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生命责任淡漠、虚度生命、对生命的社会价值认识模糊等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造成生命意识缺失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审视,并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将生命意识教育得到确实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诸多方面。感恩意识的缺失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既有学校对生命教育滞后、家庭对生命教育缺失的方面,也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方面。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视角构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主建设的重点,除了制度建设外,还应有主体的培养。民主主体培养的关键,在于民主意识的建构。在当前来说,民主意识培养主要应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等方面。其中,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共同基础;自主和权利是民主社会的核心内容;责任和义务则是民主社会的基本保障。这六种意识既是民主社会共同的意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国民所普遍缺失,其培养因而也应成为民主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它们的挺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中外古今,无论宫廷与民间,无论主流与非主流,史学大多具有参与意识。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但历史学家参与现实社会生活,主要是以史学来参与而非其他。因此,历史学家如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首先必须积极参与历史生活,亦即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予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百对当代人类文明重物质轻精神的严重缺失,历史学家不应该保持沉默,更不应该无所作为。必须和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广大科技专家中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同纠正现今文明的缺失,并且用自己的学术精品,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使人类免于继续沉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
宋词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生命意识,即是人类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思与认识。人类的存在价值不仅有着社会规定,而且自身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也是价值实现的必备因素。故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不断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的生存方式。文学创作作为个性化的精神创造活动,一方面受时代感发,“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o,充分发挥出文学的社会功能。但另一方面,人类生命本身往往也构成为创作意识的内省对象,从自然、生命、人生等方面,展现出个体的探求与悲欢,唐诗与宋词,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出此两类审美意识的创作典范。宋人对人的生存与宇宙…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墓碣文》是鲁迅生命意识的自我表现 ,他在真诚地面对社会和人生 ,孤独地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昭示了现代意义上生命意识的独特内涵 ,即真诚意识、勇敢意识和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红 《云梦学刊》2007,28(6):61-63
社会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中国目前社会公共领域公共意识缺失和社会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必须强化党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通过架构新的社会整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提高公共管理效能,进而实现有效执政。  相似文献   

9.
]池莉的《看麦娘》是一篇真正的叩问人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中篇小说 ,是精神自由与生命力度的体现。本文试从生命直觉、生命力度、形象的重塑、家庭与社会中自我的存在与缺失 ,以及人性终极关怀的角度 ,探讨它的美学、社会哲学与生命哲学意蕴——对生命力度的永恒追求 ,是我们挑战外部世界 ,获得自我完满实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对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民在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观体验上呈现出对制度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趋消极性和暴力性、功能意识的工具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在这一新的制度实践中,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偏低,且受农民的主观体验的显著影响。在所考察的一系列主观体验因素中,对制度的认知、公平意识和对冲突应对方式的选择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正相关,权利意识则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闫辉 《学术探索》2013,(8):145-148
生命是教育的本质。在人本主义的生命哲学视角下,教会大学生敬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和珍惜生命,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教育内容涵盖生命知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生命挫折与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中诸多问题凸显,如教育意识淡漠、教育内容弱化和教育活动缺失等。为此,应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对生命理念的体认;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主体间性教育教学模式;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生命教育理念,提高生命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睡虎地秦简《日书》和秦汉文献史料,系统阐述了秦汉时代优胜劣汰、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其中包括秦汉社会对男女婚配体质、年龄谐调的重视;对授精受孕时间季节的选择;对胎养、胎教、幼育及新生婴儿的把握与抉择等。并揭示了秦汉社会的优生意识的时代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责任意识的存在意义少有领会,导致了责任教育的主体性缺失;而主体性缺失,又反衬着难以理解责任意识之深层内涵的必然。本文试图从生命存在的基础、结构以及过程的层面出发思考责任意识的哲学意蕴,以期在天地责任、社会责任与自我责任的互动中成就完整、丰富、个性鲜明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伟  邓文珍 《船山学刊》2007,(2):182-185
以"五·四"运动之前的历史时代为参照,从传统社会政治文化中知识分子的追求、心态、人格、民众意识等方面深入分析,可知,传统社会思想启蒙者缺失的根源主要有七个方面:心态文化层的封闭、传统士人(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缺失、追求真理的理想变异、关注民众意识的理念缺失、古代"民本"思想的孱弱无力、启蒙"资源"的匮乏、社会经济和思想基础的缺失.当这些羁绊消减的时候,时代的思想启蒙者就会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感恩行动几乎没有。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对感恩意识教育缺乏的结果,不能单纯地指责学生。应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论阎连科乡村小说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难叙事是文学创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对生命生活的厌恶与恐惧是阎连科乡村小说苦难意识产生的根源,疾病、权力、自然、贫穷、爱情缺失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是苦难意识表现的具体形态,抗争苦难是作品人物应对苦难的最重要方式,也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聪惠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79-182
当前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既与社会机制不完善、学校德育存在缺陷等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知耻感有很大的关联。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耻感观念和意识;挖掘传统道德资源,加强以德修身;营造良好氛围,抓好大学生知耻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与公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日益恶化,出现了生态危机。其根源在于:一是与政府错误的政绩观有关;二是公民社会的缺失,使政府未受到应有的监督。因此研究公民社会的发育对生态危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在主流上是积极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的状况,比如过分关注个人发展、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功利主义苗头出现等。拟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缺失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寻求解决此问题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周天旭 《天府新论》2004,(Z2):310-31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学生也受到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他们对人际关系、人生目的的看法趋向消极,行为明显情绪化,理性精神缺失.中学生理性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对社会的理想化和现实社会的差距的影响;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过高的升学期望;理想化的道德观念和世俗化社会需求的影响;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相互作用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同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