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语源还是语境上说,把《文心雕龙·原道》篇起首二句中的"与天地并生者"理解为"人"都较"文"更加合理。由此可以看出,刘勰通过赞颂人在天地间的地位和价值,来确定人所创造的"文"的意义和功能,认为"文"即语言美,是"言"与"心"在"道"的基础上的统一。这种对主体精神的弘扬是统贯《文心雕龙》的核心观念,它源自传统并超越传统,依附时代也领先时代,可谓找到了语言美的正确根源。  相似文献   

3.
(二) 1950至1964的十五年为龙学发展时期。此期内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1951)、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1958)、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1962)等。《校释》曾初版于1948年,乃按教学需要编次:首《序志》,继以“枢纽”论五篇,次下篇“(客刂)情析采”的二十四篇,最后为“论文叙笔”的二十篇。新版改按原书篇次,且校字释义均有较大增修,已是面目一新之作了。此外,范注本也略有修订,于1958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诗论思想散布在《文心雕龙》对诗体的各种论述当中。《明诗》篇对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是刘勰诗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行的观点把"持人情性"理解为讲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而非诗的含义,既没有把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独特论说方式,也没有将刘勰诗论和其"标自然为宗"的文学观相结合,因而造成了误读。刘勰不仅用诗"持人情性"的新观点重申了自己的"自然"文学观,还对孔子"思无邪"思想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郭院林 《兰州学刊》2006,(11):68-72
《文心雕龙.物色》篇编次与主旨自近代以来,学界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本文以文本本身为主,结合题解和《文心雕龙》系统结构分析其内容,从外部和内部进行多角度系统全面研究,指出《物色》其实是一篇以“物色”为主题的文学批评,其中涉及诸多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史知识,不能以某一理论涵盖,于全书可算杂篇,今本编次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定势》篇中的“势”具有非现成性、在直接对作品的体验中被当场构成、境域化生成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并没有给灵动不居的“势”抽象出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在避虚就实地探讨决定“势”形成的语境。他的势论阐述了“情”、“体”与“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势”境域化生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戚良德 《文史哲》2011,(5):88-94
20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被称为"龙学",在近百年的"龙学"史上,牟世金先生以其十余种专著、六十余篇论文,对《文心雕龙》进行了全面精到的系统研究,从而成为"《文心雕龙》的功臣"。他不仅是刘勰生平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文心雕龙》现代注释和翻译的开拓者,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第一人以及"龙学"史研究第一人,他还是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的创始人,"对我国‘龙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可以说,牟世金先生是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在《文心》一书中所占的地位,即归属问题——归属于“文之枢纽”的总论还是归属于文体论——本来是很清楚的,刘勰曾在《序志》篇明确指出: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是至今在评论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近年来,又提出了《辨骚》何以辨、辨什么的问题。本文主要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文心雕龙》一书作为我国古代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理论专著,它建立了自己极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可谓体大思精之作。全书五十篇自成四个单元,各有其中心,而又丝丝入扣。《原道》至《辨骚》为“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纲领;《明诗》至《书记》“乃论文叙笔”,是文体论;《神思》至《程器》“剖情析采”,是创作论和批评论,《序志》是全书的总结。《辨骚》一篇在全书处于“文之枢纽”的关键地位,与《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四篇相并列,构成全书的纲领,可见刘勰对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歌创作看得是何等的重要。《辨骚》篇也的的确确洋溢着刘勰对屈原,对以《离骚》为标志的骚体诗歌的无限赞美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之"枢纽",并不对应纬书天文黄帝"含枢纽",而是出自紫微垣中枢,取北辰天极主宰的意涵,为刘勰"群言之祖"观念提供价值意义上的同构象征作用。"枢纽"的这种意涵也不必出自纬学,而是直承经由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哲学转化了的天文学知识系统。天文枢纽对北天极只作相对的标示,提示人们:以往论者对《文心》"文之枢纽"的许多争执,都过于拘泥;"文之枢纽"不仅应作为一个整体去加以体会,同时它与"论文叙笔"也是贯通一气的。  相似文献   

11.
经纶 《船山学刊》2012,(1):122-126
目前,学界乃至中学、大学语文在选编《秋水》篇时都认为,该篇的主旨是阐述认知与价值判断的相对性等等。若从篇章结构、语境、内容及其哲学思想等总体把握该篇,其所探讨的人对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相对性等不是该篇主旨,恰是得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总论的重要缘由和依据,而"三无一守"又是构成其后"反其真"命题的前提和条件,故"三无一守"所指向的"反其真"命题应是《秋水》主旨的落脚点,展示的是一条层层推进的为何、又如何"反其真"的逻辑线索。该篇在结构的安排和布局上与《逍遥游》有异曲同工之妙,凸显了《庄子》以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阐发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在《铭箴》等十余篇中讨论和分析了《韩非子》及其文学特点,广泛涉及了《韩非子》的思想特点、辞采风格、言说方式、寓言运用等.刘勰以“弃孝废仁”评韩非“五蠹”说,以“华实过乎淫侈”论《韩非子》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对《韩非子》总体上评价不高.但同时,《文心雕龙》对《韩非子》辨正义理的言说方式,循名责实的判断标准,以及“著博喻之富”的表现手法等多所阐发和肯定,同时又大量引叙和容摄了《韩非子》中的义理范式、逻辑方法、文体文学实践及学术成就等.《文心雕龙》的《韩非子》批评,为后世的韩非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有益文学史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 ,归纳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重要学术成就 ,即对《文心雕龙》论文之根本的理解把握、对刘勰基本文学原理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文心雕龙》之现实针对性的深刻揭示。这些理论成果标志着现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神与物游”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精论要语。刘勰的“神与物游”之“游”涵盖并发挥了“游”字的原始义及诸多引申义 ,并深得前人“游心”的妙处 ,发展了庄子的释定 ,把它作为一个文艺范畴的概念来理解和运用 ,将“神与物游”这一主旨自然而牢固地贯穿《神思》全篇 ,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特有的灵活而丰富的旨趣  相似文献   

15.
由毕万忱、李淼著的《文心雕龙论稿》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部分成果。全书十八万字。其中一部分论文对《文心雕龙》《原道》等篇文章的理论观点作了具体论析,另一部分论文则对《文心雕龙》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势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定势》一章以论"势",但对"定势"的理解,自来意见纷争。"定势"即为确定文章谋篇布局之术,势具有方法、技巧的含义。势是一个游荡于气、神、韵与形、象、辞两个层面的概念,刘勰在《定势》篇中谨慎地回避了"气"这一层面,将势纳入术的范畴,而后世论文势则更多地标举作为美学风格的"气势",这正是势论一直争讼不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枢纽论有五篇论文:《原道》、《宗经》、《征圣》、《正纬》、《辨骚》。《辨骚》是从文学的语言表现和写作方法上指导写作的总论。既然作为文学总论,《辨骚》就不可能和《诠赋》一起置于文体论中,让读者面对一体而二论莫知所以,所以刘勰自己把《辨骚》放在枢纽论中是没有错的,不管是从论文思想还是从行文条贯上都是毫不含糊的。  相似文献   

19.
《文论十笺》是程千帆教授早年从文学概论的角度精选、详注的我国古代文论选本,收入阐明文学作品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的论文十篇,并加了按语。王文生教授对十篇论文的主旨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理论价值和必须扬弃的糟粕,并对选注者所作的注释和按语作出了评价,对《文论十笺》多所阐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