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和纹饰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带有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装饰的“回回瓷器”,从洪武到正德时期不断出现,其中很可能存在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推动因素。而国外文献中记录的相关史料也为探讨明代帝王与伊斯兰教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有助于解释明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起源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①。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瓷器品种之一。然而考古界对青花瓷起源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元代景德镇花口工艺已经被淘汰,因此"青白花碗"的"花"不是指花口.<岛夷志略>有青白处州瓷、青白瓷和青白花瓷等记载,可见青白花瓷是专指青白釉瓷器中的一种.元至正时人张文进把施透明釉的青花瓷瓶称为花瓶,而汪大渊下西洋的时候,景德镇青花瓷施的是青白釉,故<岛夷志略>记载的青白花瓷指的就是青花瓷.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瓷器艺苑里,青花瓷器以它洁白细润晶莹的瓷质、清新素雅的蓝色彩绘图案、呈色稳定、实用美观而深受人们喜爱。 何为青花瓷?即在瓷胎上以氧化钴作着色剂描绘图案,再施以无色透明釉料,入窑用1200—1300℃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因它为白底蓝色,故称青花。 青花瓷起源于唐,成熟于元,盛行于明清,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器是我国驰誉中外的瓷器品种之一。由于近人所见的出土器物和传世品最早是元代烧造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可是,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较成熟,在此以前它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陶瓷界根据宋代磁州窑、吉州窑的釉下彩绘技法已很成熟,推测青花瓷的起源可能是在宋代,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方面的实物资料。七十年代以来,在浙江省先后出土了一些宋代青花瓷片,接着在江西吉州窑窑址中又出土了南宋晚期的青花碟,拓宽了人  相似文献   

6.
"青花"是人们对白底蓝花瓷器的称谓,系以天然钴土矿物作彩料,在瓷坯上装饰图案花纹,外罩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的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陶瓷大国,陶瓷的种类异彩纷呈,尤以青花瓷最引人注止。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昌盛于明代以及清代初年。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高温烧就的蓝白两色相间的瓷器。它以釉下彩的工艺优势和瓷画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珍视,被誉为“国瓷”,为现代收藏家所青睐。 青花钴料在白胎上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得以让我们从每一片青华碎瓷上读到一段逝去的风云: 明代弘治年的昭君出塞图,嘉靖年的藏人戏舞图,都从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电视台开办了藏宝鉴定节目,也包括瓷器的鉴定,我们有时会听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瓷器鉴定用语,你都能明白它的意思吗?棕眼:瓷器表面极小的棕色釉点。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冲线若在口边,可能在受到冲击时继续加长。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鸡爪纹:瓷器上范围较小的放射状裂纹。磕边:瓷器边上的小缺,一般对瓷器的保管影响较小。自然开支:瓷器年久,釉面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冰裂纹,与哥釉的工艺开片不同。窑裂:烧制时出现的裂纹,区别于使用造成的裂纹。  相似文献   

9.
明朝成化年间的青花瓷由于瓷器造型、胎釉、青料、纹饰及绘画工艺技术诸多方面的变化,其艺术风格独具魅力。明朝成化青花缠枝纹色调鲜丽清新,构图疏朗工整,线条显现阴柔之美,体现了明成化一朝细致柔美的女性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汉晋间中国陶瓷的外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魏两晋南北朝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也是中国陶瓷从釉陶向瓷器过渡和瓷器初步发展的阶段。汉代,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釉陶达到相当水平,已经具备翠绿釉、栗黄色加彩亮釉、茶黄色釉和浅绿色釉等多种釉彩;而始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在汉魏之际也终于衍变成为“真正的瓷器”。从此,两晋南北朝瓷器迅速进展,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保护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质量的肯定,是打响醴陵釉下五彩瓷声誉的名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保护好“醴陵瓷器”这个珍贵的地理标志,对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瓷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乃至推动醴陵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瓷器,我一直抱有很强烈的感情,喜欢它的“声如磬,薄如玉,明如镜”,为它数百年绵延不断的文化折服,每每见到心仪的瓷器总有将它们买下的冲动,所以作为瓷器王国的景德镇理所当然成了我的精神故乡。这个春天,收拾好行囊,带上满心的向往,踏上了奔赴景德镇的旅途。  相似文献   

13.
明清青花瓷业发展、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海洋性的成长,漳州窑的兴起是其中的典范.漳州窑的兴起是景德镇窑青花瓷业向闽粤沿海空间转移的一个直接成果,其青花瓷业的形成是模仿明代中后期以来景德镇青花瓷业技术的产物.漳州窑的兴起根植于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环中国海海洋社会经济文化体系,以月港为中心的闽粤沿海海洋社会经济的繁盛和葡、西、荷等西方洋船的东渐,是漳州窑兴起的外在拉力.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生产已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青花瓷器使用广泛,随意性很强。北京一些老字号化妆品店用青花瓷罐作为产品包装,将字号名称和经营地址烧制在青花瓷罐上。  相似文献   

15.
明清瓷器之所以风靡全球,变化、绚丽多彩的青花瓷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明初青花瓷器成就辉煌,达到"青花瓷之冠",是由于在青料和造型、装饰艺术上广泛引进了伊斯兰因素.进口青料还促使青花瓷器在永乐、宣德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如在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明初瓷业中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引进,与元明以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密切相关.明代青花瓷器的制作与伊斯兰艺术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成为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6.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17.
王步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创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  相似文献   

18.
安澜 《新少年》2023,(10):38-39
<正>国宝要“出镜”?据最新消息,奇妙博物馆正以独家专访的方式解码国宝故事。盛世印记大家很期待我的专访吧,我是各种釉彩大瓶,我还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瓷母”,意思就是我集历朝历代瓷器之最,是中国千年瓷器技艺的结晶。乾隆皇帝提供创意和灵感,景德镇御窑厂唐英负责督烧,尽管烧制成功的概率仅为0.23%,我这个融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上彩、釉下彩于一体的工艺复杂、烧制完美的大瓷瓶还是华丽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明代后期,地处赣东北山区、交通不甚便利的江西景德镇却同经济较发达的苏、淞、嘉、杭地区一样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带有新的经济因素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广泛使用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瓷器拥有国内外广大市场.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使景德镇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使景德镇成为当时"富甲一省"的地区,景德镇瓷器也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为明政府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瓷器输出较之前代,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十三行设立前,广州瓷器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三行设立后,行商从景德镇、佛山石湾等地购来各色瓷器,在广州本地仿西洋画法加以彩绘,销售至欧洲各国,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获得充分发展。“广窑”的广泛存在是瓷器加工制造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广州的瓷器匠师和瓷器加工场是加工制造业形成规模的条件,广彩瓷的产生是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结果,纹章瓷装饰工序产地转移是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欧洲的时尚需求是瓷器加工出口的市场。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式的瓷器加工制造业,凸显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