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仅是尼采,西方人对古希腊有“根”的情怀,德国哲学界具有深厚的古希腊情节基础,古希腊给他们以家园感。古希腊情结是尼采哲学的基石,是尼采意图振兴德国的希望。《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古希腊情结的集中体现。尼采的古希腊情结凝聚于对古希腊神话中的日神与酒神的重新估价,并因此产生了尼采的人生哲学,达到了重新阐释世界,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是对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作为"思想的思想"的"永恒轮回",是尼采形而上学重建的核心环节,也是沟通尼采形而上学的解构与建构的桥梁。在尼采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永恒轮回"是贯通哲学诸观点的理论纽带,稳定形而上学架构的理论支撑,整合形而上学体系的理论枢纽。然而"永恒轮回"也面临着某些悖论,成为尼采哲学中"最棘手的思想",并最终使尼采哲学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尼采是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转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是一位非理性主义者。超人哲学是尼采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体现强力意志的精神,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以至于人的发展,并没有止境,今后还将进化出一种超人。这种学说打破了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基督教的道德传统和启蒙主义的文化传统。尼采哲学思想强力冲击了当时的传统哲学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庄子哲学和西方近代的尼采哲学的渊源、结构和逻辑系统作了比较研究,认为庄子、尼采哲学本质上都是人格哲学。文章通过庄子、尼采两种哲学的比较,试图从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上揭示出东西不同民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态关系和内在逻辑的互补交融性。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的规模空前的决战。日本无条件投降,从思想史的意义上来说,是天皇史观、天皇制法西斯主义和唯心主义战争观的失败,它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战争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尼采和“自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一位为现代人文学哲学奠定了基础的哲学家。他示范了一种与思辩哲学迥异的以大量格言、警句和诗意语言展示思想的哲学工作方式。这种新的哲学工作方式,事实上是在完成一场对话,即与“自由人”进行的对话。所以,我认为,理解尼采不在于如何驳脱尼采语言的歧义性,而在于如何识得“自由人”的真面目。我认为“自由人”就是尼采,对话则是一种自我对话,而尼采的思想和著作则是“自由人”的到杨,这三者是一体的。以这种见识为基础,本文试图对尼采的“自由人”及其所包含的哲学原则作一番透视。 一、“无”启示自由 尼采与叔本华的放弃了意志…  相似文献   

7.
人们怎样看待弗里德里希·尼采,这不是一个对精练的文字的个人兴趣或爱好问题。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在德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尼采的思想是一个联接点。他是处在思想转变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行将到来的垄断资本主义需要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在尼采的哲学中,我们发现了资产阶级哲学和意识形态新思潮的一个巨大的突破口,它包含着许多先见之明,并将其付诸实践。尼采对价值的重新评价也许是晚期资产阶级同  相似文献   

8.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采对历史研究轻蔑评判的表层语辞下,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哲学观念。这一切是以他对兰克学派浓烈的怀疑情绪为起点的。尼采历史哲学的思路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上帝已死”和人的选择力、创造力的论述,阐明历史活动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的相对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第三,强调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非机械的“变化”与进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诗性的历史哲学话语,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它是历史观念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9.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宗成河 《浙江学刊》2002,(5):134-144
1  刘小枫的“尼采的微言大义”① 认为 ,尼采把哲学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当作哲学的第一性问题。在尼采那里 ,(象在柏拉图那里一样 ) ,“哲学问题首先不在于沉思什么 ,用何种‘哲学方法’想问题 ,而是如何处置哲人或哲学与人民的关系。”(3 5页 )而至于“尼采的实质性教诲” ,则“只有从哲人与人民之间关系这第一性的哲学问题出发 ,才能恰切地得到理解。”(4 1 -42 ,60页 )关于哲学与人民或者说哲学家与文化的关系 ,确实是尼采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这在七十年代初的尼采表现得尤其明显。尼采在每个时期都有许多计划 ,七十年代初的计划则显…  相似文献   

11.
尼采(1844—1900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唯意志论者,是“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尼采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0年至1876年。这时他崇尚哲学家叔本华和音乐家瓦格纳,批判苏格拉底,反对19世纪弥漫欧洲的“学究气”,反对德国精神的“贫困化”,为缺乏“力”、“生命  相似文献   

