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文化的基本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吴文化是在吴地产生和发展的区域文化,这个看来很简单的命题,实际包含着一个文化学上的大难题。至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仍未产生出一个准确的、为大多数的人所接受的文化定义。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文化也是整体文化的自然划分,更准确地说,是文化的存在形式。不对文化概念作出比较清晰的界说,也就无法对吴文化作出清晰的界定,因此对吴文化的界定必须首先要对文化概念作界说。“文化”(culture)一词风靡世界,其涵义覆盖面极广又难以捉摸确定。1952年,美国两位学者克罗伯与克拉克曾对当时有代表性的文化定义作了收集与比较的工作,于是在《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分别列出160种定义。按照我们的理解,文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人们在创造中所选择的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2.
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在其原始意义或概念意义之上,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文学翻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负载词处理的得失。本文试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物质文化词、制度习俗文化词和精神文化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精确定义至今尚未有定论,其主要原因是它的范畴不便确定,如文化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硬文化与软文化之分,等等。但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文化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原苏联学者谢班斯基认为:“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成果、价值以及受到承认的行动方式。”日本学者小野佑指出:“文化包含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这些观点揭示了文化的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也揭示了文化的内涵。我国近年来,若干关于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性文化、服饰文化……研究的图书,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应是一种特殊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衡阳城市文化建设中,衡阳定位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在"三个打造和三个提升"上狠下功夫,即打造"宜居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物质文化水平,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打造"生态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精神文化品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打造"和谐城市",不断提升衡阳城市制度文化内涵,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是每个衡阳人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之言"是常用的训诂术语,前人对它的含义及用法有不同的看法。《广雅疏证》是一部由训诂学向语源学推进的辉煌巨著,在考察统计"之言"在该书中的使用分布情况之后,发现"之言"涉及的词(字)除大多指同源词外,还可能指通假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有时甚至只是一般性地解释词义,理解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经·大雅·民劳》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四类观点。之所以产生这四种不同的观点,根源就在于历代学者对诗中的"小子"一词以及诗文本内在逻辑的理解有不同。通过综合考察诗中"小子"一词的含义与诗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得出两点结论:一、诗中的"小子"不是指代周王,而是指作者的同僚。二、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同僚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门对文化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文章和观点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浩若烟海,数不胜数。本文想就文化的定义以及文化与其它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谈谈一孔之见,与各位学者研讨、商榷,以求于众教。 一、文化的一般概念 时至今日,学术界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不下200余种,令人扑朔迷离,茫然不知所措。以至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对文化作出个人的描述”,而“它的界域本来不可能确定,也就没有必要追求简单而确定的定义”。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尽管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认识文化、给文化下出不同的定义,这只是反映了人们对一个复  相似文献   

8.
<正> 山水词是宋代词苑鲜艳夺目的奇葩,数量多以数千计,举凡著名词人,莫不登临送目、状景抒怀,赋有山水之作。山水词情景交融,既表现出词人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评价,又反映出他们置身于山光水色时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它是宋代士人内在的心灵世界、精神宇宙与外在的自然世界、物质宇宙互相撞击、对流、融汇的艺术结晶,字里行间包蕴着种种文化观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就其静态结构而言,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外层是物的部分,指社会的经济形态;中层是心物结合体,主要指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尽管"个人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从没有消失过对"个人"崇拜,只是这种"个人"是完全不同西方的"中国式个人主义",是把"家"、"家族"、"宗族"等特殊群体作为价值对象的,而忽视了"个人主义"所拥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俄语中有一种词,是由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新词,来表达一个与这两个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新意义,这就是合成命名词。学者们对合成命名词的定义分歧较大,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词组;还有的学者认为它介于词和词组之间。致使同一个合成命名词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创造性地从性、数、格及词序多领域对这一特殊结构分析,试图揭示这一语言现象重要一面,以便今后遇到这一语言现象时,可以根据它特有的语法特征进行判断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化"一词定义众多,理解各异,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特定国家的特殊情况所影响。文化在使用上主要有两类理解:其一,人类所能想到和知道的事物中最好的那一部分;其二,人为之物的全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前者又称为"人文派"定义,后者为"社科派"定义。西方学术界对文化的整体理解可大体分为历时性文化观、共时性文化观、种族文化观和整体文化观。西方学界历来对文明有一种批判精神,在肯定其对社会贡献和作用的同时,抨击其对自然和人类的罪恶。文明同样有多种理解,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指文化中进取的、有成效的那一部分。但文明经常被异化,即用在了征服、杀戮同类、甚至毁灭自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英颜色词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根据译语读者文化,采取直译、转译或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内涵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可以依据文化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在两种意义上理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一种是广义的企业文化,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是企业的物质文化,如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第二个层面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措施;第三层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现象等。另一种是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观念和对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等,简言之,就是广义企业文化的第三层面的东西。一般研究企业文化的人们基本上侧重于从狭义的企业文化定义去考虑。本文也是着重从后一种意义上来理解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贰臣"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心态,还可以指从"遗民"转而为"贰臣"并在时间上再也无法回转的精神历程。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吴梅村既没有守住遗民的气节,又没有丧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时代的乱离造成了他不幸的身世,同时也促成了其在易代之际较有代表性的"贰臣"心态。此种心态投射到创作中,他的许多作品也因之具有了鲜明的"贰臣"意识。学界对梅村的诗歌作品论述颇多,对其词则关注不够,这其中固然与梅村自身诗词创作数量的多寡有关,然梅村词亦被清初众多学者公推为清初词坛"冠冕"。其在词作中追怀故国、忧嗟身世、向往林泉无不是其"贰臣"意识的表露。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语言蕴含着不同的社会与文化,因此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cu 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  相似文献   

16.
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色彩词与汉民族精神文化陈启英色彩词不但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轨迹,而且它还沉淀着人们对自然万物特有的领悟体验、审美情趣、伦理观念、哲学思辨等较深的文化内涵。研究色彩词,可以揭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特征,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下面我们...  相似文献   

17.
周:什么是校园文化,它的本质特征、内容构成和范畴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这一概念,据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克拉拉的统计,从1871年至1951年的80年间,各国学者对文化下的定义就达164种之多。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ya,意指耕作、培养、教化而发展起来的事物;在中国古代,是指与武力相对的“文治教化。”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其语言词汇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国内外译者以传播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为已任,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理解;但是在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有些译作也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分析讨论这三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对翻译工作者特别是汉译英翻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汇"以物指人"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机制而产生。隐喻通过心理相似把事物和人联系在一起,转喻通过人与物的相关性联系人和物,它们都是通过对物体的认知揭示人的特征借以指人,少部分特征得到突显,大部分特征被隐藏。"以物指人"现象一部分是原有词的义项增生,另一部分则是短语词汇化产生了新词,来源于不同性质的词汇现象。这些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翻译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有必要关注和研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探讨;求教于广大读者。文化是什么?文化的经典定义是1871年由美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方式。其内各广泛,无所不包,可以分为两大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指那些比较具体的文化,即是看得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