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历史的观点看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张仲礼,黄仁伟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二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在这段历史长河中,美国从一...  相似文献   

2.
在九月二十二日联合国大会上,帝国主义者美国代表洛奇忽然以历史学家的面孔出现,侈谈起中美关系史来,说什么美国“对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任何帝国主义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始终是使中国不受外国支配”。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俱在,决不是洛奇之流所能歪曲和抵赖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百七十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史吧。一七八四年美国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开始侵略中国。从一八四四年签订第一个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四年的历史。和英国一样,美国也是最早运鸦片到中国来的鸦片贩子。远在鸦片战争前二十年,美国就是贩卖鸦片的主要国家。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在缴获的鸦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美国人之手。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美国支持英国侵略中国,并由美海军统领加尼率领一个海军舰队驻在中国海面直接加入战争。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3.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近现代中美关系史的一项重要条约内容。从1844年美国通过《望厦条约》在华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经1946年《中美商约》规定双方形式上平等的最惠国待遇,到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在美获得永久性正常贸易地位(PNTR),在逾一个半世纪中,最惠国待遇问题在两国关系史上打下了三次特殊的烙印。中美就最惠国待遇问题的三次缔约谈判,既是中国对美交往从片面“持平”到平等互惠的历史总结,也是美国对华贸易从“门户开放”到市场开发的历史超越,这段历程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领事裁判权 (extraterritorialjurisdiction) ,也称治外法权 ①)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始于 1843年 7月签定的《五口通商章程》。② 英国是第一个在中国获得领判权的西方国家。随之 ,法国、美国等 19个国家也获此特权。在中国享有领判权的国家之多、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涉及范围之大 ,均为近代国际社会所罕见。以此为据 ,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司法主权、掠夺经济资源及从事文化侵略 ,可谓无恶不作。在西方国家所拥有的特权中 ,“领事裁判权是各项条约的中心观念。”③ 赫德的话说明了领事裁判权在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5.
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既以传教为先锋,亦以传教为突出。传教特权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得到承认和巩固。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帝国主义获得在五口设立教堂的先例;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帝国主义又获得在内地传教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商人从 1 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开始 ,在上海经营了百余年 ,在这块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从事各种商业投机。从经营航运、石油、烟草、地产到创立银行 ,美国资本渗透到上海各个行业 ,为近代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但由于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美商在投资过程中享有各种特权 ,使投资成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约翰·泰勒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较辉煌的政绩。他竭力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挫败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操纵金融、垄断联邦权力的阴谋;他签署《优先购买法案》,是美国政府自建立以来所通过的最重要的土地措施。他又以非凡的外交能力,解决了美加边界紧张局势。约翰·泰勒代表美国统治阶级利益,他合并得克萨斯和签定中美望厦条约,是对墨西哥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侵略和掠夺。  相似文献   

