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领主属宾"被"字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领主属宾"被"字句在主语和宾语、谓语、语义上的特点,并重点探讨其使用的动因。本文认为,领主属宾"被"字句的使用是为了满足焦点分布、语篇连贯、主观性表达的需求。此外,韵律协调的要求也是使用该句式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被XX"结构是时下网络等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汉语语言现象,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把这一结构和传统被动结构相比较,发现两种结构在"被"字的属性、形式构成、语义本质和语用功能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被XX"构式这一语言现象的使用增强了被字句的复杂性,这对"被"字句和被动句习得的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可以对英汉双宾语结构作出明晰化的分析,但是不能解决汉语双宾结构中的歧义现象。来自认知的研究从语义指向的方向性出发,很好地解释了英汉双宾语结构的范畴化与语义阐释,但是它对双宾结构的描写不足,应用的范围有所限制。将两者结合,取两者之长的方法才能对语言现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两种语体形谓句中,副词状语和介宾状语都存在差异.科技语体的副词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时间副词,且多为表示肯定性程度确定的副词.在介宾状语中,差异集中在"比"字状语和"对"字状语上.状语差异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产生影响,在"比"字状语且甲乙非同质条件下,文艺语体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乙类,表示乙类是对甲类事物的衬托,甲乙是一种衬托关系;在"对"字状语条件下,科技语体形容词的语义还可以指向介宾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主语和谓词性成分是一种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6.
后期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意义在于使用之中"的命题和"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理论。这个理论对日常语言的考察意义极为深刻,因为它指出语言首先是一种行为,是与其他行为、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行为。塞尔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词和世界的关系,然而,对人和世界的关系强调不足。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个人意向性与社会现象的有机结合,需要在人和世界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对龙启瑞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侧重点在对其诗文集的校注、整理和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的分析等方面,对音韵学著作《古韵通说》,至今未进行研究。《古韵通说》分通论和正文两大部分,前后附友人的书序、题词。龙启瑞在《古韵通说》一书中提出了"转音说"。"转音"就是指双声字可以辗转为韵通押,这种现象存在于古今语言和各地方言中,但合理与否,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丁俊苗 《殷都学刊》2009,30(1):126-133
缩略语的大量产生乃至进一步词化、字化,源于语言现实编码机制的变化和表达时的经济原则,是语言自适应性的一种表现.缩略在汉语词汇生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于缩略的词汇生成模式是:源短语--缩略语--词化--字化--词--短语.这一生成模式的理论背景是汉语的现实编码原则,着力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缩略过程中的字化机制以及字化带来的汉字字义演变的新方式.缩略语在新词语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缩略、字化深刻影响了汉语的字义演变途径和词汇生成模式,给辞书编纂、信息处理中未登录词的自动识别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之”“是”宾语前置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之""是"宾语前置句在《马氏文通》中提出,学界对这一古汉语常见语序规律进行了长期探讨,至今对一些语法现象仍存有分歧和争议。本文中,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及查阅前辈学者研究心得,拟对判断"之""是"宾语前置句的主要语法标志及"之""是"能否作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两个问题进行再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11,(3):102-11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殹"和"也"不是一个词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也"属通语,"殹"为秦国方言词。"殹"有用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两种用法。句末语气词"殹"可用于陈述句之末(包括单句、复句、分句之末),表示判断、确认肯定的语气;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末的"殹"也是如此。句中语气词"殹"可用于主语、状语、定语之后,也可以用于转折短语之中,都表示停顿语气。  相似文献   

11.
刘忠华 《阴山学刊》2004,17(1):70-73
古代汉语的"为动"与使动、意动用法有质的不同.为动句是用"主·谓·宾"结构("S+V+M")表示了"S+为+M+V"式表示的语文关系的内容,二者是同义句式,可以共时变换;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具有多义性;使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主、谓、宾之间的语义关系与为动句不同;使动、意动与为动同义变换的句式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在歧义句中由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差别产生的不同的语义现象,进一步总结了句义现象中的多义结构和同义结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结合同书相关神话、该句语法、古注来考察,"四极废"之"极"字原本是"柱"之代用字,该句当释为"(擎天的)四根柱子倒了"。  相似文献   

14.
语义泛化是语言变化发展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代流行词"雷"便是语义泛化的结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模式的转变,"雷"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而与大多数语义泛化不同的是,"雷"的语义泛化是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以此分析"雷"的隐喻性语义泛化的过程,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识解方法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简单句之"及物动词 直宾 间宾"句型是英语和法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法语的"双宾句"相对英语的同类句型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句子类型。本文从法语"双宾句"的类型入手,用英语的同类句型进行比较并归纳了法语"双宾句"的间接宾语的特点。比较结果表明:法语的间接宾语类型较丰富、结构较特殊、用法较复杂。这一比较对大学法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建 《社会科学战线》2012,(12):226-228
通过对真实语料的统计发现,在篇章中不同类别的双宾句转化成单宾句的方式和能力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使动类、结果类>置放类>索取类>给予类>问询类>表称类>告使类,序列左端的双宾句转换成单宾句的能力最强,右端最弱,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董秀英 《兰州学刊》2012,(6):111-114
假设是一种全句功能语法范畴,其主要句法实现手段是加标。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句首加标,OV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句尾加标。但汉语作为VO型语言,其假设标记既可以位于句首、又可以位于句尾和谓头,既不同于VO型语言,又不同于OV型语言。文章运用句子中心参数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提出"语义模"的概念并对一元定中短语从定语和中心语语义关系角度进行研究。语义模和"的"字隐现密切关联,其他语言规律也制约"的"字隐现。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年由美国人提出的。主题与主语分属两个不同的平面,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这一理论及其拓展观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方便非汉语为母语者对汉语中“把”字句等特殊句式句意的理解,从而拓展了它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对"状—动—宾"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三种不同观点,指出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无视结构形成的句法机制所致。根据话语生成的逆向顺序,本文提出了切分AVO短语结构的生成原则并验证了这一原则对正确切分短语或句子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