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是文化诗学谱系研究的重要部分.新历史主义对文化唯物论既有社会批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文化诗学的理论创建:文化与社会的批评理念是两者方法论的理论契合点,"借古讽今"与"以今参古"的批评指向是研究旨趣的分歧点,而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的批评范式则体现出两者理论建构的不同诗性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研究获得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研究通过重新思考文化、政治与权力等概念,将文化与权力进行话语接合,形成文化政治的话语形态和批评范式。文化政治理论批判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观,结合大众文化形态,对文化语义进行扩容。文化政治将文化视为弥散着权力的意义版图与话语质态,不管是日常生活世界,还是表意的文本符码,都成为权力生产、传播与弥散的文化存在。文化政治理论重构了政治的话语内涵,形成微观政治、生活政治、差异政治与话语政治的多元政治景观。文化政治理论重新思考权力问题,强调权力的微观性、生产性、弥散性、对抗性等特征,批判性审视权力在日常生活、文本话语结构与文化实践中的生成、繁殖、流转与抗争,以文化介入、文化改革与文化治理的方式推动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公正与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的文化权力理论关注社会底层群体的从属状况,是一种旨在消解资产阶级政治以赢得底层群体文化认同和政治归顺的政治策略。在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中,"属下"是一个核心范畴。葛兰西以"属下"为核心范畴的文化权力理论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态中所暗藏的权力因素,其"属下"思想不仅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开启了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阶级和边缘群体的文化状况的探究,也从文化政治角度揭示中心对边缘、强势对弱势的文化霸权策略。以"属下"概念为研究主线的身份认同、后殖民批评、文化霸权等后现代话语的核心问题构成了葛兰西文化权力理论基本框架。其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倾向的文化权力理论研究范式对当代学术研究的贡献与意义在此突显。  相似文献   

5.
陶东风 《河北学刊》2004,24(5):86-9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比较典型的范式,即批判理论范式、现代化理论范式与"新左派"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它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中国语境意识与具体历史意识,其大众文化批判从而流于抽象的道德批判与审美批判;现代化理论范式的主要理论资源是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社会历史转型中来认识并评价大众文化,肯定其政治意义;"新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范式同样对大众文化持激进批判态度,但是其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劣,应该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知识共同体基本上实现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转型.体现在文学史及其研究中,初步建构起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研究方式.特别是他们的文学史写作,具有自觉的文学史观念,并按照现代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白话语体和人的文学观念方面.在白话语体的建设中,他们明确意识到语言与思想文化、语言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建设现代白话文的具体设想.他们的现代文学思想观念,是建立在现代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以此批判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常.五四文学研究的学术范式,为现代文学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模式,并在形成规约文学学科发展的学术传统的同时,留下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的检视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农村政治学研究有三个流行的基本范式,即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但是,这三个研究范式都有其局限性。未来农村政治学研究范式应当向多元拓展:一方面,它应当从社会视角向国家视角转换;另一方面,它应当从宏大、系统、必然、普遍等系统世界的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中走出来,从科学的真实走向感觉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微观权力分析、话语分析及日常政治分析范式,对于再现农村变迁的变动性、片断性,呈现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十分有益。微观权力分析是一种关系/事件的分析方法,它放弃了现代理论所使用的表层/深层模式和因果模式,以这种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方式来观察农村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社会运作机制在微观技术层面得以显现;话语分析同其他各种"传统的"分析相区隔的是,它并不对特定的问题提供各种绝对的答案,而是使研究者能够认识到隐藏在一个特定"问题"背后的各种状况,意识到该"问题"的"本质"与它的"(各种)解决方案"本身乃是基于它的各种假设,正是这些假设使得那个"问题"得以存在;日常政治分析则着重于从理性回归到生活世界,主张从日常的具体的行动去思考制度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学概论"在壬子癸丑学制确立的新知识格局中的首次明确亮相,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知识谱系中的合法性位置得到了确立;文学理论与壬子癸丑学制这一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使其在与政治话语言说的共谋中成为一种权力话语形式,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身份得到了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可;文学理论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被规定在各大中学校的普遍开设和专门讲授,标志着文学理论现代学校式运行模式的基本确立。文学理论学科此时尚处于范式变革阶段,还具有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9.
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不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的影响,作为"文艺学"和"美学"这些特定理论学科的研究者逐渐陷入一种空前的"困境"之中.如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文学理论自身对新出现的文学体裁、文学现象解释能力的弱化,文学理论研究遭到了以"文化研究"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冲击与挑战等.理论"标新"意识的盛行、文本"解构"情绪的张扬以及主体"超我"关怀的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学理论自身的"困境".因此,在当下形势中重构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便成为必然之举.只有在坚持"综合创新"的辩证原则下,探讨文学理论自身的转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大众接受群体的双边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空间文化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索雅不仅阐述了许多独到的空间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第三空间"与"后大都市"等一系列重要的概念.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史地理,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这种取自文化研究的空间视角,倡导空间本身的生产而不是空间中的事物的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理解社会的范式.  相似文献   

