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懿宁 《国际公关》2023,(11):158-160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并具有形式上强调吸引力、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要素的三个特征。当下,移动信息发展迅猛,社会化媒体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为了迎合受众,新闻娱乐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导致了新闻娱乐化缺乏合理的标准与指导。本文主要以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及抖音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动因,并尝试给出对策,以推动媒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舞动的精灵     
1.Infortainment 它是由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两个单词组合并拼作而成,意为“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功能的异化。在当今“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中,新闻的首要功能已经从“重要性”变成了娱乐,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新闻娱乐化突出表现为内容上强调趣味性、刺激性,节目风格上注重个性,对新闻节目从主持人到节目形式进行亮丽的包装,既能实现新闻传播的功能及经济效益,又可满足受众需要,但同时也造成传播功能的错位、价值观导向错误。为了保证新闻娱乐化良性健康的发展,必须对新闻媒体从业者重新提出要求,坚守职业道德,肩负起社会责任,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保住新闻娱乐化底线。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界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日渐明显.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现象。从新闻事业的功能属性、受众需求、媒介市场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媒体的竞争中,将娱乐因素融入到节目中成为电视媒体赢得收视率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使得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把受众的本能欲望作为新闻价值选择的标尺;另一方面,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新闻成品又刺激了受众潜意识中的“暗影”。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新闻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名噪一时又迅速衰退的新闻学流派当数新新闻主义。“新新闻主义”的汉译有多种译法:“新新闻”、“新新闻学”、“新新闻主义”等。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便基本上悄然隐退。新新闻主义,在美国新闻史上被称为“新式非虚构报告文学”或“文学新闻”,它强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与新闻审美的价值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图”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现象,“读图时代”是20世纪末中国出版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读图时代,中国报业经历了由“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的历史发展走势,它给予中国报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新闻的审美而言,读图时代使新闻的审美价值得以提升,但也使新闻娱乐化程度加深,这有可能背离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新闻分为严肃性新闻、娱乐性新闻、玩笑性新闻、低俗性新闻四类。大众需求的主体是娱乐,而占社会绝对多数的是大众,所以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娱乐性新闻和玩笑性新闻所占比例往往大于严肃性新闻。不能因为严肃性新闻比例少于娱乐性新闻而否定娱乐性新闻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媒介如果要把严肃性新闻告知大众,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0.
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就是以娱乐性为框架架构犯罪新闻,它是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范式转换过程中的一种价值歧路。犯罪新闻的娱乐化导致媒介环境监测与预警功能的迷失、罪感与耻感的沦丧、道德省思能力的消弥。犯罪新闻报道应当全面反映和体现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表现出较强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受众、媒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这一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在新闻娱乐化潮流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加强对受众的引导是媒体的责任,我们提倡的新闻传播应该既能适应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电视新闻节目过多地呈现出娱乐元素而缺乏对严肃议题的关注和讨论,而一向以报道艺人明星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新闻节目却又在这个时代失去了观众群从而被更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替代,这是一种后娱乐的现象.本文拟在梳理与分析此种现象的基础上挖掘出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媒介的议程设置、新闻专业主义和媒介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对台湾电视新闻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娱乐化作为现代传播媒体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特殊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涌现了《晓说》《打舆晒网》等一大批新闻娱乐化节目,它们利用网络的全球化传播功能、自由宽泛的选材、主持人轻松幽默的演绎性的主持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应该说,此类栏目不是新闻传播的主流,是一种边缘化、非主流的存在,从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和影响看,它也是利弊并存,这就要求对其从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进行把关,放大它的优势,规避它的弊端,这样才能适时、更好地发挥新闻娱乐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直接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在这种冲动情绪的支配下,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必然追求尽可能的快乐。潜移默化中,一向正统严肃的新闻正顺应着大众心理的需求,悄然变化——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系列的现象入手分析探讨了目前新闻界存在的新闻娱乐化及其特点,从传播观念的改变和受众地位、文化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的文化社会根源。认为解决新闻娱乐化走入向大众文化低俗化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媒体要发挥"把关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到底要不要实行新闻立台、新闻立报”是近几年争论得比较热烈的问题。从长期来看,一个媒体的生命力得以持续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其本源,即以新闻报道的质量取胜,而不是依靠形式,即娱乐化的包装,并进而追求大众化、娱乐化,从而流于庸俗,丧失了其应有的公信力。因此,从介绍相关定义出发,通过对新闻媒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于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建议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评论对弱势群体话语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随机性的简短评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以关注“民生”为宗旨,关心百姓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采取“主持”的方式来播报新闻,对新闻事件做出点评,由于这些特点,它往往被视为大众传媒时期普通民众话语权的代言人。民生新闻评论具有充分接近弱势群体的优势,但它在为这一群体构建公共空间时仍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即:新闻点评只停留在事实的表象,不能真正为弱势群体的利益代言;对政府公务行为横加指责,评价不当;过分娱乐化,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信力。想要真正为弱势群体搭建起话语空间,民生新闻评论还需要把握和调整好自己的视角,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切忌对公众事件进行娱乐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媒体产业化改革以来,新闻娱乐化日益成为我国大众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大众媒体新闻娱乐化实践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使新闻娱乐化成为了人们争议和批评的焦点。在"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娱乐化的诞生引发当下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实践中媒体社会公器角色缺失。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新闻伦理建设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善良(正当)原则和带有一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促使新闻开始贴近群众生活;然而,过度娱乐化也使不少新闻流于庸俗,带来不良社会影响.所以新闻娱乐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度",即:真实性、遵守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追求正确的舆论导向.只有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度",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在娱乐化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