12.
在尼采哲学十分引人注目的功效和投合时好这一表面现象背后,在尼采那些令人难忘的犀利言辞、论断和智慧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尼采。甚至可以认为,这个隐藏的尼采才是真正的尼采。只有那些不拘泥于尼采的犀利言辞的解释者才能深入研究尼采哲学的基本层。尼采经常谈到面具,他的犀利文风便是他深藏其后的初始的面具。  相似文献   

13.
张典 《唐都学刊》2009,25(4):67-71
福柯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自尼采,福柯曾说,自己只是运用尼采的哲学方法思考了一些历史,福柯受尼采影响最大的是尼采的谱系学和透视主义.尼采和福柯的哲学实际上都是对现代的主体性进行反思.福柯的思想的起点是我思和疯狂史,尼采曾说,笛卡尔禁闭疯癫,这直接给福柯提供了思想灵感.福柯走出现象学和存在主 .义主要借助了尼采,在尼采的启发下,福柯对身体现象学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尼采生活在欧洲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危机四伏的时代。他作为一位资产阶级的代表,向西方传统文化发出了全面的挑战,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下简称《如是说》)就是这样一本挑战书。 《如是说》是一部象征性的哲学诗,它以诵诗的形式表达了尼采的主要思想。有人评价他的这本书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是铿锵有力,充满了乐感,到处闪烁着自我欢乐、自我陶醉和批判精神的火花,他那充满着智慧、豪放、肯定、伟大的诗句汇成一道音乐的洪流会使你勇往直前。尼采本人也认为,这本著作是“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3,(6):5-10
近代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果。考察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能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当代俄罗斯哲学提供启迪。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既体现为俄罗斯学界对其哲学产生时间的界定,也体现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争论中。法国启蒙哲学的政治思想和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和价值理念,通过影响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成为唤醒近代俄罗斯哲学苏醒的号角和促进其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与战前日本政治董伟本世纪30年代,为了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体系中明显地出现了两种选择:新政策和法西斯主义。德国、日本与意大利是后者的典型;前者有美国的新政和挪威、瑞典等福利国家。法西斯主义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满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7.
据德国《德意志哲学杂志》1991年第6期报道,1990年11月15日,在哈雷/萨勒“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俱乐部”,继关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和影响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之后,接着举行了“弗里德里希·尼采研究促进联合会”(已登记注册)成立大会。在理论研讨会上,沃尔弗冈·米勒-劳特尔博士教授(柏林)和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分别作了题为《尼采是一种挑战》和《尼采研究的旧难题和新难题》的学术报告。除德国学者外,还有来自瑞士、美国、日本、波兰、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等国的学者。在成立大会上,选出了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马丁·路德大学)和汉斯-于尔根·康德教士(勒肯)分别任联合会的主席和副主席,  相似文献   

18.
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哲学杂志》1978年第1期报道:1977年6月21日至22日,东德恩格斯军事科学院社会科学系就战争与和平的哲学问题在德累斯顿举行了一次科学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和人民军的科学研究机构中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外,还有苏联、波兰、捷克军队中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东德各高等学院和大学的哲学家、社会科学家也参加  相似文献   

19.
王利平  陈嘉涛 《社会》2018,38(6):91-124
本文着重考察齐美尔个性观在其生命哲学中的展开。以个性观在德国思想史中的演变为线索,追溯了自文艺复兴经十八世纪启蒙时代,再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之后的一系列重要变化,集中讨论了尼采--作为生命哲学的最初阐发者--的贵族理论是如何影响齐美尔的。尼采笔下备受推崇的个体,在与世界整体相剥离之后,失去作为类存在的归宿感,这也是齐美尔探讨现代个性如何持存的起点。齐美尔在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分工、艺术创作之形式的转变以及个体生命时间的展开(尤其是死亡的意义)等不同的层次上,对以生命为立足点寻求个体自我的统一作了深入论述。文章最后回应了韦伯和卢卡奇对齐美尔的批评,笔者认为两者分别从理性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反思了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潘利侠 《社会》2005,40(2):76-110
以其早年对货币经济下的个体处境及两种个体主义的思考为背景,晚年的齐美尔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有关伦理准则的个体法则。西方的主导伦理思想视伦理为普遍法则对个体行动的约束,普遍法则的合法性建立在一种二元对立的、机械的、理性的、目的论的视角之上。个体法则却以作为应该的个体生命为源泉,打破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伦理思想中的各种视角局限,同时回应了齐美尔早年有关货币经济、文化悲剧和个体主义的思考,提供了一种与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不同的个体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