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分析古村落内在机制和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规律与特点。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其次对阳朔旧县村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及装饰等进行了解析,识别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特征,最后运用编码理论对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以环境基因、建筑基因、装饰基因和文化基因四大要素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以期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文章以宁海前童古村落为例,立足于文化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研究,针对当前古村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分析前童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动力、制约因素与可利用的基本对策,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总结古村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整体构思和规划方法,通过功能转换、环境更新、旅游开发等促进古村落的更新发展,实现其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3.
景观的学术内涵从文化景观到文化资源,再到文化遗产,是政府和学术界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古村落是中华数千年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聚落景观和民俗景观的结合体。肇庆属粤中广府文化区,它的古村落景观是岭南文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其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时的"村落"或是继续发展变为现在的超级城市,或是因为地理位置或其他原因逐渐衰落。现存古村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现象。结合新安源村落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古村落内部景观以及古村落周边环境两方面提出村落改造中可持续性建设途径。通过对古村落建筑、街道样式中包含的当地特色元素、适宜居住的空间设计、古村落乡野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提出适合当地村落的景观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5.
前童古镇是一座蕴含浓郁文化古韵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挖掘前童古镇的文化遗存、塔山童氏的宗族历史以及前童古镇的人文风俗,认为前童古镇的文化主脉为“崇文重义”,其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台州的地域文化、童氏的宗族文化影响而形成,并对前童古镇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徽州古村落中的景观意象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阐述景观意象的概念,徽州古村落的整体景观意象、局部景观意象等,其中局部景观意象包括村落八景景观意象、水口园林景观意象、池塘景观意象、村落"点景"景观意象以及其它景观片段的意象特征,并对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为安徽地域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参照,对相似的地域景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瑞  刘建中 《南都学坛》2008,28(2):45-48
吴垭石头村的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建筑的乡土性、中原农耕文化传承的典型性、村落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性和传统村落文化要素的完整性等特点,因而使吴垭石头村成为认识和理解豫西南传统村落文化的标本。旅游开发是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发中要遵循保护古村落建筑原生底本、景观完整性和利益分配公平原则,并采用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世界幸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当代中国古村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广,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等美誉。然而,中国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选择和确认一批具有代表价值的古村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形式予以及时抢救和重点保护,是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确认条件、保护内容、原则、方式、措施及开发方向等作了具体的分析,对古村落文化与景观的有效保护,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入口空间是村落景观的重要节点,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审美意识。在古代天灾人祸、多乱不安的整体环境中,"安全感"作为居民对入口空间的一种感知,既是需求也是要求。以浙江传统村落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了20余座古村落的基础上,梳理各类文献资料,发现入口空间的"安全感"不仅仅通过景观营造手法来构建,同时也受到生态观、民俗文化的影响,从生态、景观及文化3个方面讨论村落入口空间"安全感"的营造手法,总结不同营造手法在入口空间的不同体现。通过挖掘浙江传统村落的人文、艺术魅力,为现代居住区入口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推动浙江传统人居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村落水口景观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的水口反映了徽州民众对山水美的热爱与向往,水口的景观构成含有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因素和美的观念。文章对水口景观的构成进行了详细解析,探索了水口景观环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的聚居环境的不断追寻。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生态绿地空间在聚居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分析生态绿地的功能、作用为出发点,构建生态、社会、人文、经济为主体的研究体系框架。在大城市生态绿地空间研究中,重点探讨自然生态与大地景观、城市功能与特色景观、开放空间与场所景观、市场机制与经营运作的问题,创造适宜与可持续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主要聚居地。如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农村面貌。传统农村民居聚落景观开始消失,而统一规划的新建农村聚落却出现了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盲目的城市化和忽视乡土文化是造成农村景观破坏的主要原因。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村景观的传承性、完整性和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才能促进城市街区、农村社会可持续协调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建立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保护与更新的有机结合显得非常重要。在调查辽宁长城沿线聚落的基础上,针对小河口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现状,从文化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对聚落沿革、形成机制、景观价值和建筑特色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保护更新实践,提出传统聚落保护更新的共生理念和以整体协调、聚集与分散相结合为原则对聚落资源进行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州历史上石桥众多,造型各异,体现出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古桥石作艺术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开发要在保护古桥原有意韵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古桥石作艺术与周边的人居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关系。为此,古石桥景观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满足使用功能、有利节约成本、符合观赏习惯和自然和谐共生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古桥周边的建筑功能、优化古桥现有的植物景观和挖掘古桥传承的历史文化等路径,促进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的融合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康乾盛世时期,桐城文学繁荣,桐城文派执清代文坛之牛耳,而张英号称“龙眠五子”之一,其诗文作品繁多,影响很大。文章通过对张英著述的解读,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张英其人、其文、其诗,从而进一步认识清代的文学发展与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园调查法、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等,对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前后,村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消费能力、体育投入热情度等进行分析探讨。调查结果表明:(1)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忽视了新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2)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体育需求量增大,但社区供给能力却相对滞后;(3)昆明市"城中村"全民体育锻炼热情较高,但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组织。本研究旨在为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与建议,为政府在改造城市景观、美化春城的同时,能更好地推动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川西林盘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林盘是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式,是蜀地人民与自然互动的产物,是几千年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川西林盘文化的生成和演化,受地理环境、经济生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本文从蜀文化载体、生态屏障、田园风光、人居思想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探析了川西林盘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