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国际政治多极格局不是一回事。应当从国际关系体系的高度来把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代国际关系体系制约着主权国家形成的民族国家体系 ,因而也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两极格局的终结实际上是多极化趋势推动的结果。“一超多强”是向多极格局过渡的力量结构 ,是暂时的现象。“多强”力量增长与“一超”力量增长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单极”世界不可能建立。  相似文献   

2.
15、怎样认识当代世界的基本格局?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的基本格局是以美苏为主要对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这样一个总的格局.在这个总格局中,多极化趋势在增强,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但美苏两极仍在起主导作用. 第一,美苏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美国的“相  相似文献   

3.
钮维敢 钮维敢,1974年生,安徽定远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13CKS029).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动基本是在冷战后国际格局转型与当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同盟体系——美国的大西洋同盟和亚太同盟(简称美国两洋同盟)——的互动关系上进行,美国不断加固与优化两洋同盟,利用国际格局中的结构性矛盾,力推国际格局向单极化发展.对此,有必要抓住冷战遗留问题的核心——冷战思维的特性,分析美国两洋同盟与当代国际格局转型的关系.这要求建立判断冷战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准与当今国际格局变化中出现的冷战现象的界定尺度,探析国际格局变化及冷战遗留问题的判断标准与论证逻辑,并考察美国两洋同盟的历史条件与现实支撑.因此,该项目研究有助于认清美国两洋同盟的本质与国际格局变化趋势: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经历了摇摆动荡期、稳定调整期和优化发展期,在美国"重返亚太"进程中两洋同盟呈合流之势;而国际格局转型在美国两洋同盟的影响下难以尘埃落定,以至于几起重大国际事件使多极化进程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发生巨变的年代。伴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存在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了。冷静观察不难发现,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出现了明显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而且向多极化过渡的速度加快了。当今世界,不是美国一家...  相似文献   

5.
朱丽 《阴山学刊》2006,19(4):92-96
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6.
张辉 《理论界》2009,(2):203-204
经济外交,是指世界各国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合作、扩大和维护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来确定外交活动的目的,制定对外政策,并开展相应的外交活动.在冷战期间由于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制约.经济外交作用不太突出,主要用于苏东集团和美欧集团内部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纷纷调整国内政策,将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以经济、科技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国内的中心任务,为实现此目标,各国日益重视运用经济外交来促进经济合作.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经济外交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交环境在冷战后面临着来自国际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和时代主题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理论,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求"同"、求"和"的原则精神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外交展示出从未有过的成熟和自信.  相似文献   

8.
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各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从未终止,但始终对冷战的爆发时间莫衷一是。文章认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确立交织在一起,对冷战爆发问题研究的症结在于对国际格局的不同定义及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不同认识上。对格局定义及形成标志的模糊认知将对冷战爆发的判断造成直接影响。国际格局包括国际战略关系格局与力量关系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的爆发是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多极化曾呈加速之势。世界多极化是由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决定的。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也有利于我国的周边安全。但是 ,冷战后期产生的多极化趋势 ,由于受到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遏制 ,也由于其催生成长的特殊性和力量对比的悬殊性 ,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必将充满激烈、复杂而又艰巨的斗争。多极化趋势的复杂性、曲折性、艰巨性势必对我国周边安全产生影响。一、多极化面临的严重障碍2 0世纪 90年代初 ,雅尔塔体制崩溃 ,…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代都有时代潮流。时代潮流决定着世界发展的主流和基本方向 ,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根本影响。处在特定时代之中的社会主义 ,也会受特定时代潮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那么 ,当今时代潮流之中的社会主义有什么变化 ?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当今时代潮流中的社会主义仍在发展2 0世纪后期 ,世界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 ,世界在总体上处于和平格局中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些基本事实说明 ,和…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欧亚战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传统优势地位;二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大国。由中亚、中东和高加索构成的中间地带对美国实现其欧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一地带政治构图支离破碎,尚未形成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中间地带的发展变化将对美国的欧亚战略提出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李波  王海胜 《北方论丛》2010,(6):104-10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间势力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间势力政治影响力大,作用独特.抗战时期,中间势力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投身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推动国共合作.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支持拥护共产党主张,广泛宣传抗日;积极协调国共关系,推动国共合作;坚决制止破坏活动,维护统一战线;发动民主宪政运动,争取和平民主;努力壮大自身组织,积聚进步力量.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民主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瑞娟 《中州学刊》2002,2(5):110-112
毛泽东关于争取中间力量的思想是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总结各根据地斗争的经验 ,进一步提出要争取中间力量 ,必须发展进步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必须扩大中间力量的对象 ;必须实行正确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自此 ,中间力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日趋活跃 ,逐渐成为一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的政治力量 ,为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波黑战火绵延不断,世界进入剧烈变动时期,苏联解体以后,以美苏对峙为主的雅尔塔体系即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世界各方面力量出现了重大失衡,互有消长并进行着重新组合。现在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转换时期。如何认识当今变动世界中的主要矛盾、主题及发展趋势呢?  相似文献   

