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既有国际体系和治理体制无法适应气候难民给全球治理带来的挑战。气候难民无论是作为集体还是个体均无法享有实在国际法上的救济权利。以自然权利为视角,源于地球集体所有权的紧急避难权和地球资源再分配请求权以及与领土权利相关联的集体自决权,在理论上均可作为气候难民主张权利救济的规范依据。融合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集体自决权方案相较于推崇分配正义的地球集体所有权方案更具公平性,而相对化集体自决权方案(去领土化国家方案)比绝对化集体自决权方案更具政治可行性。去领土化国家方案与国际气候法基本原则兼容。在后巴黎时代,国际社会应将气候难民作为一项独立谈判议题。去领土化国家方案在国际气候法框架内的展开应当以《巴黎协定》序言所载"气候正义"和"人权保障"为基点,并辅之以两方面的制度设计。一是在未来气候协议中专设气候难民条款或制定专门的气候难民协议,建立信息、资金、技术方面的互助机制,通过综合性风险管理措施提高原籍国的适应能力;二是依托既有国际气候多边合作平台,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气候难民责任分担机制,通过特殊的主权制度安排允许气候难民集体保留其国际法主体资格,并对其原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继续享有主权。  相似文献   

2.
当今国际社会从未停止过对人权和主权之间张力的反思,"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尚待完善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法以及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以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为基础,可以分析"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新规范的过程。本文以中国为例,考察了"保护的责任"在中国扩散的原因以及中国如何灵活地处理这一规范与"不干涉主义"之间产生的张力。由此分析可得,国际规范的创制和扩散是国际社会与个别国家之间互动的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本身对规范背后的价值认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不推回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可能会受到威胁的领土的边界。它最早起源于国内法,后来进入国际条约,其中以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最为完善,现在不推回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推回原则的适用范围应突破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字面规定,需要各国从本质上加以考察。"难民"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要扩展,"不推回"这个词也需要全面考虑。不推回原则禁止引渡难民,不得将难民送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威胁的领土边界;禁止在边界拒绝难民入境,包括禁止采取"变通措施"以违反公约的目的而实施域外推回;禁止将难民驱逐出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积极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国际难民问题上,对世界各地的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国际法中的难民问题和中国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难民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善于运用国际法,包括国际难民法中的不推回原则。在保护难民的立法问题上,需要既符合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便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国际移民法律体系构建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移民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更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如何建立移民迁出国与移入国的法律规范,协调国家主权与移民迁移权之间关系,完善难民保护制度,以及打击移民跨国跨地区犯罪都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双边及多边国家合作与对话,建构全面完善的国际移民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保护义务要求国家对私人间的侵权承担责任,非国家行为体是履行社会权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义务亦要求国家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其责任.这既是社会基本权保护须制定社会立法的原因,也是"社会"参与社会权保护的根据,还是基本权利水平效力在制定法上的体现.惟社会基本权区别于自由权的规范属性和规范结构、国家保护义务权利救济品格的不确定性,及我国尚付阙如的司法审查制度,非国家行为体社会权保护在我国主要依赖社会法的制定与行政机关颁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随着国际人权法的逐步确立,人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目前有国内保护和国际监督两种途径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人权国际保护实施措施自身的缺陷及适用范围局限的影响,又存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通过由联合国向各成员国派遣常驻代表的形式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国际监督机制;通过把协商性保护和强制性保护、经济保护和政治保护结合起来以完善人权国际保护的方式。总之,通过上述制度之建构、世界各国积极有效地开展在人权领域方面的国际合作,达到切实推动人权国际保护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论非原创性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英龙 《浙江学刊》2008,(2):157-162
数据库不仅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的对象,其法律保护问题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原创性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各国立法及实践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于非原创性数据库是否应予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所在.笔者从非原创性数据库的自身特点出发,对国际社会保护非原创性数据库的主导立法及司法判例进行评述,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应该通过有限制的"特殊权利"立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合同法,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对非原创性数据库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欣  李敏 《社科纵横》2006,21(1):60-6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其进行保护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有关的争议或纠纷屡有发生,其权属问题日益凸现。本文结合各国及国际组织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现状,对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高标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发达国家跨国集团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中被过度保护,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公正性受到一定质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这引起人们对困境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正当性价值的深思。知识产权的私权特性与垄断本质为知识产权国际立法的不公正性埋下了诱因,国际知识产权立法要对利益冲突进行协调,而如何进行利益均衡,需要一个对公平价值的理解,同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也要体现创新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并符合效率价值的要求。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价值应理性地分析与判断,对其所蕴含的其他价值应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沈满洪  陆菁 《浙江学刊》2004,(4):217-220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解决好生态产品这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现象、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的一种制度.其性质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从补偿对象可划分为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者给以补偿、对在生态破坏中的受损者进行补偿等;从条块角度可划分为"上游与下游之间的补偿"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补偿";从补偿效果角度可分为"输血型"补偿和"造血型"补偿等.生态补偿资金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受益者付费、生态使用者付费、社会捐赠和国际援助等方式筹集.  相似文献   

