。他答说没有。经理吃惊:“什么?没有上网、没有电邮、没有电子商务?你要是有这些,你今天肯定也是比尔·盖茨级的大富翁了。”老先生有些火冒三丈地说:“如果有的话,我今  相似文献   

20.
人多有习惯性思维,自古已然,有“路边苦李”的故事为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诸儿”看到路边李树挂满果子,想当然地去攀摘,王戎(不知是否“竹林七贤”之王戎)却没屈从于“习惯性思维”,而是来了个“逆向思维”,认定这是苦李,否则早被摘光了,事实果然如此。若说王戎从中得了什么好处?恐怕孩子们会说:少吃了些“苦头”! 故事终归是故事,想得多又累了。何况,又有谁会觉得这故事里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价值呢?也许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