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淄博地处鲁中腹地,自古即为山东工商经济重镇.1903年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张博支线修到淄博并开始运营,对淄博城市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以淄博城市为个案,着重分析铁路这一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传统工商业城市向产业城市化转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研究城市化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关注点.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揭开了济南市乃至山东近代化的序幕.由济南大学党明德教授、林吉玲教授主编的<济南百年城市发展史--开埠以来的济南>(该书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研究项目,齐鲁书社2004年9月出版)一书,对作为近代自开商埠从而成功地走上开放之旅的省会城市济南百年的发展进行了集中研讨,为人们了解济南的昨天,关注济南的今天,展望济南的明天,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与已有的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史研究著作相比,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前近代时期,济南与腹地乡村所组成的区域系统是一个高度同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体.1904年之后,与工业化一起启动的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济南开始缓缓向现代都市演变.因受制于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到1930年代济南城市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交通是决定一个城市区位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与国际间、区域间以及城市内部各个功能组团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要.清末民初,南通构建了陆水交通网络,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对南通21世纪头10年的跨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的建设,必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经济中心的转移及其所引起的城市衰落现象是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代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当代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经济中心城市苏州、广州和澳门在近代的衰落为例,分析了地理区位条件、腹地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城市经济发展变因在近代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消长变化,探讨了近代经济中心转移与传统商业城市衰落隐含的深层原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濒临海洋的山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明清以来,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山东交通方式由河运转移到海运,其中港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胶济铁路“诞生”,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使得港口、铁路联动起来,形成了以港口为基础的海运和胶济铁路构成的新式交通体系,揭开了近代山东交通方式的“变迁图景”,带动了山东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向近代农业经济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具体到华北地区,由于北方口岸城市的兴起,铁路运输网的形成和近代农业的改进等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得农业与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济南既是半岛城市群的双中心城市之一,又是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同时是跨省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准确把握济南市作为中心城市在所属区域中的空间位置和战略地位,对于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 ,由王守中、郭大松共同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问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通读全书 ,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一、选题新颖 ,结构合理。目前已有的近代城市史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单个城市的个案研究 ,另一类为某一类型城市的群体研究。而《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一书 ,另辟蹊径 ,以山东一省的城市变迁为研究对象 ,颇具典型意义。这是因为 ,山东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 ,如济宁、临清 ;又有条约开放城市 ,如烟台 ;还有殖民地城市 ,如青岛 ;更有自开商埠城市 ,如济南。城市类型多样 ,发展道路各异。因…  相似文献   

11.
严复作为清末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解决中国摆脱贫困问题应当优先发展路矿的思想,并对在中国兴办路矿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整体构想。国内学界研究严复思想的较多,但专门研究严复路矿思想的较少。本文从分析严复路矿思想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了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严复的路矿思想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 ,四川人民久有修筑一条横贯四川盆地中部并连接全国各地的铁路愿望 ,但在清末至民国的半个多世纪里 ,这种愿望只是一种空想。建国以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成渝、宝成、川黔、成昆、襄渝、达成等铁路干线及支线的相继建成 ,终于使四川人民的铁路愿望由理想变为现实。四川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并与全国铁路联网 ,为当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以及西部大开发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出于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之目的,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7年期间着手进行了铁路规划和建设,其时铁路建设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通过史料,把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和铁路规划结合起来考察,分析认为:由于当时国内外的双重因素,铁路建设滞后于铁路规划。  相似文献   

14.
孙科继承孙中山铁路富强中国的思想,强调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基础上,为中国绘制了一幅铁路建设蓝图,主张在"平等互惠"、"不损主权"的前提下,借用外资、以庚款和关税收入作担保发行公债等一系列方法来修筑铁路。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对今天中国的铁路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铁路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他提出的“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的著名论断,第一次从宏观上科学地阐述了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著名论断,不仅对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铁路建设高潮的兴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仍具有促进作用。孙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首任铁道部部长,他继承父志,努力发展中国铁路事业。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本文论述了他在早期革命时,由毛泽东派往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的历史。开始,他与李立三一起,领导和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接着,在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情况下,他把党的基本原则和安源路矿的实际相结合,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目前铁路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及相关行业深入把握的基础上,深层次挖掘我国铁路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对存在问题及原因的进一步分析,有望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铁路物流模式,并对我国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远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铁路融资的现状,利用资本结构最优化理论,同时考虑铁路融资权益性资本限制。构建铁路产业结构融资优化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融资目标,对2009—2020年铁路资本结构及财务状况进行了详细预测;并对比分析了在传统融资方式和最优结构化融资方式下的铁路资本结构状况,结果表明:后者能有效降低铁路融资风险及成本,缓解铁路资金融通的紧张局面,为铁路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就影响边疆地区的发展因素而言,交通运输的通畅和流量是其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滇越铁路的兴建和贯通,中外人员和物资交流便捷,红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兴盛一时,沿线崛起了许多城镇和新兴工商业中心,蒙自、个旧等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重要城镇。滇越铁路带来了货贸和通行的便利,极大地改变了红河流域地处僻远的边疆区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铁路给沿线人们的社会观念、生产管理模式乃至行业变化和城镇兴衰等带来了巨大改变。滇越铁路使得红河流域由原先的闭塞落后地区一跃成为云南和西南地区实行现代化和开放的前沿,同时又使得红河流域面临滇越铁路社会变迁之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集团与日本之间关于满蒙铁路问题展开的交涉是探究日奉关系中最为复杂和突出的一个问题。铁路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军事利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态。日奉双方围绕满蒙铁路交涉的合作利用、利害冲突具有很大的代表性。纵观当时国内外形势,联系路权外交的重要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析日奉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