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籁与野草     
鲁迅是不大喜欢庄子的,小说<起死>充分表达出了这一点,其中的冷嘲甚至带着些许轻蔑,这当然是那个时代的锥心之痛使然.其实,庄子同样处在一个有着锥心之痛的时代,所以庄子与鲁迅同样是以"冷"的面貌呈现给世人的,与他们的心灵是炽热的一样.庄子与鲁迅同样是不世出的人类精神的独行者,庄子心中的"天籁"与鲁迅心中的"野草"正一脉相承.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一个的独特纬度.……  相似文献   

2.
田刚 《人文杂志》2002,2(1):98-103
鲁迅是一个对人生的虚妄感有深切体验的作家 ,这种体验与庄子哲学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通过对人生虚妄感的体验、承担和反抗 ,鲁迅才在战士和诗人的角色转换中时时奔突、返顾与前行着 ,这就形成了鲁迅与庄子的虚无主义迥然有别的精神特征。鲁迅的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随便”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为思想方法上的 ,又体现为性情气质上的。这二个方面的相互促动与展开 ,构成了鲁迅充满“毒气”和“鬼气”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论精神与天地相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天下篇》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我认为,用这句话来概括中国文论的精神再好不过了。中国文论与天地万物甚至庸常生活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从万物之理可以感悟文学之道.相对“抽象”的文学之理也可用花鸟草木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比。  相似文献   

4.
人文之道:庄子哲思的价值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人文之道”承续老子“人文之道”反思、批判的精神,同样体现出深沉的人文关怀。它始于庄子对于生命本质的关注与人生意义的追问,经由对人生价值迷失、生存困惑原因的揭示,最终探寻出关于生存价值选择的三个进阶,即:“不为物役”、“法天贵真”和“循道游世”。这一思想反映了庄子对于超越世俗物欲生活的追求,对于回归人类本真之性的向往。其理论主旨在于把“人”从“物”之中拯救出来,还人一个“自然”而自由之身心,还社会一个“朴真”而和谐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是徐复观新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所作阐释的要点在于:中国艺术精神可以概括为以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而只有庄子的艺术精神才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庄子的艺术精神导出了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在画论及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促使中国古代绘画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宗教精神,主要表现为超越了哲学思辨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层次意义上的“道”和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论以及“心斋”、“见独”、“坐忘”之修持方法。解读庄子哲学思想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就要通过庄子所倡导的修持方法,进而彻悟“无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随心所欲合于“道”的得“道”至地。  相似文献   

7.
简论沈从文对庄子的借鉴与超越李成宇发现社会文明对人性的压迫与“异化”,进而对之抨击和批判,以“返归真”与之相抗衡,这是庄子和沈从文两个时代相去甚远的人,喊出的大致相同的口号,也可以说是庄子思想对沈从文产生的影响。关于这一点,许多沈从文研究者,大都有了...  相似文献   

8.
鲁迅留给我们的最后遗言是“忘掉我”,他真诚地希望他和他所攻击的时弊同时灭亡。但人们一直都无法忘掉他,特别是近二十年鲁迅一再成为争论的对象,近年来有些人对鲁迅毫不留情地全面否定,在学术界形成了“倒鲁”与“护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很清楚这些质疑的声音并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是当今中国的某种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在鲁迅研究领域的反映。很多年轻人把鲁迅的作品当成另一个时代的东西,读不懂也无心读懂它,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拒绝和否定。但无论怎样否定,鲁迅总是被提及、被争论,这又恰恰证明了他的…  相似文献   

9.
张先飞 《中州学刊》2006,(3):225-229
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它的历史的“抒情时代”,包括鲁迅,历史中的许多趋近新思潮的人们也都同时进入了他们生命与精神中的“抒情时代”。从《鸭的喜剧》与《为“俄国歌剧团”》这两篇不太为人关注的文本,可以敏锐地感受到鲁迅在1922—1923年这一段特殊的精神历程:已过中年的他曾重新涌起过青春时期的情感———一个青年诗人的情感;他对人间与精神的“沙漠”的洞察,披露了鲁迅内心最细腻、最纯粹的个人化情感和精神世界,提示了个人与时代深刻矛盾和对超越性追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与鲁迅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二三十年代具有同样的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坛的“双子星”。然而,在后来的岁月中,鲁迅以其不懈的战斗塑造为一个伟大“旗手”,备受人们的尊崇;而周作人则沿着“冲和平淡”之路,滑进“自己的园地”,躲在“苦雨斋”中作起了“隐士”,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在抗战期间又附逆事敌,堕落为人所不齿的汉奸文人。人鬼之际,毁誉之间,判若天壤。周作人从一个战士淡化成“隐士”并最终滑向汉奸文人的结局.是与他的思想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新文化运动之初,周作人和鲁迅一样,怀着改造国民…  相似文献   