11.
借鉴和采用文化生态学的学科范式与理论方法,对孕育生成沂蒙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考察,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探讨沂蒙红色文化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与其它区域红色文化不同,沂蒙红色文化是以普通沂蒙大众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这与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邱晓林 《天府新论》2006,(1):109-114
在种种文化现象中辩认权力操作的运行机制,是文化研究最为基本的着眼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在这一崭新的理论空间中具有奠基性的重大意义,而从西马到后现代主义的诸种权力学说则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其致思取向,在对权力支配与反支配之种种策略的深刻透视与辨析中,将现代社会权力问题的复杂性展露无遗,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理论偏颇.  相似文献   

13.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11,32(10):76-80
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在于传统的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呈现出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无助于解决文学理论的这种危机,文化诗学的提出就成为一种必然。它作为一种文本阐释实践,是对于传统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根本变革。它的提出,使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并且将能够给现代学术研究带来研究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凸显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探索与构建传统文化范式业已成为我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传统文化范式研究,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传统文化范式的构建,从对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理解与审视的基础上来谈文化的话题,进而从传统文化的反常与危机中谈及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性;而传统文化恰恰具有此种特征。陶瓷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种类,是民族文化的"胎记",拥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并得以良好传承下来;而传统文化范式所遵循的共同信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正回应了这一诉求;传统文化范式应具有的共有的"模式"或"模型"——传统文化理论范式、传统文化研究范式和传统文化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丁鼎 《齐鲁学刊》2007,(4):13-15
美国科学史家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认为范式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世界的框架和价值标准,是集信念、理论、技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一个范畴。"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表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周公"制礼作乐"到清王朝终结,"礼"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礼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一体化的20世纪50-70年代,认识论诗学占据了当代文论的核心.这一理论范式在外部受到政治工具论的文学观念的强大压力,在内部强调绝对理性对感性情感的主宰,结果严重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当代文论的审美自觉,情感本质主义和形式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相对而言,前者更注重人的感性解放,后者更强调文本的独立自主.90年代之后,市场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政治意识的淡化、启蒙思想阵营的分裂以及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危机,于是作为超级学科的"文化研究"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新世纪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领域,文学理论的元理论向度与文学理论的文化理论向度对于文学理论的自身构成与自我确立可能是最有意义的.当下的很多文学理论方面的话题无疑都可以被整合进这样的视野中来考察.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的改变--理论在过去所具有的那种透明性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复存在,理论和现实一样处于晦暗不明的含混状态,是文学理论的元理论走向与文化理论走向的共同原因.文学理论元理论走向与文学理论文化理论走向正是现实变化的结果,以及面对变化了的现实所需要做出的应对.  相似文献   

18.
李峰 《江海学刊》2013,(5):95-100
近年来,结合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现实,我国宗教社会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研究思路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自变量的宗教研究,这与西方宗教社会学的经典研究范式一致,但这种取向存在着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就宗教谈宗教的理论风险。二是作为因变量的宗教研究,该取向虽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宗教的影响,并先后发展出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和权力场域论三种理论范式,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结构假设都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基于此,必须在这三种宗教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通过社会来分析宗教,通过宗教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宗教研究采取的是一种"以文化代宗教"的策略.这种研究模式几乎主宰了三十年来的宗教研究论著,但是也呈现了宗教文化的化约论、功能论以及局限于精英阶层的知识论倾向,最后以"弱文化范式"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人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但忽略了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宗教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具有彼此认知的义务,它们应当参与"互补性的学习过程".宗教文化必须经过"拯救性的社会化",才能进入公共对话的空间,才能进入公民文化的建设领域,并且,宗教文化只有获得公民文化的身份,才能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知论、不可知论以及话语游戏论这三个方面的认识论导向,公共行政研究将呈现出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和治理主义等三种理论范式选择,在范式转换的理论视角下,公共行政活动逐渐从以权力主导为标志的权威管制模式转换到以权利交互性使用为标志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