8.
自1784年美国商人首次抵达中国海岸,中美两国开始建立联系以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坎坷路程。两国的关系在经历了初期短暂的基本平等的阶段之后,便一直处于以“望厦条约”开创的不平等格局之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的国民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已经完成了从与多个列强保持大致均等的关系到逐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建交和其他中外联合公报,一九七四年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九届会议决议中的反霸条款,以及一九七九年联合国大会第三十四届会议通过的反霸权主义央议,提出了一个新原则——不谋求霸权原则。它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是现代国际法上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多边或双边经济贸易协议等条约中,鼓励性条款作为条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约束性条款一起构成完整的条约内容,日渐成为一种趋势。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是鼓励性条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成员所期望追求但暂时没有能力实现的目标。一些RCEP中的鼓励性条款在CPTPP、《中美经济贸易协议》中均具有约束性。RCEP、CPTPP中的鼓励性条款的出现,说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保护范围逐渐扩大,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上的垄断话语逐步被打破,知识产权合作受到更多的关注且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以及发展中国家关注的议题逐步被重视。《中美经济贸易协议》如果与RCEP、CPTPP的鼓励性条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该双边条约给中国施加的义务过重,有违利益平衡原则。中国应当以RCEP鼓励性条款的落实衔接CPTPP的加入,以鼓励性条款的落实彰显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的大国形象,以多边条约的鼓励性条款作为双边谈判底线,谨防发达国家利用其优势地位在双边条约中不当输出其国内制度带来不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11.
龚刃韧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31-152,206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授权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对在海外抓获并拘留的恐怖活动嫌疑人采用严酷的审讯手段。允许虐待是美国政府实施酷刑政策的主要策略。剥夺那些被拘留者的正当程序保护,既背离了美国的法治传统,也违反了人权条约。禁止酷刑不仅是条约规则,而且已成为国际习惯法规则乃至强行法。美国政府负有域外适用人权条约不可克减条款的义务。美国政府酷刑政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的恐怖效应、美国宪法对总统战争权缺乏明确的限制以及美国国内抵制国际人权的各种思潮。酷刑政策的影响将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2.
何小莲 《社会科学》2003,13(3):104-109
藉医传教是传教士间接传教的重要方面 ,来华传教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努力 ,结果 ,西医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民众所接受 ,科学的观念也渐入人心 ,而传教方面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美望厦条约》谈判重要细节、林则徐请伯驾治病、李鸿章资助教会医院、谭继洵妾为传教士立碑等事件的分析 ,说明西医何以具有巨大的文化穿透力 ,进而阐释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共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北京条约>到<中西和好贸易条约>的签订,从陈兰彬使团的派出到<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的签订,以及向古巴遣使设领等,晚清政府海外华人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处理由华工问题而引起外交纠纷时,清政府也开始采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步入外交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最大的双边贸易流,中美贸易发展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势。现行的基于属地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收益核算框架,没有考虑跨国公司在中美贸易中的作用,会严重影响中美贸易收益测度的真实性,扭曲全球收入分配格局。为此,利用区分内外资企业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美属地和属权增加值贸易,以及中美经贸收入平衡的变化。研究发现:当前基于属地原则的增加值测算高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收益,同时低估了美国的收益。在属权原则下,中国增加值贸易顺差和美国增加值贸易逆差都大幅下降,中美双边属权增加值贸易顺差仅为属地增加值统计口径下的65.7%。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应积极推行基于属权原则的增加值核算体系,这为我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改善收入分配和对外投资结构,以及双边贸易谈判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5.
“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共同构成美国知识产权国际预防和保护的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后者由于“一石两鸟”的法律和限制贸易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十年来“337调查”大多涉及专利侵权,集中在亚洲管辖区内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随着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逐步体现,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中美“337争端”作为伴随中美贸易战略摩擦而存在的一般性摩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并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方式。其他国家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经验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仍是解决中美“337争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兰州学刊》2011,(6):138-142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由来已久,从中美建交到2009年,中美双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展开了漫长的磋商,并且发生了多次"贸易对抗事件"。从国际条约法的角度分析,美国在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过程中严重违反了"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和"善意原则",美国的行为在本质上构成了"隐性违规"。鉴于此,中国应该争取将中美双边纺织品贸易协议和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中的"模糊"概念清晰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隐性违规的机会;中国应积极寻求国际法上的救济措施;中国还应采取法律和外交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等。  相似文献   

17.
利益是网络版权保护机制构建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具有不同知识产权利益的国家对的技术措施保护条款作出了不同的诠释和执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技术措施的过高保护标准表明:网络版权法制的国外立法借鉴须考虑中国与版权强国之间的版权贸易利益差异;应利用国际版权条约规则的原则性,在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前提下设计可实现中国利益最大化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李宗仁先生光荣归来(续) 美国侵朝战争失败后,于1954年12月2日同台湾国民党政府签订所谓“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他们说是“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所建立的集体安全连锁防线之一环”,实际上是美国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台湾的非法条约化的一种表现。美国国会并于1955年1月28日通过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的“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卫台澎及该地区相关领土联合决议案”。这个法案使美国总统不必按宪法规定程序和经国会商讨,  相似文献   

19.
TPP投资协定中的冲突条款据其功能可以划分为实体性冲突条款和程序性冲突条款,但在实际解决冲突时却可能产生适用困境,包括因条款的模糊表述而产生的实体困境,以及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平行诉讼的程序困境。对此,仅从条约解释的角度来看,可通过改进条约解释方法和敦促权威解释出台,来化解TPP投资协定中冲突条款的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我国公司法通过股权转让的同意条款和股东优先购买权条款构建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限制规则。其中,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则构成股权转让限制的第二道防线,属于实质规则。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借鉴域外国家先进立法经验,设立专章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问题进行了规范,修正和完善了旧《公司法》中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规定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期限,明确"同等条件"内容,建构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的责任追究机制,已然成为今后公司立法修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