15.
对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继90年代以来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引起了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准阶层”,“白领阶层”。他们是谁?从访谈及大众的经验中看“他们”,已有了现代社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印像;一个可以被识别出来的“中间阶层”地位分层群体的雏形已经出现。尽管其行为边界目前还不很清晰,阶层认知尚处于萌芽状态;90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资源重新聚敛及其社会分化过程,有可能撕裂“中间阶层”,或使之重蹈20、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但只要改革开放继续沿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推进,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机会结构的平等化效应,这一地位群体必将顺势而发,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一支定型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是多极化的发展。全球化萌芽于多极化之中,并且是多极化发展的归宿;而多极化则是全球化的基础,是全球化进程中局部的体现。多极化就其实质来说,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只有国际格局形成了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才会建构起国际新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讲,单极化是多极化与全球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从力量对比来看,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然而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新旧格局交迭中的过渡状态,国际政治新格局必然向多极化发展。同时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又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的国际秩序等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最大的特点是美苏两极争霸世界 ,这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国间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天下仍不太平 ;9.11事件后 ,国际关系又有了新的调整 ,但没有根本改变各种力量的对比。因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思想不仅没过时 ,而且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中,"中间地带"是指那些或在地理上,或在政治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地处在大国夹缝之中的国家或地区。由于大国的影响,中间地带国家的内外政策自主性程度普遍比较低,这导致这些国家的内部秩序处在一种很难摆脱的紊乱状态。吉尔吉斯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中间地带国家,该国的内政受到外部大国的深刻影响,无法构建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建伟 《天府新论》2011,(4):101-107
近几年来,围绕中间阶层的研究出现了较多的分歧和争论,集中表现在对中间阶层概念的界定、规模的认同、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发展程度的看法等方面。学者界定的中间阶层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界定是一种"去两边,存中间"的高度抽象的定义方法,但存在边界模糊、内涵不确定等不足;狭义的概念界定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特征描述法",特别是将中间阶层的外延界定为城市居民,无形中缩小了中间阶层的规模。其实,中间阶层可界定为:对社会资源和机会没有强控制力,处于一种生活自主、价值独立、具有自我满足感并适应性生活的生存状态的社会群体。这一定义的优点在于:揭示了中间阶层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属性,消解了中间阶层概念的时空限制,避免了因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引起的歧义;强化了主观认同和感受在中间阶层认定中的作用,明晰了中间阶层在社会阶层序列和结构中的位置,明确了中间阶层的边界。至于中间阶层的规模测算,无论用经济指标测算,还是用综合性指标测算的方法,都是不理想的。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将客观统计指标和主观认同指标结合起来。对我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功能要做细致分析,不能笼而统之下结论。中间阶层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传统中间阶层和新式中间阶层,目前二者并存。判断中间阶层发展的程度,首先要确立评判的角度和标准。按照"四个标准"的要求,中国的中间阶层还未真正形成。中间阶层的形成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