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3):68-72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提升文明、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组织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还不完善,管理方式行政化过浓,经费保障不足,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改进管理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韦朝烈  杨慧 《探求》2013,(5):44-54
本文揭示了广州市志愿者群体在职业、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户籍、婚姻状况、性别等方面变量的分布特征;展示了志愿者和市民对“志愿服务意义”、“参加志愿服务的动因”、“志愿服务的效果”、“应该加强哪些领域的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分析归纳了制约广州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广州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力东 《社科纵横》2014,(10):41-44
近年来,中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志愿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然而,通过对浙江省乐清市的调研可以看出,中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在资金来源、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等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在资金扶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上为志愿服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级志愿者协会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向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界定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志愿服务立法的基础.基于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志愿服务立法中对志愿服务的界定应当摒弃组织性要求;基于广泛保障志愿者权益的需要,志愿者界定应当采取中义定位,并与注册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和登记志愿者的志愿者认可体系相关联;基于志愿服务法调整范围限缩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相衔接的原园,志愿服务组织界定应当强调其依法登记成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6,(6)
志愿服务是以社会成员自愿贡献个人时间、精力为基础,以不计物质报酬为前提,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志愿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具体示范: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夯实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志愿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强化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协调力量;志愿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扩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志愿精神的弘扬巩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丹麦社会福利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基本特点是 :历史悠久 ,拥有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政府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坚强后盾 ,社区则是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本文系统介绍和分析了丹麦志愿服务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其对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引导和组织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推动留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更是为建立跨国培养和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该文在分析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留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问题,并就未来如何有效开展留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探求》2020,(5)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中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是乡村振兴中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中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对缓解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供需结构失衡、提高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效能、推动农村公民能力素质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视阈,通过调研志愿服务专家、志愿服务对象取得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相关数据,廓清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出发点,为院内儿童建立情感联系,满足儿童对依恋关系的长期性需求以及与外界交往的社会性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努力营造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是江苏省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携手无锡市"欢乐义工"共同开展"模拟亲子教育"志愿者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此次志愿服务过程当中,无锡市福利中心和无锡市"欢乐义工"作为合作方,共同向福利院儿童提供服务,同时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管理职能。福利中心是整个志愿服务的管理方,能够做到上下沟通协调,教师一社工一中心的层级管理清晰;"欢乐义工"作为志愿服务的输出方,有着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并且拥有活动的负责人和小组长,能够主动和管理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从而使整个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0.
面对信息化发展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变化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演变,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分析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指出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海南师范大学X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规范、志愿服务参与积极度及志愿服务水平等的问题,探索加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解决措施: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结构建设、坚持志愿服务活动标准、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助力志愿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维克多·特纳发展了“通过仪式”理论。志愿服务西部是人生的一次洗礼,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是放大了的交融。西部志愿者是受礼者或阈限人,并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为当地人民提供志愿服务,他们追求着人类普遍价值,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文化适应对他们进行着磨练并使之获取种种力量。志愿服务结束之后,他们的人生地位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试论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荣 《社科纵横》2009,24(4):54-55,68
志愿服务活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市民社会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但是,人们对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及其逻辑关联在认识上尚存有分歧和缺憾。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和追问。  相似文献   

14.
鄢勇兵 《社会福利》2009,(10):19-20
我国志愿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时间里,志愿服务一直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发展。当前,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规划中予以明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支持志愿服务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志愿服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维克多·特纳发展了"通过仪式"理论。志愿服务西部是人生的一次洗礼,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是放大了的交融。西部志愿者是受礼者或阈限人,并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为当地人民提供志愿服务,他们追求着人类普遍价值,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文化适应对他们进行着磨练并使之获取种种力量。志愿服务结束之后,他们的人生地位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21,(1):82-88
完善志愿养老服务发展机制是助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培育精神、落实意愿、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四方面提出了攻克瓶颈,促进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有效推进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改进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影玲 《社科纵横》2012,(10):166-167
志愿服务对提高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起着推动作用,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高职学院知名度,形成社会服务品牌;有助于创新高职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志愿服务成为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宣传志愿精神,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引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建立学校对接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完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家民政部门的主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也逐渐丰富发展起来。当前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着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低,"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化水平低,制度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构建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农村社工指导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