11.
留白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19-135
艺术之风:“传神阿堵”分外明(之七) 一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美学是一种境界美学。理想人格和理想世界构成了庄子审美乌托邦的主干。庄子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既是他在生存的自由之境树起的人性的旗帜,也和他对本体之道的独特理解有密切关系。天人、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是庄子理想人格的系列构成。庄子同时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设计了一个可以养性适性的栖居地,这就是“建德之国”与“至德之世”的乌托邦社会。  相似文献   

13.
论庄子美学的物象系统刘成纪(郑州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在这一时代,人靠在大地上刨食以自养,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认识周遭世界,可以说,自然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具体而言,庄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洋洋乎十余万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庄子·天下》,下引《庄子》之文只注篇名)不为王侯将相之安邦治国,不为圣人君子之普渡众生,只为要塑造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万物”(《天下》),“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的理想人格──“真人”①。正如司马迁所说,庄子“其言 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②。本文旨在探讨庄子“真人”人格的理论根基、品格特征和修为之法。一、道通为一庄子在《齐物论》第一段中为我们展示了两幅极其精彩…  相似文献   

15.
郭齐勇  秦平 《江汉论坛》2005,(2):140-141
《庄子》是我国文学和哲学宝库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奇葩。鲁迅先生曾评论道:“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暗示性无边无涯,涵盖面无穷无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作出多重的、创造性的解读。其浪漫主义的手法,丰富多样、生动逼真的描写,辛辣讽刺的笔调,创造式的寓言,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源泉。庄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美学精神与中国哲学精神。庄子的宇宙观(自然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社会历史观与庄子的哲学体系核心“道”紧密相联。庄子之真人、至人、神人、圣人,都是…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全部生命哲学的诗话抒写,是反映鲁迅意志和"野草精神"的独特诗学文本。鲁迅的人格与意志、黑暗与虚无、绝望与孤独的情绪都得到了象征性的隐喻书写。《野草》所反映的鲁迅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感和绝望意识,不仅仅是作者生命个体独自一人的,同时也是整个时代广阔而深沉的精神现象———坚持追寻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意志,坚定地反抗现实层或思想层的绝望。孤寂与绝望的美学蕴藉,是生命个体独立桀骜的不屈品格,是号召千千万战士砥砺坚强的人格意志为精神之自由独立而奋勇抗争。  相似文献   

17.
庄子思想的特征可由一个字来表达——“游”。虽然先秦诸子在当时盛行游说之风时谈论“游”必不可免,但谈论得最多的乃是庄子。当时庄子是“游”说之最。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庄子将“游”与“逍遥”联结起来,而“逍遥游”则是货真价实的庄子专利,在先秦诸子典籍中(不包括文学作品)“逍遥”除庄子使用了六次以外,谁也没有使用过。“逍遥游”不仅成为庄子的独创,而且加深了庄子之“游”的内涵蕴意,强化了庄子思想的逍遥性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无知”“不知”思想邓联合在庄子看来,人们的知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例如,他说:“小知不及大知”①、“大知闲闲,小知间间”②,这是将知分为大小;又说:“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敝精神乎蹇浅……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暝乎无何有之乡”③,这是将...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即学者对《庄子》的褒贬悬殊。从魏晋时代开始,好《庄子》者代不绝人。玄学家将它作为经典,称为“三玄”之一。唐代道教称为《南华真经》。许多著名思想家、艺术家,特别是画家,都深受《庄子》的影响,都给它以很高的评价。远的不说,现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庄子》的评价也特别高。例如,鲁迅说:《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说先秦诸子的著作没有超过《庄子》的。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徐复观研究发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写了一部500页的专著,论述《庄子》  相似文献   

20.
李保华 《中州学刊》2006,(5):234-236
《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逍遥游”的基本主旨就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实现超越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做到“心”的剥离,这种剥离就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