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内战后,美国西部牧畜业有了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牧畜王国”。西部国有土地的开放和水草的丰茂是那里牧业大规模发展的自然条件,而国内外市场对肉类需要日增及肉类运输和加工日益机械化则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牧畜王国”经历20年繁荣后便衰落了,其原因除80年代几次的天灾外,主要是敞开放牧的掠夺式经营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众多农民开始在大平原定居开垦更是对牧畜业的致命打击。牧畜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吸引了东部和外国大量投资,使肉类加工业逐渐成为一种垄断企业,同时对美国群众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修筑横贯大陆铁路,适逢开始开发西部最后一块处女地大平原,在这一过程中畜牧业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试从市场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分析铁路对大平原畜牧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西部史家韦布的《大平原》,是一部在美国西部史学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划时代史学名著。本文从研究视角的转换、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观点的突破、研究内容的丰富等层面,剖析了该书在美国西部史学由“西进史观”向“西部史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转折性作用,揭示了该书在美国西部史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点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住家"的情景了。2018年8月11日,我独自从上海飞芝加哥,又迅速转机飞到堪萨斯——这个我听都没听过的州。为了帮助理解,我总是这么向别人解释:你在美国画一个平分东西南北的十字——对,堪萨斯就是中心那个点。初中的地理课本讲过"美国中部大平原"这个知识点:玉米地、小麦田、先进的现代  相似文献   

5.
李轩志 《国际论坛》2012,(3):35-39,80
历史上,美国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经历了"两断两和"。柬埔寨新王国政府成立以来,柬美外交关系虽然得以恢复,但发展并不十分顺利。2007年,美国"加里号"作为越战后第一艘访问柬埔寨的美国军舰,重新开启了两国军事交流合作的大门,随后美国宣布恢复对柬直接援助,两国关系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柬美关系所实现的突破性进展并非偶然,而是由复杂的历史因素、柬埔寨主观意愿、美国的战略需求以及中国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南部大平原经历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总统后,在"新政"的旗帜和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土壤侵蚀等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对南部大平原进行科学调查,颁行土地资源保护法,成立专门的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机构,通过限产休耕和管制公共土地放牧活动等,颇有成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美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保护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美国资源保护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诸吕之乱、七国之乱的爆发与大规模削夺王国封地有着较大或直接的关联。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分为"收国"与"分国"前后两个阶段,二者都建立在对吕后时期王国政策的反思和借鉴的基础上,贾谊的"众建"之策无法涵括文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七国之乱的爆发宣告了晁错削藩政策的失败,战后对王国封地的削夺也是对战败者的一种惩罚方式,不能单纯视为削藩政策的延续,"削藩"同样无法涵括景帝时期的王国政策。从叛乱的视角来看,西汉前期王国政策的演变是一个对实践不断反思、调整和更新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学科解析——从康德的“三个王国”思想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康德的"三个王国"思想谈起,通过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危机的分析,指出空心化使规划学科找不到发展的立足之本,失衡化让规划学科失去了成长的平衡之心。认为未来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必须认清学科本质,即协调"物质性"与"社会性"之关系,不断提升对"城市杠铃"的认知,关键在于对两者关系的把握、对目标—空间过程的理解,从而构建学科自身的"三个王国",走一条综合性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9.
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此时期为了突出"神王"神的身份,来世信仰极力体现他作为神的永恒不朽的特质。"神王"还通过对臣民永生的保障,传达出他作为神的不可置疑的主宰能力。古王国时代埃及的来世信仰受到"神王观念"的深刻影响,反映出此时专制主义王权的强大。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13,(Z1):70-73,31,33
我们的地球被划分成七大洲,北美洲从北极圈一直延伸到北回归线,是第三大洲,共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37个国家和地区。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是墨西哥城,最长的河流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加拿大号称"枫叶王国",连国旗上都有枫叶图案呢!长达800公里的"枫叶大道"十分著名。每到秋季,沿途的峡谷、河流、山峦、湖泊,都被枫叶染成绚丽的红色。下面这些枫叶中,哪一个  相似文献   

11.
战国晚期秦国初步完善了以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为中心的农业技术.但出土秦简与相关资料反映当时泰国农业的发展仍主要通过农田面积的扩展来实现,秦政府着力推广的主要是铁农具、牛耕等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并不能认为这一期间集约化技术的采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明作为工业化之前的既有文明,曾恪守一套环境可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传统方式之上形成的生态价值观,是草原生态文明价值观赖以生成的源泉。本文致力于发掘草原文明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现有诸多生态文明的既有经验,以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草原生态恢复和改善步伐,使草原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与草原文化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草原文化追求开放、自由的品性,自然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与消费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草原文化中表现出乐观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开放的境界、和谐的胸襟、崇信重义等民族精神,可以克服消费文化中消费主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先民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了辉煌的草原文化。蒙古族草原文化中的自然观是一种内在的回归自然、追求朴素的生态伦理观。也正是在这种自然观的引导下,草原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得以保持其原貌——蓝天、碧草、清水、净土。蒙古族草原文化的自然观既符合当代人热爱优美环境,渴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又对治理和保护目前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肉牛生产与农业机械化释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养牛业长期受到农业生产的束缚,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放开养牛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原始肉牛业时期”、“传统肉牛业时期”和“现代肉牛业时期”,养牛业历经“役用”、“兼用”乃至“肉用”的历史进程。基于农业机械化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释放作用,借助面板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肉牛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我国肉牛生产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传统肉牛业时期”及过渡时期肉牛生产受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比“现代肉牛业时期”更大;非粮食主产区受影响比粮食主产区稍大,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6.
桌游《三国杀》自2008年推出以来,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三国杀》以《三国演义》为支撑,在充分开发利用源文本资源的基础上,赋予游戏一定的新内涵,以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新产品,较好地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文化精神,并缩短了大众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了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作为实践的主体,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深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完善观念预演,控制和消除实践偏差,以减少对客观世界的消极影响或破坏。在这个过程中,正是实践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了马克思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理性之光普照大地,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从前所无法想象的变化,叹为观止的物质世界精益求精的程度使最神圣的价值却不知所踪。文章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入手,认为技术理性是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为其根本内容、以人造物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价值理性则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它关怀人性的世界,相信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是这个世界的重心所在。同时阐述了理性概念的发展与变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原因和后果,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为弥合两者的分裂、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  相似文献   

19.
战国秦封宗邑瓦书为目前所知陶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一件,也是具有断代意义的战国泰系文字材料.试对其铭文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结合新出材料对其中部分铭文的释读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中介绍了游牧民族哈萨克人民草原文化的多样性。论述了民族生态文化及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点,以及工农业发展对游牧文化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之下游牧民族生产方式变化。强调研究游牧民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