11.
保护弱势群体的制度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靖 《探求》2004,(5):28-30
保护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一项政治决策,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公平的伦理问题。因此,通过建立新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社会政策的伦理内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长春市紧紧把握民政部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总要求,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注重综合施策,注重高位统筹,着力探索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报告、分流办理、跟踪反馈"三大机制",重点实施救助保护、教育保护、司法保护、就业保护、医疗保护和精神保护等"六大保护"内容,初步构建起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俄]C.乌里扬尼切夫孙占奎译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于上个世纪最后25年。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至今未发生重大变化。维护着国际上关于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科技交流的各项制度和奠定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之法律基础的协定、条约和公约,仍以过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问题[俄]C.马里扬尼切夫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于上个世纪最后25年。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至今未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法律保护制度是通过大量多边和双边协定体现出来的。目前,有三个国际组织直接参与制订和维护与知识产权及...  相似文献   

15.
杨庆媛  周滔  张鹏飞  刘燕 《创新》2010,4(4):60-64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长期任务。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确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强化耕地保护的社会约束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提高耕地保护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我国应建立由非正式规则约束、市场机制约束、正式规则约束构成的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27日,第九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春召开。会议以"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主题,旨在分享救助管理工作的创新做法,探讨救助管理工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交流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会上提出,要积极应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全力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倾力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要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逐步推动建立"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7.
论完善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广  于昆 《学术交流》2003,(10):46-48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而知识产权保护则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科技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黑龙江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来看,近些年来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与WTO提出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黑龙江省目前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中的保障和激励作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法>第53条确立了我国食品召回制度之法律地位.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的根基及其体系的支撑,在法社会学的视角下得到证成.首先,从宏观层面,给食品安全造成巨大隐患的生产者作为社会连带的成员违反了连带之维系义务,应主动承担起恢复原状法和合作法所要求的回复社会连带之和谐的义务;同时,缺陷食品使社会利益的多个方面受到了侵害,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以保护社会利益就成为合理的要求.其次,从企业自身微观层面观之,食品召回责任也正符合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追求,是其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的内在要求.最后,借助"风险社会"的观点思考,食品风险对生命存续构成现实威胁,食品召回制度恰恰吻合了风险控制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19.
刘洪岩 《求是学刊》2014,41(6):96-103
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凸显已将人类置于空前的生态风险窘境之中。当下,无论各国发展程度如何,解决和保障生态安全都是其面临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全球渗透,促使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实践成为可能,并促成了国际生态法律规范遵循着国际合作实践面向的维度发展。国际生态法律规范编撰的"逐渐发展"、国际生态"软法"规范在国际生态保护、国际合作方面对传统国际生态"硬法"的修正和补充,以及应对环境问题国际生态标准的制定等理论问题,一方面,构成了对传统的国际法理论及实践的挑战和修正,另一方面,为国际生态法独立的法律部门的确立建构了实践理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16~20日流波儿童保护国际研讨会暨"流浪儿童"合作项目2007年中评审会议在郑州隆重召开。会议就《儿童权利公约》与儿童保护、国内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开发策略、救助保护机构对流浪儿童的临时监护责任、流浪儿童干预方法、对流浪儿童的非正规教育、《儿童权利公约》的实跤与流浪儿童保护、流浪儿童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