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作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作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7.
八十回后,曹雪芹是要怎样写史湘云这个人物,这一直是红学界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不但由于史湘云是十二正钗中的重要人物,应当有个结局,而且由于这牵涉到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最后命运。贾宝玉是否出家当了和尚?和他一起过着贫困生活的是薛宝钗还是史湘云?这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整体艺术构思和思想性。关于史湘云的最后结局,主要有下列五种看法:  相似文献   

8.
辛格的<汽车>是一篇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其叙述语言简练、生动,叙述结构传统、清晰,但结局却令读者大惑不解.在读者想急于知道小说人物的最终结局时,作者却戛然而止,完成了其叙述任务,并没有给人物盖棺定论.作者只是给出几个人物的一段生活经历,剩下的让读者来评判.实际上,这篇小说的隐含作者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命运的神秘感和宿命论,二是犹太人的情欲世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府男性人物命名的研究,探讨曹雪芹的人物命名艺术。观点有三:一暗含了中国民俗,二暗示了贾府命运,三暗喻了作者的身世,从中可以窥见曹雪芹为《红楼梦》人物命名的高超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论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对全面广泛地表现作品的政治主题,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十二钗”的结局,曹雪芹虽然在第五回的判词和十二只曲子中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作了暗示,但在前八十回大都没有  相似文献   

11.
张永军 《阴山学刊》2006,19(4):16-2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双关是汉语中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修辞方式。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修辞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聪明机智;体现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使语言含蓄有力,意味深长,达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还很少有一部小说象《红楼梦》一样,运用了如此大量的双关修辞手法,而且运用得那样娴熟,那样的新颖别致,那样的恰到好处。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部《红楼梦》在艺术构思上是以双关的艺术手法来实现的。不管是历史故事、诗词歌赋,还是灯谜酒令,言谈戏语,往往都和故事的情节、作者的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遭际命运密切关合。语言大师曹雪芹充分发挥了双关这一修辞方式的独特功能,为我们开拓出一种含蓄深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二秦"即指小说《红楼梦》中的秦可卿、秦钟姐弟,二人是作者在书中前半部分着力刻画的两个人物.通过多方面的比对,二秦姐弟间存在极高的相似度,具有影身关系,而设置影身人物是作者曹雪芹惯用的写作手段之一.二秦作为整体,均对预示后文、推动情节、展示环境有重要意义.作为影身人物,通过二秦间的映照关系,可以以秦钟之文来对秦可卿隐去的"天香楼"等相关情节进行推断,进一步佐证秦可卿"淫"的本质及对自己的死亡存在的不可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14.
受五四新文学家族小说"叛逆与救赎"人物塑造模式的影响,东北现代家族小说中的人物,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叛逆与对精神家园的拯救相交织的复杂的人性特征,以及以男性为主体的封建家庭中没有自我的边缘人的悲剧性命运.析理和解读这两类人物群体,是探求东北现代家族小说要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海棠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名花.曹雪芹借花造境,寄予海棠以深刻的寓意.在他的笔下,海棠不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使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悲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其悲剧性精神在本质上是人的悲剧,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传达出曹雪芹悲天悯人的现实情怀。因此《红楼梦》中的悲剧性精神还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与探索性。《红楼梦》文本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出在以伦理道德统治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个人或群体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导致了社会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的产生、交织与纠缠。《红楼梦》悲剧性精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曹雪芹的悲剧性人生经历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异质同构,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影响,还有时代、社会、历史、民族审美心理等重要元素的建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生发共同建构起《红楼梦》文本悲剧精神的高楼大厦。《红楼梦》的悲剧性精神形成了《红楼梦》崇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古代小说创作主体形成了聚向伦理中心的思维定势 ,这一思维定势对才子佳人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以理节情”的情节模式、“千人一面”的人物塑造以及“奉旨完婚”的大团圆结局等美学范式都可从传统小说思维中找到确立的依据。传统小说思维是促成才子佳人小说审美范式确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一九二九年底写作第一个短篇小说《房东太太》开始,巴金解放前后共写有八十多个短篇小说。在巴金的整个小说创作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量;与其他现代小说作家相比,他的短篇小说不但产量丰饶,且有独具的艺术特色。“我关心的是人物的命运”对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来说,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描写与表现始终是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巴金的短篇小说正是以描写和表现人物命运见长的。他曾经说过:“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20.
话剧是冲突的艺术。如果说,没有冲突就没有话剧;那么,没有冲突的心灵化,也就谈不上话剧的民族化中国化。这是很自然的。话剧家完全不同于小说家。尽管两者都要从生活出发,都要将自己的政治倾向性完全融化在对人物命运、性格、心理和灵魂的刻画中;然而,小说家在这样做的时候,他可以成为人物的命运、性格、心理和灵魂的无所不知的全能的叙述者,而且叙述的手段和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话剧家却没有这样的自由。他必须也只能通过冲突,来完成对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灵魂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从而显现话剧中国代最根本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