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业已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和宪法.香港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香港同胞是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香港同胞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也是从长远与根本上保持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重要社会政治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实践维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历史维度: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支撑。现实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提供坚强保障。实践维度: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构的嵌入点。突出初心使命、价值追求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与强调精神、心理层面的政治认同、情感归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管二者都有各自的理论属性、适用范畴,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存在相互促进的内在互构,并有机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之中。为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价值追求而团结奋斗,产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能。因此,遵循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做到互促共进、同频共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发展到现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文化整体结构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全面把握由不同文化形态、不同意识形式要素所共同构成的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特性,这是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术之根本和历史之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只能由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决定;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同时担承的特殊文化形式和一般文化传统的角色,又内在地要求自己时刻关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己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的包容性.社会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以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为中介,这构成了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结构中,既包括有明显意识形态属性的因素,也包括那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这二者的融会和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整体结构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视文化结构体系中社会心理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反映社会生活,以发挥其认识社会生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这是其文化功能整体结构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新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奥秘之一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一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寻求社会共识、凝心聚力的历史。我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指导,这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逻辑的必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审视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程,对当前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是统战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逻辑严密又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历史延续性、结构稳定性、主体平等性与归旨一致性是两者共有的鲜明特色,也是彼此融通发展、深入契合的桥梁纽带。两者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源流、独有的理论视角、伟大的实践条件和统一的奋斗归宿。进一步研究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互动发展,厘清发展脉络,梳理核心内涵,提炼时代特征,有利于找准两者互动发展的切入点,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同心文化丰富内涵,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党的意识形态要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其使命要求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始终坚持走中国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撑力量,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守土有责。意识形态维度下,高校践行"中国梦"不仅是巩固党执政地位、守住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现实需要,更是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的重要举措。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以人生追求作引领,切实践行"中国梦";把"中国梦"的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学生头脑之中,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张伟军  蒋锐 《学术探索》2023,(10):118-12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方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战略举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要求有机集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核心领导力量;完善新型大一统国家制度体系,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制度化建构;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基础;推进各民族人的现代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境界;设计中华文明现代化新标识,传播中华民族现代化新形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综合性长期性工程,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才能达成两者共同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制度不断创新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30年.在制度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支撑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基石,也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也是民族团结的根本理论指针;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涵,也是民族团结的根本立足点;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工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取得了斐然成就又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是应对新发展要求的必然措施,能够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伟大成果、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奋斗目标中提供话语支撑。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原创话语的生产传播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塑造的深刻共同性为话语体系构建奠定了可能性。加快构建这一话语体系,就要在实践推进中遵循主流意识形态价值主导原则、在内容阐释上坚持创新理论的自觉、在传播载体上实现立体多样。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理论,任何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科学性的主张都只会导致人们的“信仰迷失”和“精神缺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对其他意识形态具有引领与规范作用,它既包容非主流意识形态,也旗帜鲜明地批驳敌对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并为经济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目标的重要渠道。二者协同发展,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保证中国共产党合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二者协同发展必须实现队伍的有机结合、机制的有效对接、内容的相互渗透、方法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宗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民,巩固人民思想基础,凝聚人民价值共识,实现人民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转型期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和利用,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得以发掘与弘扬,其孕育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生结构,也形塑着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与认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联系紧密,二者的多维互动建构起了三个契合向度,即在逻辑向度上,聚合共同的文脉基因;在意蕴向度上,肩负相同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向度上,谋求同样的文明图景。三个向度相互耦合形成同频共振效应,使各族人民得以集聚起来,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顺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思想与实践的文化基石。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的丰富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其当代重现不仅是政治的推动作用,也包含了中华民族对集体记忆历史延续性的追求、重塑意识形态的需要和消费社会文化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共同体理论及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等理论,从学理上探讨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为协同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发挥最大合力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从统一性来看,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根基的同源性、行为主体的同一性和目标的一致性;从辩证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思想政治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因此,协调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在于高度关注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实现以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物质富裕、推进实现以坚定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高度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中国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春节联欢晚会:依托传统文化的国家意识形态议程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电视台自1983年开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历经20多年,依然是电视文化和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体制之下,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的代表,其价值取向中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纵览20多年的春晚,其宣扬的主题价值基本上都在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因此,笔者认为春晚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托春节文化的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不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苏联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导,造成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最终亡党亡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文化批判理论的多维解读,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代的演变,对摸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立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建成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凝聚人心和整合时代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内嵌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演变与现实表征,表明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不是走向终结而是复归社会生活领域。透视全球疫情防控格局及其内在机理,需要理清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质与逻辑范式。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形式上捍卫自由与人权,实质上造成个体之间、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是西方国家疫情失控的主要思想诱因。充分表达人民意志、重塑个人与国家的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本超越西方话语体系,成为推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精神武器”。继续发挥意识形态引导疫情防控的正向作用,理应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站稳思想这块阵地,以实现观念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的有益结合,推动建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