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民族声乐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不断完善、融合、吸收,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模式。《跨界融合: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梁振中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通过分析和观察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认为民族声乐未来的发展需要跨界融合,即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该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国民族声乐概述、20世纪民族声乐跨界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现当代民族声乐跨界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丹丹 《领导科学》2020,(3):127-127
中国有着悠久且璀璨的文化,民族声乐就是其中之一。民族声乐基于对情感的表达,并借此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寄于声乐的情感表达也就成为民族声乐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声乐教学艺术》(宋江东著,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美声唱法,中国传统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分析嗓音运用的多样性,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族歌曲唱法的用嗓也应同时运用两种混声机能,从而更好的开发高声区在保持唱歌自然的状态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指出如何达到声情并茂,同时又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之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上更科学,更传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吕燕 《科学咨询》2007,(11):64-64
本方简要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现袱和大家对其演唱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过去优秀民族艺术家成长经历的讲述,试图寻找一条完善目前声乐状况,发展民族声乐演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声乐学术界我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是中国民族、民间的唱法科学,还是西洋的唱法科学?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伴随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融汇民族情感、遵循艺术规律,去发展创新,既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概括地说,充分发挥民族声乐的娱乐、教育、凝聚、激励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戚晓思 《决策探索》2011,(12):72-72
民族声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伴随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融汇民族情感、遵循艺术规律,去发展创新,既能促进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概括地说,充分发挥民族声乐的娱乐、教育、凝聚、激励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民族唱法是指在我国优秀民间唱法和戏曲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如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花鼓戏《刘海砍樵》,歌剧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戏曲都算是其中翘楚。民歌形式丰富多彩,有曲回委婉的汉族民歌,雪域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载歌载舞的新疆民歌,恬静动人的傣族民歌,悠扬宽广的内蒙民歌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民族唱法对发展优化民族声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民族唱法的教学能为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发声体系。由此可知民族唱法在民族声乐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随着近年来民族声乐的蓬勃发展,对美声唱法民族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民族唱法课程的学科建设,优化民族唱法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民族声乐可谓是我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深深的渗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它直接反映了各个民族所特有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以及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在人民群众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下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而在当今社会中,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戏曲、曲艺、如今日渐崛起的“原生态”,我们平日所提及的“民族唱法”,大部分是在传统声乐艺术演唱和表演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学自正式确立以来,在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多种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并为各学科所采纳。本文试图以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工作、历时与共时、音乐即文化三种研究方法探讨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在声乐学术界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类型有诸多的称呼: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我认为从事物的某一方面给事物下定义有些欠妥,就拿"美声唱法"为例,可以理解成美声的唱法,那么每届的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不就成了演唱方法的比赛了吗?其实选手的音准、节奏、以及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在比赛中更重要,可见,以发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的声乐美学思想与现代声乐处理"字与腔"的关系,来分析中国传统声乐与意大利传统声乐审美的不同,探寻现代声乐审美观对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单一化是近年来人们讨论的热点,笔者试从社会诸方面以及演唱者自身等因素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春燕 《科学咨询》2008,(19):78-79
声乐教学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科学发声技巧的重要渠道,它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怎样发挥声乐教学语言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种种误区,呼吁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语言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科学发声技巧的重要渠道,它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怎样发挥声乐教学语言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指出当前声乐教学语言存在的种种误区,呼吁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声乐教学语言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中央与民族地方、民族地方与民族地方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关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结构形式上采取的是单一制结构形式,在民族地方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中央与民族地方、民族地方与民族地方、民族地方与非民族地方之间的府际关系构成了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关键内容.本文采用比较政治的方法,通过与西方国家的比较,对当代中国府际关系存在的集与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这种平衡关系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法治的集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趋势这一背景下,就中国民族工业如何抢占国际市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中国民族工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人力资源、塑造名牌等途径去抢占国际市场,这样才能使中国民族工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李小妹 《领导科学》2020,(3):128-128
声乐是以人声的歌唱形式表达音乐,声乐艺术则是将嗓音艺术化,将旋律语言化,同时高度融合语言于声腔,为大众创造优雅的听觉审美。同时,声乐艺术有着十分丰富的表演形式,不仅可以抒发思想感情,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意境。杜玉霞所著的《声乐教育与教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深刻阐述了声乐教育的理论与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积累沉淀而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动画作品蕴含了民族文化,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和形成中国自己的动画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郭阳 《经营管理者》2013,(19):344-344
文化不但深深浇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也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繁衍和壮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根本、最深刻的彰显。中国舞传播和集成着以爱国主义为精髓的团结统一、心向和平、质朴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核心。中国舞发展到今天,其艺术更趋完美,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还为歌唱、戏剧、综艺等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魅力。在建设和谐文化进程中,中国舞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承民族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